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魔法晉書目錄
時序代謝,歲月相催。
殘臘甫過,新春又至。
這一年,是北魏正光四年。
距離著名漢化組成員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正好過去了整整三十年。
得益于孝文帝和他兒子宣武帝的杰出漢化工作,以及南邊齊室內亂。
到了孝文帝的孫子元詡,沖齡六歲即位后,北魏一朝無論是控制的疆域,還是府庫錢糧,都達到了極盛。
所謂天平地成,四海寧乂。
然凡事萬物,盛極必衰。
自元詡即位后,主少國疑,帝國的權力中樞洛陽,經歷了數輪朝中宗室,外戚,后權以及權臣之間的權力傾軋。
結果以臨朝聽政的胡太后,被其妹夫元叉軟禁至今而告終。
看似極盛的大魏,已是烈火烹油之相。
而在帝國北境,六鎮的烈風,已然獵獵響起。
河北懷荒鎮,再往北百余里外的一座邊陲塢堡內。
陳度身為大魏邊軍一名隊副,此刻正站在塢堡的制高點,也就是望樓上守夜。
自己幾天前還在太原一家北齊壁畫博物館參觀來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博物館說是建造在一北齊名人,叫什么徐顯秀的墓葬之上。
反正自己稀里糊涂在椅子上昏睡過去后,醒來就到了這六鎮之一的懷荒軍鎮了。
一陣北風吹來,大晚上的也是頗有些干冷難頂。
自己身著的那兩當鎧內,一層粗麻內襯也沒甚大用,還是硌的難受。
至于為什么這冬春交際的大晚上,自己一個好歹管著十幾人的北魏六鎮邊軍小軍官,要親自站在這夯土望樓上挨凍放風。
因為蠕蠕!
或者說,一個更加讓人熟知的名字,柔然。
作為草原游牧帝國,夏則散眾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溫,南來寇抄。
幾天前自己醒來的時候,說是柔然其中一個部族的劫騎,已在塢堡這邊寇抄犯境好一段時日了。
這塢堡雖說是夯土板筑而成,但還算城堅墻高,柔然劫騎未敢進犯,可周圍的鄉邑那就遭了殃。【注1】
甚至這柔然劫騎,還專門分出一股騎兵,專門遠遠監視截殺塢堡可能的援兵,順帶著將照例巡守至此的北魏邊軍,也困在了塢堡中。
至于塢堡有沒有派援兵去救邊民鄉邑?
那自然是沒有的。
按這塢堡主斛律石的說法,自保尚且不夠。
一錢漢?
自生自滅去吧。
反正這兩百多年來不都這么過來的。
現今這塢堡,為原本從漠南遷入河北的斛律部族所有。
據說這斛律部還是敕勒高車一族,十二大部族之一。
北魏早年雖然盡力離散這些草原諸部,但這些年來這些部族因為遠離洛陽,反而越發壯大了。【注2】
塢堡內,除了斛律本身部族外,還依附了不少庶民百姓。
其余部曲,佃客,更是不可勝數。
可謂僮仆成軍,閉門成市。
儼然一個微型獨立郡國。
至于陳度這隊兵卒,乃是循慣例從軍鎮出發,到外線防御體系巡查檢視,剛好碰上這出。
自柔然劫掠,陳度和隊中其他人,只能囿于塢堡內,所謂嚴防死守,防備突襲。
實際上柔然人只管劫掠周圍鄉邑而已。
也多虧如此,陳度才有空研究跟著自己過來的那本怪書。
沒錯,那個世界唯一跟著自己過來的物事,乃是一本書。
一本奇怪之極的書!
“怪,太怪了。”
望樓四下無人,陳度輕嘆口氣,便又從懷中夾層內襯里,掏出了這本私下里翻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書。
靛藍色的書封,還沒有自己手掌厚,放在這個紙帛已經開始普及的時代,也絲毫不顯突兀。
而翻開第一頁,上面赫然寫著幾個大字。
【晉書目錄】
而下一頁,除了第一行十分潦草的五石散三個字,明顯是陳度自己的字跡外。
接下來的字跡卻是再標準不過的魏晉楷書。
不用說,陳度自己可寫不來這種書法。
只見上面寫著:
【……五石散】
【自先賢裙衎中尋得的藥方,用五色礦石研磨混合燒制而成。】
【使用后提升自身對外來真氣的抵抗,以及促進真氣回復。大量服用,可能會累積神智發狂效果。】
【……“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據說服用后可以看到那已經逝去的,輝煌的初火年代。】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是的。
也正是從這本書,陳度才知道這個世界,可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南北朝。
而是有真氣,有修行者存在,更有大大小小修行門閥世家大族存在的中古時代!
自己當時也立即來了個什么氣運丹田之類,察覺到了自己體內也有寒冰一般的真氣存在。
雖然沒有什么浩如江河那般夸張,但涓涓細流還是有的,也證明了這本怪書并非胡說八道。
回到怪書上,翻到下一頁上,竟還有小字寫著如何制作五石散。
暫時來說,陳度還沒有成為中古時代第一煉金術士什么的打算,也確實看不懂那制作方法。
至于這些這怪書上內容如何出來的,那是因為當時這書翻開后什么字跡也無,自己試著往上面胡亂寫了五石散幾個字后就出來了。
眾所周知,清談嗑藥乃至發癲,那是魏晉南北朝特色,不可不品嘗。
也正因如此,陳度靈感一來,當即就決定把這本怪書叫做魔法晉書目錄。
后面幾天,只要尋得四下無人的機會,陳度就會在上面空白書頁上寫各種字詞。
什么投鞭斷流符天王,將曹爽我乎,鬼兵突擊等等。
結果都如石沉大海,就連自己的字跡也會慢慢消失。
反而是一些十分常見的東西,卻又能像五石散一樣,片刻后就顯出解釋字跡。
就比如這幾天,天天吃的北境特色美食湯餅,其實就是類似水煮的面片類食物。
自己當時隨意往書上一寫,居然還真就出現了解釋:
【湯餅】
【以水煮成的面食,能有效恢復體力。
然而,宮廷秘藏的殘破食單曾隱晦提及,那位早慧而短命的少年天。
亦曾在某個冬夜,享用過一碗御廚精心烹制的溫暖湯餅。
只是,他未能迎來下一個清晨。
據說在那之后,數百年輝煌的王火時代就走到了終點。】
后面還十分貼心的附上制作方法:
【援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援使極薄,皆急火逐湯熟煮。】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看完這個面餅的注釋,接下來好幾天陳度都有點疑神疑鬼的!總怕自己跟前漢那位漢質帝一般被害了!以至于每次吃湯餅的時候都等別人先吃。
就是怕這本怪書還能預言。
不過幾天都相安無事,證明現在這本書大概率可能是個類似百科啥的。
不過自己也沒弄明白啊,魔法晉書目錄上出現這些解釋文字的規律是什么?
陳度合上書,又放回了自己內襯里。
“還提到了初火,輝煌年代……不會后面要傳什么火吧?”
“這都什么南北朝位面啊!”
正當陳度兀自低聲念叨的時候。
一聲粗獷豪放聲從望樓樓梯上傳來:
“陳老弟……陳度!你在想什么呢?”
“……我想靜靜。”
“靜靜是誰?可是你曾說過的什么洛陽女樂?”
“……不是。”
望樓搖曳火光下,一名粗壯健實,臉上髭須茂密黝黑的軍漢,大步流星朝著陳度走來。
軍漢復姓呼延,單名一個族字,喚作呼延族。
沒錯,就是那位后來成為北齊大將的呼延族。
陳度還記得史書是這么記載的:
【少從高昂起兵,后從斛律光大敗周軍。】
至于高昂嘛,那便是后來和賀六渾,據說同為渤海高氏的高敖曹了。
雖然賀六渾自稱也同為渤海高氏這話,聽起來怪怪的就是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認個世家大族嘛,也不寒磣。
只說這呼延族尋到陳度就近,便砥著望樓石墻坐下,順手遞過來一大塊胡餅,并著一牛皮袋子粟米酒。
陳度接過胡餅酒水:“呼延兄,我問了你許多洛陽情形,你只單記得什么女樂?”
呼延族一邊吃著胡餅一邊咧嘴:“那是自然!好不容易去一次洛陽,記得的就這些了,聽說永寧寺那就有!”
“永寧寺?那不是大魏皇室還有五姓八族高手修煉之地嗎?”這幾天來陳度也算了解了一些此世間最為人熟知的東西,結合上自己記憶中那些北魏的著名地標還有家族門閥,基本都能對上。
呼延族直搖頭:“當然不是永寧寺了,是永寧寺對面的景樂寺,常設女樂,歌聲繞梁好幾天!”【注3】
“對了,這餅就須趁熱吃才好!我可是好不容易從廚子那討來的,還有這酒,也是過了篩,沒有一點浮渣。”
陳度點點頭,也不多說,一口就啃下了去。
說起這手中這已是半月形缺口的胡餅,算是自己到了此世間,第一個吃到的十分有特色的小食。
其他諸如湯餅一類,其實就是面食,還有軍中常吃的脯,無非就是肉干。
而這胡餅,顧名思義,就是胡食的一種,須用特制的小胡餅爐烤制。
在本就少鹽的北境,加了胡麻的這種烤制小餅,算是陳度最喜歡吃的小食了。
當然,自己那本魔法晉書目錄上也有解釋,胡餅算是
【胡人所傳的烤制小餅,寒冬食下,可以效恢復體力。】
【據說如果能在東床上坦腹而食,便能獲得意料之外的賜福。】
【因八位偽王爭奪殘余王火而開啟的混亂時代,幾個胡餅能換取一個漢人子女。】
【“大啖食糧之刻已至。”】
陳度一邊吃一邊又琢磨上了自己那本怪書的用法。
莫不是只和尋常所見之物有關?
而呼延族則是又喝下一口酒,不經意掃了一眼望樓周圍,繼而聲音突然壓低:
“對了陳度,前幾天柔然那個正脈高手斬殺塢堡信使,今晚我才終于找到高三哥問及此事。”
呼延族口中這位高家三哥,便是原本在日后東魏北齊那位漢家第一猛將,
渤海豪右,高乾家的第三子,高昂高敖曹。
“哦?三郎如何說?”陳度雖然口中依舊平淡,但心中卻已悄然鼓動起來。
自己醒來那天遇到的一件反常之事,隨之而來的擔憂,乃至于謀劃盤算的一個計劃,關鍵就在此處了。
————————
注1:北魏時候大部分建筑,如平城明堂遺址等,懷朔鎮古城遺址,皆為夯土筑成。
注2:根據【大代持節幽州刺史山公寺碑】與關中地區其他石刻,可分析得知北魏立國后,對于境內胡族的統治策略分兩部分,一則是相機逐步推行離散諸部,將部民編戶。二則是沿用魏晉十六國舊制,設立鎮戍,駐軍設官鎮撫結合,同時容忍胡族舊有部落的存在。
注3:關于北魏洛陽景樂寺女樂記載,出自洛陽伽藍記一書:“景樂寺,……西望永寧寺正相當……常設女樂,歌聲繞梁,舞袖徐轉,絲管寥亮,諧妙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