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實地勘察
落星墩的玄武巖基座在正午驕陽下泛著鐵青色冷光,仿佛一塊從天而降的隕鐵嵌入鄱陽湖心。林煙踩著布滿星隕砂的巖面緩緩前行,細如銀屑的砂礫在靴底發出細碎的聲音,突然,腳底傳來異樣的卡頓——巖面上一組由七個同心圓與三道斜線構成的刻痕,竟與她登山靴的防滑紋路嚴絲合縫,如同量身定制的鑰匙孔。
她蹲下身,取出“廬山真面”鏡傾斜至特定角度,陽光透過鏡面折射在刻痕上,奇跡般顯形出一條游走的龍形軌跡——七道圓環化作龍身鱗片,三道斜線成為擺尾的勁骨,正是古籍中記載的“辰龍擺尾”星官步法。這組隱藏在巖石中的符號,歷經千年風雨剝蝕,此刻卻在鏡光下煥發新生,每道刻痕邊緣都嵌著星隕砂顆粒,在陽光下閃爍如龍之逆鱗。
“這不是普通的水文標記?!绷譄煂χ鴮χv機低語,指尖拂過刻痕間的星隕砂,感受到微弱的能量脈動,“是星官用來鎮鎖地脈的‘辰龍陣’,七環對應北斗七星,三斜線指向廬山三大地眼?!辩R面上突然浮現出鄱陽湖的水下地形圖,落星墩的位置恰好處于三條地脈的交匯處,而“辰龍擺尾”的軌跡,竟與每年農歷三月三的星象運行路徑完全重合。
遠處,星淵社的快艇正劃破湖面駛來,船頭的分水獸雕像口中噴出紫色霧氣,所過之處星隕砂紛紛上浮,形成詭異的銀色霧帶。林煙站起身,靴底再次貼合刻痕,巖石突然發出低沉的共鳴,七道同心圓依次亮起,在巖面投射出旋轉的星圖。她知道,這古老的星官陣法即將啟動,而落星墩下深埋的,或許正是鏡宮九鏡中至關重要的“地鏡”核心。
“探地雷達顯示,地下三丈處的星隕石框架出現異常磁暴?!毙£惻e著設備繞基座走動,屏幕上的九宮格結構突然亮起七處光點,“和周師傅的紫砂鏡片共振頻率一致,應該是辰位鎖孔的定位信號?!?
李教授的拓片工具在刻痕上輕輕按壓,宣紙顯形出的圖案讓所有人屏息:七個同心圓對應北斗七星,三道斜線穿過“天樞”“天璇”“搖光”,正是《星淵秘錄》中記載的“辰位開鑰三式”。
更妙的是,刻痕深處嵌著細小的紫砂顆粒,與辰位鏡片成分相同。
“這些是明代星官留下的方位密碼?!绷譄煹闹讣鈩澾^刻痕,星官玉佩的熒光順著紋路流動,“每道斜線代表一次土元素校準,最后一道斜線指向的,正是 1959年科考記錄中的護鏡陶罐群?!?
潛水設備的氣泡聲在鄱陽湖底響起,三人組通過落星墩的水下通道潛入礦坑深處。頭燈掃過巖壁時,整面墻的星隕石竟按辰卦方位排列,每塊石頭都刻著不同的農耕符號——那是土地與匠人的古老契約。
“看十二點鐘方向!”小陳的聲吶探測到巨型陶罐群,直徑三丈的主罐上,“土德載鏡”的篆文正在吸收紫砂鏡片的光芒,“護鏡陶罐的排列是后天八卦陣,主罐對應辰位鎖孔。”
林煙的鏡面上,周師傅的七星揉泥法突然顯形為立體指南:當紫砂鏡片貼近主罐,罐身的龜裂紋竟自動重組,顯形出通往鎖孔的星隕石階。每級臺階都刻著《神農本草經》的藥草紋——這是鏡宮對土元素“萬物生長”的具象化詮釋。
地面的震動透過水層傳來,三艘裝備著“蝕骨鉆”的潛水器破開水藻群,鉆頭的暗金色光芒與時間汞污染如出一轍。
林煙看見,對方的潛水服上印著逆位的辰龍紋,正是對土元素守護的刻意褻瀆。
“啟動陶罐結界!”她將紫砂鏡片按在主罐的云雷紋,十二只副罐突然噴出云霧茶粉,與鄱陽湖的泥沙混合成土黃色護罩,“李教授,用 1959年的科考數據校準陶罐頻率!”
老教授迅速在防水筆記本上計算,將科考隊記錄的星隕砂含量輸入主罐的凹孔。
奇跡在水下發生:護罩表面顯形出百位紫砂匠人揮汗揉泥的虛影,每道掌紋都與陶罐的龜裂紋重合,形成能抵御蝕骨鉆的大地壁壘。
“他們的鉆頭在分解土元素!”小陳的檢測儀顯示護罩厚度持續下降,“這些設備改良自星子縣的陶土粉碎機,是對非遺工藝的惡意篡改!”
林煙突然想起周師傅說過的話,取出隨身攜帶的紫砂片殘屑撒向護罩。殘屑中的星隕砂與主罐共鳴,竟在水下顯形出明代匠人鍛造辰位鏡片的全景:三百名陶工在落星墩焚香祭拜,用鄱陽湖的泥沙塑造鏡胚,以廬山云霧茶的露水開窯。
“辰位的力量,是土地孕育萬物的慈悲。”她將震卦鏡片與紫砂片疊加,金斑光芒在護罩表面織就“厚德載物”的光紋,“不是攻擊的矛,而是守護的盾。”
最危急的時刻,潛水器的蝕骨鉆即將突破護罩,湖面突然傳來密集的漁歌號子。
二十艘漁船圍成北斗陣,漁民們將浸過星隕砂的漁網撒向水面,每張網都繡著辰龍戲珠的圖案——這是當地漁戶世代相傳的護湖密語。
“是鄱陽湖的魚老倌們!”小陳的聲音帶著哽咽,“他們用祖上傳下的'七星網陣',幫我們穩住土元素結界!”
漁歌與陶罐的共鳴形成次聲波,蝕骨鉆的鉆頭在接觸護罩的瞬間卡住,暗金色的時間汞溶液竟被漁網吸收,轉化為滋養湖底星隕砂的養料。
林煙看見,漁民們的漁網在鏡光中顯形為巨型辰卦符號,將潛水器困在“地天泰”的吉祥卦象中。
當最后一艘潛水器倉皇撤退,主罐的龜裂紋完全舒展,顯形出嵌在星隕石中的辰位鎖孔。
林煙小心翼翼地將紫砂鏡片嵌入鎖孔,鏡片表面的匠人指紋突然發出微光,與 1959年科考隊留在密室的指紋凹痕遙相呼應。
“鎖孔深處的星隕石門開了?!崩罱淌谥钢鞴迌鹊目臻g,門扉上刻著的正是 1959年科考隊長的留言,“‘以土為基,以匠為鑰,鏡宮之門永向守護者敞開’——這是三代人守護的答案?!?
暮色中的鄱陽湖泛起金鱗,漁民們的漁歌仍在湖面回蕩。
林煙摸著鎖孔邊緣的匠人刻痕,突然明白:這場實地勘察的關鍵,從來不是先進的探測設備,而是世世代代扎根土地的守護者,他們的雙手、歌謠與信仰,才是打開鏡宮之門的真正鑰匙。
作者有話說:
下章精彩預告:林煙帶著辰位鏡片進入星隕石門,發現地下空間藏著完整的明代護鏡陶窯。星淵社啟動“時間汞地刺”破壞礦脈,危急時刻,百位紫砂匠人跳入窯爐,用身體化作活的陶模,與鏡片產生共振顯形出“大地母神”虛影。林煙必須在鏡片能量耗盡前,將土元素徹底融入鏡托,而石門深處的辰位核心,正閃爍著與九鏡共鳴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