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1.重生北宋做廚子
(非爽文,只想展示大宋日常風貌,仿明清小說語言,預(yù)計4萬字左右的中篇小說)
汗氣、油煙氣、叫賣聲擰成一股繩,勒得人太陽穴突突地跳。我叫宋明,如今是這汴梁州橋夜市萬千螻蟻里的一只,守著個巴掌大的食攤,鍋鏟磕碰出刺耳的聲響。
周遭是鼎沸的人間。賣熬肉的小刀剁得案板砰砰響,油燠骨頭的那口大鍋翻滾著膩人的焦香,旋煎羊白腸的腥膻氣蠻橫地撞入鼻腔。燈火倒是亮得晃眼,連綿如晝,映著食客們油光光的腮幫子和跑堂伙計陀螺般打轉(zhuǎn)的身影。好一派“太平氣象”,只是這氣味混在一處,濃烈是濃烈了,卻濁,沉甸甸地壓下來,悶得人喘不上氣。
我這攤子賣些尋常吃食,炙雞、燠鴨、肚肺鱔魚,滋味不算差,糊口而已。想我前世,好歹也是個在灶臺間摸爬滾打、見過世面的,如今困在這千年前的繁華里,對著這“飲食極則”的汴梁,竟覺出一絲“粗陋”來——自然是調(diào)料火候的粗陋,食材處理的粗陋,那般煊赫聲勢下,少了后世千錘百煉的精細與底蘊。
正神游,一股焦糊味猛地竄起。壞!走神一剎,鍋里那份燠鴨便給了顏色看。手忙腳亂地搶救,濺起的油星燙得手背一疼。鄰攤那賣肚肺的漢子斜睨過來,鼻腔里擠出一聲嗤笑。
胸中憋悶,一股無名火騰起,又硬生生壓回肚里。只得彎腰去桶里撈摸,指尖觸到一片冰涼滑膩,是兩條白日里賤價沽來的菘菜,品相不佳,蔫頭耷腦,本預(yù)備自家胡亂塞塞肚腸。
就它了!
洗剝干凈,只取中心最嫩的一點菜心。另起一小鍋,將僅有的半只老母雞并些碎鴨架、豬骨狠狠熬煮,撇盡浮沫,投入蔥姜,傾入帶來的半壺黃酒,小火慢吊。湯漸濃,便以新布過濾,反復(fù)數(shù)次,直至湯色清亮如水,滋味卻厚極。再取雞脯肉斬極細,和了蛋清,調(diào)成茸漿,徐徐傾入清湯中,吸附殘渣。慢火細工,那湯竟?jié)u漸澈如秋水,不見半點油星,只余難以言喻的醇鮮在小小的鍋子里暗自涌動。
另起一瓢清水,滴入兩滴油,少許鹽,將那菘菜心燙得剛好斷生,碧綠生青,撈起置于粗陶大碗底。再將那清澈見底的高湯燒得滾沸,高高沖入碗中。
一瞬間,清淡卻霸道已極的鮮香猛地炸開,奇異地壓過了周遭一切渾濁濃烈的氣味,像一道無形利刃,劈開了州橋夜市黏稠油膩的夜。
“嘶——啥玩意兒這么香?”近處一個吸著羊白腸的胖漢猛地抬頭,鼻頭翕動。
“掌柜的,你這是弄甚仙湯?”有人循味湊近,盯著我那粗陶碗里清湯寡水的東西,眼露疑惑。我尚未答話,一輛青幔小車恰在不遠處停穩(wěn),簾櫳掀處,一位錦衣老翁探出頭,鼻翼連動數(shù)下:“異香!異香撲鼻!老夫半生饕餮,未嘗此味!”竟不等仆役攙扶,自行下車疾步而來,目光灼灼盯住我手中碗,“小哥,此物售否?”
“自然,百文一碗。”我定了定神,報了個自認極高的價錢。
老翁竟不還價,擲下錢,接過,先觀其色,再嗅其香,而后小心啜飲一口,閉目良久,猛地睜眼,精光爆射:“湯清如水,味濃如髓!返璞歸真,真神技也!老夫王貽永,可否再來一碗?”
王貽永?這名號如雷貫耳。周遭霎時一靜,所有目光蝗蟲般釘在我身上,先前那點嗤笑早沒了蹤影。
自那夜后,我這連招牌都無的破落食攤,竟成了汴梁食界一樁奇聞。白日里,車馬漸多,來的多是寬袍大袖、言語矜持的人物,圍著那碗“開水菘菜”嘖嘖稱奇。銅錢落在我那破舊的錢匣里,叮當亂響,日漸沉手。
這日晌后,攤前陡然肅靜。幾名豪奴簇擁著一頂泥金飾翟、華貴異常的轎子落下。簾幕低垂,伸出一只保養(yǎng)得宜、染著蔻丹的手,輕輕一招。一個穿著體面的嬤嬤上前,嗓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烹制此湯的廚子?我家主人乃秦國長公主,嘗了你的湯品,頗合心意。府上尚缺一名司膳的廚役,這是你的造化,收拾了,隨老身入府吧。”
長公主私廚?周遭吸氣聲此起彼伏。那嬤嬤目光掃過我油膩的衣袍和簡陋的灶臺,憐憫里摻著恩賜的意味。
我心頭一跳,深躬下去:“小人粗鄙野人,慣了市井煙火,登不得高堂,恐污了貴地。且手藝粗陋,僅此一湯尚可,實不敢……”
那嬤嬤臉色一沉。
恰在此時,另一道陰柔嗓音插了進來,帶著絲絲涼氣:“長公主殿下且慢抬愛。此等來歷不明的手藝,還是問清楚些好。”
人群分開,一個面白無須、身著宮中內(nèi)侍服色的中年人緩步踱入,眼神如冷滑的蛇,在我臉上、灶臺上細細刮過。他身后跟著兩名低眉順眼的幫廚,架勢卻極大。
“咱家姓賈,忝為尚食局御廚總管。”他嘴角彎起,笑意不到眼底,“小哥,你這湯,路子野得很吶。汴梁百味,官家御膳,咱家無一不曉。說!師承何人?何處偷學來的這等刁鉆技法?”
兩股壓力左右逼來,一施恩,一施威。空氣仿佛凝成黏膠。我額角滲出細汗,心念電轉(zhuǎn),忽然撩衣跪倒,朝著皇城方向畢恭畢敬磕了個頭,再抬起臉時,已堆滿了誠惶誠恐又難抑激動的神色:
“貴人明鑒!小人哪有什么師承!實是前些時日病重昏沉,夢見一位鶴發(fā)童顏、衣袂飄飄的老仙翁,手持玉拂塵,對小人口授此湯秘法,一字一句,如在耳邊。仙翁言道……”我故意一頓,吸了口氣,揚高聲音,“言道:上天念大宋飲食奢靡卻失其本味,特賜此返璞歸真之技,以正風氣!”
語驚四座。賈總管臉上的假笑僵住,眼神驚疑不定。那嬤嬤也怔住了,回頭望向轎子。轎簾紋絲不動,內(nèi)里無聲無息。
靜默良久,賈總管才從牙縫里擠出幾個字:“仙翁授藝?呵,倒真是……好機緣。”說罷,陰冷地剜我一眼,拂袖轉(zhuǎn)身而去。那轎子也悄然起駕,無聲滑走。
我慢慢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對周圍各式各樣的目光視若無睹。賭對了。在這神鬼之說盛行的年頭,這謊扯得雖大,卻叫人不好深究。
翌日,我那“仙翁授藝”的奇聞已長了腳,傳遍汴梁街衢,添油加醋,愈發(fā)光怪陸離。攤子前圍得水泄不通,看熱鬧的遠多于吃東西的。直至日頭偏西,人潮稍歇。
一輛毫不起眼的青綢馬車悄然而至。車中下來兩人,前一后。前者一身尋常文士襕衫,年紀三十許,面容清癯,目光沉靜,卻自有股難以言喻的雍容氣度。后者是個精壯漢子,手腳粗大,眼神銳利如鷹,掃視四周,沉默地隔開旁人。
文士踱至攤前,并不看菜單,只微微一笑,聲音溫潤:“便是你,得遇仙緣,獲授神技?”
我心頭猛地一撞,垂下眼皮:“鄉(xiāng)野妄言,驚擾貴人了。”
“妄言與否,一嘗便知。”他語氣平和,卻不容拒絕,“便將仙翁所授,再做一碗來。”
“今日……今日不便再做那湯了。”我深吸一口氣。
“哦?”文士挑眉,身后那精壯漢子目光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