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一。

九月初二日(甲寅),閩浙總督季芝昌奏報接印任事日期;得旨:『凡應整飭者,須漸次辦理,不可性急。汝之才力,履外任有余;但能不矜不伐,則盡善矣。朕事事惟知一「實」字,汝還朕一「實」字。慎勉為之,以副委任』。

十三日(乙丑),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季芝昌因病賞假,以調任福州將軍裕瑞兼署閩浙總督、布政使慶端暫護福建巡撫。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三。

冬十月初十日(壬辰),緩征福建臺灣、澎湖被風霾咸雨災民地種、船網港繒銀。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五。

十一月初四日(乙卯),調福建臺灣鎮總兵官葉紹春為福寧鎮總兵官。

初六日(丁巳),戶部議覆:『前閩浙總督裕泰疏報閩省兵餉不敷撥解;應如所請,在道光三十年、咸豐元年秋撥匯報各項銀內撥湊』。從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七。

十二月二十七日(戊申),調福建汀州鎮總兵官恒裕為臺灣鎮總兵官。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

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壬子)春正月十七日(戊辰),諭〔內閣〕:『季芝昌、王懿德奏「遵查撤任同知請旨勒休」一折,福建撤任淡水同知史密,前據裕泰奏:「該員性情剛愎,遇事喜功,于海外各缺,人地不宜」;茲復據該督等查訪該員前在內地歷署知縣、同知,輿情未能浹洽,官聲亦甚平常。史密著即勒令休致』。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一。

十八日(己巳),準福建各屬緩買動缺倉榖。

二十六日(丁丑),諭〔內閣〕:『季芝昌等奏「臺灣匪徒聚眾謀逆,業經擒獲首伙各犯」一折,此次匪首洪紀等在臺灣、嘉義交界之附近內地地方,歃血結盟、豎旗肆搶,糾約林漏等多人,偽稱統師、先鋒,分為四大股首,各用紅布為記,輾轉裹脅,先后在官佃等莊及溪底各處屯聚;經臺灣鎮、道葉紹春、徐宗干等督飭文武員弁并力攻剿,迭次殲斃賊匪多名,生擒偽副元帥李兆基、偽先鋒林罩、顧耀,并將首逆洪紀、要犯林漏、偽軍師胡枝拇、偽元帥吳仰一并拏獲正法。該逆等甫經蠢動,事起倉猝,該管文武各官即能先行訪聞,率兵分剿;未及一旬,已將首要各犯悉數就擒,伙黨亦獲犯過半,辦理尚為妥速。惟該犯等糾邀黨與究有若干?潰散余匪未經全獲,難保不潛相勾結,更起事端。著季芝昌、王懿德嚴飭該鎮、道等督率所屬遍行搜捕,務須有犯必懲,毋任一名漏網。續辦情形及在事出力獲犯最多者,著該鎮、道等查明,據實具奏』。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二。

二月初六日(丁亥),以剿捕福建臺灣洋盜出力,予同知孔昭慈等加銜升敘有差。

十二日(癸巳),修福建臺灣廠協標中右營戰船;從巡撫王懿德請也。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三。

夏四月初六日(丙戌),諭〔內閣〕:『前據季芝昌等奏:「臺灣匪徒糾眾結盟、豎旗肆搶,經該鎮、道督飭文武率兵分剿,首要各犯悉數殲擒」;當經降旨著該督等飭令該鎮、道將辦理情形,詳查具奏。茲據葉紹春、徐宗干將首從各犯審明分別定擬,并聲稱南北兩路安堵如常;辦理尚為妥速。葉紹春、徐宗干,均著交部議敘。其在事尤為出力之文武員弁紳民人等,著查明據實保奏,候朕施恩;毋許冒濫』。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八。

二十一日(辛丑),兵部尚書特登額因病解任,以福州將軍桂良為兵部尚書。

以前任閩浙總督怡良為福州將軍。

二十二日(壬寅),命協辦大學士杜受田、福州將軍怡良馳赴山東、江南查辦事件。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

五月十一日(辛酉),以福建按察使楊培為四川布政使、江西吉南贛寧道黃樂之為福建按察使。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一。

十八日(戊辰),閩浙總督季芝昌奏:體孱力薄,力疾供職。得旨:『加意調理,以慰朕念』。

添造福建水師戰船炮位;從總督季芝昌請也。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二。

六月初四日(癸未),福建陸路提督炳文奏:查閱所屬營伍情形。得旨:『隨時加意操演,勿稍懈弛。閩省營伍陋習固深,然不可概以「易興謗訕」目之。作大員者,度量閎闊方可。汝之此言,是先存一「弭謗見好」之心矣;朕甚為汝憂』。

十五日(甲午),福建臺灣鎮總兵官恒裕、臺灣道徐宗干奏謝議敘恩。得旨:『汝二人事事和衷辦理方好。海疆重地,尤為緊要,不可見小而忘大。勉之!慎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三。

二十一日(庚子),戶部議準福建巡撫王懿德疏報噶瑪蘭廳田園一千九百九十二甲,照例升科;從之。

二十五日(甲辰),命升任福州將軍桂良來京,以閩浙總督季芝昌兼署福州將軍。

二十八日(丁未),先是,福建巡撫王懿德奏「籌行鈔法,以濟急需」;命軍機大臣會同戶部議奏。至是,奏稱:『民間行用鋪戶銀錢各票,乃取銀取錢之據。若用鈔,則鈔即為銀、鈔即為錢,與鋪戶各票之持以取銀錢者不同;必致民情不信,滯礙難行。該撫所請改行鈔法之說,應毋庸議』。報聞。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四。

秋七月己酉朔,諭軍機大臣等:『前有旨令桂良來京供職、季芝昌兼署福州將軍;現在季芝昌患病賞假,所有將軍印務,桂良著毋庸交卸。俟怡良抵閩后,再行交卸來京。如已啟程,無論行抵何處接奉此旨,即著折回。將此諭令知之』。

以福建巡撫王懿德兼署閩浙總督。

初八日(丙辰),以福建疏縱官犯脫逃、應奏不奏,革前任總督劉韻珂、巡撫徐繼畬職,總督季芝昌等降級留任。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五。

十八日(丙寅),諭軍機大臣等:『據怡良、楊以增奏「欽差協辦大學士杜受田因病出缺」一折,所有應行查辦事件,即著怡良按照迭次發交各折件,督飭隨帶司員認真核辦,據實覆奏。即在清江浦聽候諭旨,再赴福州將軍之任。將此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六。

八月己卯朔,閩浙總督季芝昌奏:『假限已滿,病勢未減,懇請開缺。得旨:『著暫緩開缺。海疆要地,一切吏治營伍實賴卿整飭,卿其緩緩調理,不可性急』。

初六日(甲申),調浙江學政吳鍾駿提督福建學政。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八。

九月二十七日(甲戌),諭內閣:『前據季芝昌、王懿德奏請以福建準升淡水同知保泰調補海防同知,當交吏部議奏;經該部照例議駁。茲據王懿德奏稱:「該同知于民夷交涉事件,均能處置得宜,實屬人地相需」。保泰著準其調補福川府海防同知,所遺臺灣府淡水同知員缺,即以王江調補;均著照例送部引見。此系因海防同知地方緊要,特允所請;嗣后不得援以為例』。

兼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王懿德奏「廣艇匪船在沙埕洋面寄泊,現籌防剿」。得旨:『此次剿捕艇匪,兩省鎮協各員如有若去歲之藉詞遲延者,即行會同鄭高祥、葉紹春參奏』。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二。

冬十月初五日(壬午),以拏獲福建臺灣匪犯王涌,予知府裕鐸等升敘有差。

以疏防福建洋面艇匪,革水師總兵官林建猷職,仍留任。

十五日(壬辰),諭〔內閣〕:『季芝昌、王懿德奏參延不進剿之水師提督」一折,福建水師提督鄭高祥督剿艇匪,甫經出洋,即藉稱風大,按兵不動;繼復以修理船只,折回廈港,置剿匪于不問,實屬畏葸不前。鄭高祥著先行交部議處,仍令戴罪統帶師船出洋剿捕,務將各艇匪悉數殲除;倘再藉詞延宕,即行嚴參』。

閩浙總督季芝昌以疾乞休,允之;調云貴總督黃文镕為閩浙總督。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三。

二十三日(庚子),以剿獲福建臺灣匪徒洪紀,賞臺灣道徐宗干、參將常存花翎,余升敘有差。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四。

十二月初三日(戊寅),調浙江按察使蘇敬衡為福建按察使。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八。

咸豐三年(一八五三、癸丑)春正月十二日(丁巳),諭內閣:『怡良、王懿德奏「請將各處未補倉榖暫緩采買」一折,福建省城及漳州府屬,上年夏間猝遭風雨,民間蓋藏雜糧間有損失,兼之臺灣米船進口稀少,晚收后糧價未見平減;若再發價采買倉榖,誠恐有妨民食。著照所請,準將上年應補倉榖暫緩采買;俟今秋晚收后糧價平減,再行奏明買補。其歷年未買竣榖五萬八百余石,仍著責成該管道、府勒限買竣,以重倉儲』。

十三日(戊午),諭軍機大臣等:『前據季芝昌、王懿德奏參福建水師提督鄭高祥督剿艇匪,畏葸不前;當降旨照部議革職,仍責令戴罪出洋剿捕,以觀后效。朕現聞閩省洋面,廣艇匪徒愈肆滋擾,臺灣米船間被搶掠;以致臺米不能渡海,閩、浙糧價增昂。鄭高祥不能乘坐海船,每遇巡洋,往往藏匿?!淬吡x〉,逾時捏報欺飾;似此怯懦無能,無怪匪徒日肆。且江、浙二省現辦海運,設使洋面稍有疏虞,所關非細。著怡良、王懿德迅即確查:鄭高祥如有前項情節、不勝水師之任,即行據實參奏,另派妥委暫署;一面奏請簡放。務飭署任之員,將艇匪悉數殲除,毋得再有貽誤。陸路提督炳文,前據季芝昌等奏:「署游擊王熤申文內夾有匿名揭帖,聲訴炳文有調操扣餉各情」;該提督平日聲名究竟若何?著一并查明具奏。并著閩浙督、撫于水師各營總兵內留心訪察,如有堪勝水師提督之任者,據實保奏。再,前據黃宗漢奏:「浙江提督葉紹春,艱于步履,擬請總督代奏開缺」。朕知該提督熟悉海面情形,平日整頓營務尚屬認真?,F當剿捕廣艇匪徒之際,統率需人;著黃宗漢就近查看,如該提督病已痊愈,即傳旨令其奮勉從公,以圖報效,毋負委任。將此各諭令知之』。尋浙江巡撫黃宗漢奏:『提臣葉紹春步履艱難,未敢遽行引疾;現在省城,與將軍、都統會商防堵事宜』。得旨:『葉紹春力疾辦公,實屬可嘉』!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二。

二月初十日(乙酉),福州將軍兼署閩浙總督怡良等奏:『體察閩省漁船,可以隨時雇用,不能常川配帶』。得旨:『既有成法,惟在實力奉行耳』。

革職留任福建水師提督鄭高祥奏陳洋面匪蹤無定,此追彼竄,迄未能得手。得旨:『此等辦事,甚可笑了。豈有水師提督在洋面追捕未獲一匪,尚靦顏具奏耶?朕觀汝未必親身出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四。

十七日(壬辰),以福州將軍怡良為江西總督。

調杭州將軍有鳳為福州將軍。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五。

二十四日(己亥),以福建巡撫王懿德兼署閩浙總督。

以福州副都統東純暫署福州將軍。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六。

三月十六日(庚申),以巡洋不力,已革福建水師提督鄭高祥革任。

以福建金門鎮總兵官施得高為水師提督。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八。

夏五月初八日(壬子),諭軍機大臣等:『前據王懿德奏:海澄等縣會匪滋事;當降旨令該署督妥速查辦,毋令蔓延。本日據奏「同安、廈門均已失守,安溪亦被賊進城毀搶,請調兵協剿」一折,并片奏:請解散脅從等語。閩省會匪名目不一,若地方官隨時訪查,認真拏辦,何至聚集一萬余人肆行攻搶,連陷城池,并有戕官劫犯重情!可見循廢弛,養廱已久,實堪痛恨!現經該署督派委鎮、道大員馳往各該處會同防剿,著即嚴飭帶兵員弁迅速掩捕;務將首要各犯,悉數殲擒。如須該署督親往督辦,亦即相機籌度,毋失事機。其上游之延平等府與下游之漳州等府,仍著扼要設防,勿致勾結為患。閩省兵力不敷,本日已諭令葉名琛等挑備惠、潮各鎮協精兵二、三千名,由潮州赴閩會剿。至調往浙江之防兵一千名,該省堵御正當吃緊之際,若遽行撤歸,恐往返徒延時日,而兩省調遣轉致延誤。漳州鎮總兵郭仁希,前經向榮奏稱帶兵不能得力;現在統兵前往剿辦,該員是否足資策應?并著隨時察看,勿任貽誤。候選知府王朝綸,前由京赴臺灣采辦米石;著該署督即傳旨飭令迅赴廈門一帶,隨同辦理剿堵事宜。其在籍之前任甘肅知府候補道莊俊元、兵部員外郎莊志謙等并此外漳、泉各屬公正紳士,著一并剴切曉諭:如能勸諭團練、剿匪立功,即由該署督于事竣后核實保奏,候朕施恩。另片請速撥軍餉,已諭戶部速議具奏。近來籌餉之難,封疆大吏諒已深悉;地方設有緩急,惟當就近籌劃,以應急需。若專恃撥款,豈不輾轉遲誤耶?已革安徽按察使張熙等前在閩省緝拏盜案,頗有聲威;現已諭令周天爵等即飭該革員迅速赴閩,交該督差遣委用矣。將此由五百里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九十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神池县| 北川| 寿阳县| 北碚区| 弋阳县| 垫江县| 吴江市| 临朐县| 丽水市| 安顺市| 涞源县| 庆云县| 双柏县| 车险| 石狮市| 文昌市| 凤台县| 徐州市| 余干县| 嘉荫县| 青阳县| 平湖市| 柘荣县| 兴业县| 天全县| 华亭县| 本溪| 冀州市| 高阳县| 措勤县| 和硕县| 天台县| 桓仁| 屏南县| 迁安市| 涞源县| 伊宁县| 沙河市| 喀喇沁旗|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