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鎖潯陽鏡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煙水迷蹤?銅鏡現真言
第一章:煙水迷蹤?銅鏡現真言
古鏡殘痕九江城的五月,煙水亭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位披著薄紗的美人,靜立在甘棠湖中央。湖面上水汽氤氳,與遠處廬山的云霧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煙水亭的飛檐翹角在霧氣中時顯時匿,仿佛隨時會隨著清風飛向云端。
文物修復室里,樟腦的氣息像時光的防腐劑,輕輕包裹著每一件等待重生的文物。
林煙戴著白色手套,指尖捏著微型刻刀,正在與一面宋代青銅鏡對話。這是她今天的工作,也是她與歷史對話的方式。
顯微鏡下,青銅鏡表面的綠銹層層疊疊,如同歲月留下的密碼,等待著被解讀。
“叮——”
微型刻刀輕輕劃過鏡面,一片綠銹剝落,露出下面的紋路。林煙的眼睛在顯微鏡后微微睜大,那些細密的線條,竟然是北斗七星的微雕圖案。
七星的排列栩栩如生,勺柄的方向更是讓她心頭一震——精準地指向鏡緣處的“子午“二字。
“子午?”林煙輕聲呢喃,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修復日志。
泛黃的紙頁記載著這面銅鏡的來歷:
1983年,鎖江樓沉船遺址,當潛水員從江底撈出這面銅鏡時,它正被淤泥和水草纏繞,宛如一位沉睡千年的美人,等待著蘇醒的時刻。
考古界的爭論隨之而來。有人說,這不過是普通的陪葬品,見證了宋代某位貴族的生平;有人卻堅信,它與九江流傳千年的神秘傳說有關。
那些傳說里,廬山的云霧中藏著仙境,鄱陽湖的波濤下埋著秘寶,而九江的每一塊磚石,都可能是打開某個古老秘密的鑰匙。
林煙的目光落在顯微鏡下的北斗七星上,勺柄指向“子午”,這難道是巧合?她記得導師周懷山教授曾說過,古代的工匠常常在器物上留下密碼,或是方位,或是時間,或是某種神秘的預言。
“子午”,子時和午時,晝夜交替的兩個極點,難道這面銅鏡與時間或方位有關?
修復室的窗戶透進一絲陽光,照在銅鏡上,那些剛剛露出的紋路仿佛活了過來,北斗七星的光芒似乎在鏡面上流轉。
林煙忽然想起,九江古稱江州,自秦代設郡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連之所。
白居易曾在甘棠湖堤上種柳,寫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古名句;周敦頤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寫下《愛蓮說》,以蓮喻志。而鎖江樓,更是九江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明代建成的它,曾矗立在長江邊,鎖住江流,鎮守城池。傳說中,鎖江樓的地基下鎮壓著江中的水怪,護佑著九江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1983年的那場考古發掘,在鎖江樓附近的沉船遺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這面青銅鏡便是其中之一。
林煙翻開修復日志,繼續往下看。當年的考古報告中,有一位老專家的批注格外引人注目:“鏡背篆文'廬山真面',或與廬山傳說有關。”
廬山,這座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名山,自古以來便充滿神秘色彩。傳說中,廬山是仙人修煉的地方,云霧繚繞的山間,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境。
“廬山真面......”林煙喃喃自語,目光落在銅鏡背面。雖然現在被綠銹覆蓋,但隱約可見“廬山真面”四個篆文,筆畫之間,仿佛有云霧流動。她忽然想起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道這面銅鏡真的隱藏著廬山的秘密?
時間在專注中悄然流逝,當林煙放下刻刀時,夕陽的余暉已經透過窗戶,灑在修復室的地面上。銅鏡表面的綠銹已經清理了大半,北斗七星的圖案清晰可見,勺柄指向“子午”,而“廬山真面”的篆文也逐漸露出真容。
她摘下手套,輕輕擦拭著銅鏡,指尖觸碰到鏡面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仿佛有一股微弱的電流從指尖傳來,轉瞬即逝。林煙愣了一下,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便將銅鏡小心地放入玻璃展柜,準備明天繼續修復。
夜幕降臨,煙水亭被燈火照亮,倒映在甘棠湖中,宛如一座水中樓閣。
林煙離開修復室時,回頭望了一眼展柜中的銅鏡,在燈光下,鏡面似乎閃過一絲微光,如同星辰的眨眼。
回到家中,林煙翻開父親留下的筆記本。父親也是一位古物修復師,從小,她便跟著父親在修復室里長大,聞著樟腦和青銅器的味道,聽著父親講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筆記本里,父親記錄著各種文物修復的心得,還有一些關于九江民間傳說的整理。
“鎖江樓沉船遺址出土的青銅鏡,背刻'廬山真面',疑與廬山秘境有關。”父親的字跡在臺燈下清晰可見,旁邊還有一幅簡略的北斗七星圖,勺柄同樣指向“子午”。
林煙心中一動,原來父親早就注意到這面銅鏡的特殊之處。想起父親,林煙的心中泛起一絲苦澀。父親在她十五歲那年,在一次外出考察時失蹤,至今下落不明。當時,父親正在研究九江地區的古代傳說,尤其是關于廬山和鄱陽湖的秘境傳說。
有人說,父親可能迷失在廬山的深處,也有人說,他可能在鄱陽湖的水下遭遇了意外,但真相始終無人知曉。
導師周懷山教授曾告訴她,父親的失蹤可能與一件神秘的文物有關,那件文物,或許就像這面青銅鏡一樣,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如今,當她親手修復這面銅鏡,發現那些神秘的紋路時,忽然覺得,自己似乎正在接近父親當年追尋的真相。
第二天清晨,林煙再次來到修復室。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銅鏡上,她戴上手套,準備繼續清理剩余的綠銹。
顯微鏡下,每一片綠銹的剝落都像是在揭開一層歷史的面紗,露出下面更多的秘密。
當最后一片綠銹剝落時,銅鏡表面的圖案完整地展現在眼前:北斗七星環繞著“廬山真面”的篆文,勺柄指向“子午”,而在七星之外,還有一圈細密的紋路,像是某種星圖或地圖。
林煙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那些紋路。忽然,她發現,那些紋路的走向竟然與九江的地形有些相似——中間是廬山,周圍環繞著鄱陽湖、長江,還有甘棠湖、南門湖等湖泊,仿佛是一幅微縮的九江地理圖。
“難道這面銅鏡是一張地圖?”林煙心中一驚,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如果是這樣,那么北斗七星和“子午“二字,可能就是指引方向的坐標,而“廬山真面”,或許就是開啟某個秘境的鑰匙。她想起父親筆記本里的一句話:“欲尋廬山真面,需破九淵迷霧。”
九淵,九江的別稱,又或是指九個深淵?
而現在,銅鏡上的北斗七星指向“子午”,是否意味著在子時或午時,按照北斗的方向,就能找到某個秘密地點?
修復室里,樟腦的氣息依然彌漫,但此時的林煙,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和期待。
這面來自鎖江樓沉船遺址的青銅鏡,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它與父親的失蹤,與九江的古老傳說,又有著怎樣的聯系?
她拿起相機,給銅鏡拍下了詳細的照片,準備請教地質專家和歷史學者。就在這時,修復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走了進來,正是她的導師周懷山教授。
“小煙,進展如何?”周教授笑著問道,目光落在展柜中的銅鏡上。
“老師,您看。”林煙將銅鏡小心地捧起,展示著上面的圖案,“北斗七星,'子午'二字,還有這圈類似九江地形的紋路。父親當年是不是也發現了這些?”
周教授的目光變得凝重,他輕輕撫摸著銅鏡,仿佛在感受歷史的溫度:“沒錯,你父親當年在研究這面銅鏡時,就發現了這些細節。他曾經告訴我,這面銅鏡可能與廬山的一個古老秘境有關,那個秘境,傳說中是古代仙人修煉的地方,藏著無數的寶藏和秘密。”
“那父親的失蹤......”林煙輕聲問道,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周教授嘆了口氣:“當年,你父親在查閱了大量古籍和民間傳說后,決定去廬山尋找那個秘境。可惜,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看著導師眼中的痛惜,林煙握緊了手中的銅鏡。她忽然意識到,這面銅鏡不僅僅是一件文物,更是連接父親失蹤之謎和九江古老傳說的關鍵。也許,修復這面銅鏡,就是解開所有秘密的開始。
下午,林煙帶著銅鏡的照片和修復日志,來到九江學院,拜訪歷史系的陳教授。
陳教授是研究九江地方史的專家,對廬山和鄱陽湖的傳說了如指掌。
“有意思,”陳教授看著照片,眼中閃爍著光芒,“北斗七星指向子午,加上'廬山真面'的篆文,這很可能與古代的方位術和星象學有關。在古代,子午線被視為重要的地理和時間分界線,而北斗七星則常常被用來指示方向和季節。”他翻看著修復日志,繼續說道:“鎖江樓沉船遺址,明代的沉船,而這面銅鏡是宋代的,說明它可能在沉船之前就已經存在,被后人帶入船上。也許,這面銅鏡是某位古人用來尋找秘境的工具,而沉船事故,可能就是他們在尋找過程中發生的意外。”
“那'廬山真面'呢?”林煙問道,“是否真的與廬山的秘境有關?”
陳教授點點頭:“廬山自古以來就有'神仙之廬'的說法,傳說中,廬山深處有仙人留下的秘境,只有有緣人才能找到。而'廬山真面',可能就是指那個秘境的真實面貌,需要通過某種方式才能顯現。”
離開九江學院時,天色已晚。夕陽的余暉灑在廬山上,給這座神秘的大山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林煙望著遠處的廬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沖動——她想要揭開銅鏡的秘密,想要知道父親當年到底遭遇了什么,更想要守護這份屬于九江的古老文化遺產。
回到煙水亭,修復室里的燈光依然明亮。林煙輕輕擦拭著銅鏡,看著鏡面上的北斗七星,忽然覺得,那些星星仿佛在向她眨眼,指引著她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夜深了,甘棠湖的水面平靜如鏡,倒映著天上的星辰。煙水亭的修復室里,林煙趴在桌上睡著了,手中還握著父親的筆記本。
夢中,她看到父親站在廬山的云霧中,向她微笑,手中拿著那面青銅鏡,鏡面上的北斗七星光芒大盛,照亮了整個山谷......
作者有話說:
下章預告:當林煙使用超聲波清洗儀對銅鏡進行深度清潔時,意外發生了,銅鏡突然發出一陣低沉而悠長的蜂鳴聲,宛如遠古的召喚,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