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五。

二十九日(乙未),福建巡撫呂佺孫奏報到任日期。得旨:『閩省疲玩情形,甚于他省;時時振作精神,力求整頓之實』。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六。

冬十一月初八日(癸酉),先是,閩浙總督王懿德等奏:『銅禁綦嚴,諸多未便;請收五斤以上銅器,其五斤以下者速弛其禁。至產銅之地,不止云南一省;陜西商州有人呈請開辦銅礦,請飭該督、撫認真采辦』。下軍機大臣會同戶部議。至是奏:『收繳銅器,應如所奏辦理。五斤以下銅器,仍準民間照常使用。其產銅之區,請飭陜西巡撫迅即委員確查,以憑核辦』。從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

十二月十三日(丁未),調福建水師總兵官吳全美為浙江溫州鎮總兵官,以福建澎湖協副將韓嘉謨為南澳鎮總兵官。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四。

咸豐五年(一八五五、乙卯)春正月初八日(壬申),福建巡撫呂佺孫奏:『閩省錢局鼓鑄乏銅,籌議改鑄鐵錢以充民用。下部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六。

二月初九日(壬寅),鑄給福建鳳山縣知縣印信、興隆里巡檢條記;從巡撫呂佺孫請也。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八。

三月初二日(甲子),諭〔軍機大臣等〕:『葉名琛等奏:「省城北路殲賊殆盡、西路剿賊獲勝,并番禺、海豐等處均獲勝仗,惠來竄出之賊亦經官軍截殺」;廣東剿捕事宜,似有頭緒。惟所奏情形尚系十一月以前,距今又逾數月,各屬匪徒想可漸次掃除;而此次折內,未據提及。肇慶、韶州、潮州等處,作何剿辦?朕心實深懸系。著穆特恩、葉名琛、柏貴迅即乘勝攻剿,盡殲丑類,并將各路軍情詳細入奏。其附近江西、湖南一帶,是否尚有匪蹤,亦著隨時確探奏聞,以慰殷念。本日據王懿德奏:「潮州等處道路已通,所有調撥赴粵之精兵一千名,現已飭令臺灣鎮總兵呂大升統領,改由平和陸路前進,已于二月十一日全數啟程。其前次慶寅管帶官兵,亦于上年十一月由海道赴援」。著該將軍等飛速迎提,以期厚集兵力,早殄逆氛。現在英德、清遠等縣驛路尚有阻梗,仍須設法疏通,勿再延緩。將此由六百里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一。

夏五月初五日(丙寅),追予福建陣亡知縣高鴻飛入祀京城昭忠祠并于臺灣任所建立專祠。

十二日(癸酉),以內閣學士景廉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翰林院編修吳鳳藻為副考官。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七。

六月初五日(丙申),以殲擒匪犯、巡洋認真,復已革福建總兵官鍾寶三職,留福建補用。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九。

秋七月初六日(丁卯),諭〔內閣〕:『王懿德奏「吁請陛見」一折,并陳患病情形,懇簡任京職等語。王懿德著俟明年秋間,再行奏請陛見。該督現膺海疆重寄,不得以偶爾患病,遽請改任』。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一。

十三日(甲戌),以福建捐輸軍餉,永廣臺灣府閩籍鄉試中額一名,龍溪縣學額四名,閩、侯官二縣各二名,同安、詔安、永安三縣各一名。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二。

九月十二日(壬申),以籌餉出力,福建布政使慶端下部議敘。

二十日(庚辰),改鑄福建臺灣縣知縣印信;從巡撫呂佺孫請也。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七。

冬十月初七日(丁酉),命已革閩浙總督顏伯燾赴江蘇軍營,交兩江總督怡良差委。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九。

十二月初九日(戊戌),以海運沙船迅速抵津,加封天后為衛漕保泰之神、風神為顯佑安恬之神、海神為顯威濟運之神,并頒天后廟御書匾額曰「恬波利運」。

調福建海壇鎮總兵官邵連科為臺灣鎮總兵官,以已革福建金門鎮總兵官種寶三為海壇鎮總兵官。

予故福建臺灣鎮總兵官呂大升祭葬、恤蔭如軍營病故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

十四日(癸卯),予故福建臺灣縣知縣高鴻飛、云南嵩明州知州邊鳴珂、浙江湯溪縣教諭沈寶麟入祀名宦祠;從巡撫呂佺孫、舒興阿、何桂清請也。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六。

二十四日(癸丑),命前任福建按察使徐宗干馳往河南幫辦剿匪事宜。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七。

咸豐六年(一八五六、丙辰)春二月初五日(癸巳),諭軍機大臣等:『王懿德年終密考單內奏稱:「提督李廷鈺精力尚健、韜略素嫻,惟二年之內未經出洋」等語。李廷鈺系浙江提督任內獲咎人員,前因剿辦本省匪徒,克復廈門,著有勞績;是以棄瑕錄用。巡查洋面乃水師提督專責,何以該員二年以來并未出洋?是否精力就衰,抑或性耽安逸?現當查拏艇匪、海防吃緊之際,李廷鈺于提督重任能否勝任?著王懿德詳細察看,據實具奏,毋稍徇隱。將此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

夏五月初二日(戊午),命福建福寧鎮總兵官林建猷為水師提督。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七。

六月初三日(戊子),命前任福建按察使徐宗干幫辦安徽防剿事宜。

初十日(乙未),諭內閣:『邵連科等奏:「剿辦臺灣各案游匪一律肅清,請將出力官紳酌保」等語。咸豐三年十二月間,彰化縣屬漳、泉匪黨構釁焚搶,路途梗塞;四年正月間,淡水廳屬粵、閩匪黨構釁焚搶;均經該鎮、道等督兵彈壓,曉諭解散,并將淡水拒捕之匪徒痛加剿洗,陸續拏獲首從各犯二百十八名。閏七月間,復有內地小刀會匪船竄入雞籠地方,經官兵五路進攻,殲擒二百三十余名、截殺百余名,其逃入船中之賊復被水師于臺澎洋面擊沈匪船多只,擒斬無算。五年七月間,斗六門匪徒林房等戕官謀逆,經官兵迅往掩捕,殲擒凈盡。十月間,復有鳳山縣匪徒王辦等在崗山地方聚眾豎旗,經各路兵勇并力圍攻,生擒偽元帥陳子仲等九名,并先后拏獲逆首王辦等四十四名。現在臺灣南北兩路悉臻安靜,洋面一律肅清。所有在事出力官紳,自應量予鼓勵;著準其擇尤保奏,候朕施恩』。

以攻剿福建鳳山縣賊匪出力,賞知府孔昭慈鹽運使銜、同知洪毓琛花翎。

以剿捕福建噶瑪蘭匪徒出力,賞知縣冉正品、游擊湯得升、祝延齡花翎,千總吳朝成等藍翎;余加銜、升敘有差。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

秋七月十三日(戊辰),命新授福建水師提督林建猷來京陛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三。

八月二十七日(辛亥),諭軍機大臣等:『怡良、趙德轍、何桂清奏「江、浙旱災已成,請招徠臺米以資接濟」一折,本年江蘇、浙江兩省,入夏以來雨澤稀少,蘇、常、杭、嘉、湖等屬被旱尤重;早禾既皆黃萎、晚稻未能插蒔,以致米價騰貴,民食、兵糈均虞缺乏。自應暫施海禁,招徠臺米以資接濟。即著王懿德、呂佺孫飭知臺灣鎮、道速即出示,招商販運米石,由海道運至江蘇之上海、浙江之乍浦、寧波等海口售賣;即由臺灣道發給執照、準其免稅,以期商情踴躍、源源轉運,毋稍遲誤。將此由六百里諭令知之』。

三十日(甲寅),閩浙總督王懿德奏,請留新任興泉永道保泰仍署鹽法道篆。『著準其暫行留署,一面揀員委署,飭令該員迅赴本任,以重地方;斷不準先為此奏,豫為請調地步』。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六。

九月十九日(癸酉),以福建籌辦米石出力,賞按察司經歷項建綸藍翎,余升補有差。

二十八日(壬午),調福州將軍有鳳為成都將軍,以西寧辦事大臣東純為福州將軍。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八。

冬十月十五日(己亥),閩浙總督王懿德奏:請留水師提督林建猷先赴新任,暫緩陛見。允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九。

十一月初九日(癸亥),以福建海壇鎮總兵官鍾寶三為水師提督、福建閩安協副將賴信揚為海壇鎮總兵官。

十一日(乙丑),福建巡撫呂佺孫因病賞假,以布政使慶端暫護巡撫。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二。

咸豐七年(一八五七、丁巳)春正月初六日(乙未),以浙江按察使慶廉為布政使,調福建按察使瑞璸為浙江按察使;以福建興泉永道保泰為按察使。

初八日(辛酉),福建巡撫呂佺孫因病解任,以布政使慶端為巡撫、浙江按察使瑞璸為福建布政使、前福建按察使徐宗干為浙江按察使。

初九日(壬戌),諭內閣:『王懿德等奏「省城糧價騰貴,請援案酌免貨稅以廣招徠」一折,福建省近日米價踴貴,自應招商轉運,以濟民食;著準其查照歷屆成案,采買臺米。所有隨帶余貨,均著免稅二成;俟糧價漸平,即行停止』。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七。

二月十三日(乙未),諭內閣:『王懿德等奏「在籍紳士倡議開設官銀錢局,懇恩獎勵」一折,福建自咸豐三年辦理軍務需餉浩繁,銀錢不能周轉,經在籍候選訓導優貢生王式金倡議開設官局,行用官票;迄今三載,著有成效,自應量予獎敘。王式金著準其以府經歷、縣丞,不論雙單月遇缺選用。其余在局出力各員,并著該督、撫查明酌保,以示鼓勵』。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九。

夏四月二十九日(庚戌),諭內閣:『王懿德奏:「請將因病取巧之臬司懲處」等語。福建按察使保泰在延平防剿,因病告假,業經該督查明,尚非藉詞規避,惟不候代

【第 51 頁:版面影像】

理人員接印交卸,輒將印信委員赍送,回省就醫;究屬跡涉取巧,保泰著交部議處』。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四。

六月十九日(丙辰),諭軍機大臣等:『戶部奏「請飭江蘇、浙江招商買米」一折,本年進倉新漕為數無幾,粳米一項急應寬為籌備。江、浙兩省素稱產米之區,上海、寧波各口又為臺米可通之地,著何桂清、趙德轍、晏端書查照成案,招商認辦粳米二、三十萬石運赴天津,官為收買。其米價若干,即由該督、撫秉公議定;并將籌辦商人姓名、米數先行奏報。此外應加水腳及載貨免稅,均有成案可循;務即查照定章奏明辦理。將此各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九。

秋九月初四日(壬午),以閩浙總督王懿德署福州將軍、荊州協領銜佐領錫齡阿為福州副都統。

初六日(甲申),閩浙總督王懿德奏,疾痊銷假。得旨:『卿之精力雖較前稍差,然遇事勇往,正資倚任;善為調護,以慰朕念』。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五。

二十四日(壬寅),改鑄福建督糧道關防;從巡撫慶端請也。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六。

冬十月初九日(丙辰),以剿匪遷延,暫革福建水師提督鍾寶三職,仍令迅速進剿。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七。

十一月初八日(乙酉),予故福建陸路提督秦定三子縣丞銜,以知縣用。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九。

咸豐八年(一八五八、戊午)春二月初七日(癸丑),諭內閣:『王懿德奏:「請將運員等開復處分」等語。前因臺灣米石運赴天津,致有疏失,經該督先后奏參,將委員福建候補縣丞余辰革職,并將署浙江溫州鎮總兵葉炳忠、溫處道俞樹風交部議處。茲據奏稱:「該參員余辰已將應交米石銀兩賠補呈繳,葉炳忠、俞樹風于被參后設法催趲,首倡捐賠」;均屬尚知愧奮。余辰著開復原官,仍留福建補用;葉炳忠、俞樹風原參降級處分,著一并開復』。

初八日(甲寅),閩浙總督王懿德奏:精神疲憊,懇請開缺。得旨:『卿仍應勉力支持,慎自調攝』。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五。

夏四月二十四日(己巳),福建臺灣鎮總兵官邵連科奏,巡閱南北兩路水陸營伍。得旨:『海外重地,戎政最為緊要;毋因校閱甫竣,稍涉疏忽。仍應時加防范,以期靖謐』。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二。

五月二十二日(丙申),閩浙總督王懿德等奏:軍務吃緊,本年戊午科文武鄉試,請展限兩月舉行。下部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五。

六月初六日(庚戌),以剿辦福建臺灣匪徒出力,賞副將曾玉明巴圖魯名號,副將黃進平、參將夏汝賢、游擊王國忠、守備韓錦標、同知丁曰健、鄭元杰花翎,把總游紹芳等藍翎;余升敘有差。

初九日(癸丑),調福建陸路提督楊載福為水師提督。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九江县| 石嘴山市| 子洲县| 仁寿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关岭| 临城县| 色达县| 永泰县| 毕节市| 金湖县| 台州市| 南乐县| 信丰县| 虞城县| 青铜峡市| 塔城市| 六枝特区| 安陆市| 婺源县| 石楼县| 达拉特旗| 南乐县| 凯里市| 赫章县| 五大连池市| 浮梁县| 自贡市| 苗栗市| 丰都县| 临海市| 丹凤县| 九江县| 兴山县| 新兴县| 宁南县| 来安县| 唐海县| 蕉岭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