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金星硯語?紋中藏水脈
深秋的湖口石鐘山籠罩在青灰色霧靄里,長江與鄱陽湖的交匯處泛著金鱗般的波光,千年石鐘的異響穿過晨霧,在百年硯坊的雕花窗欞上濺起細響。
林煙的指尖劃過“廬山真面”鏡的鏡緣,鏡面上倒映的硯坊匾額“墨韻星淵“正在晨光中流轉,與她腰間的星官玉佩產生微弱共振——那是鏡宮與非遺技藝的遙遠呼應。
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檀香混著松煙墨的氣息撲面而來。現年六旬的周墨生正坐在棗木工作臺前,手中的刻刀在硯石上游走,金星般的礦斑在刀痕間若隱若現,每道刻痕都遵循著某種神秘的韻律。
老人抬頭時,鏡片后的目光落在林煙胸前的銅鏡上,瞳孔微微收縮:“姑娘可是為星官鏡陣而來?”
工作臺的玻璃展柜里,七方金星硯整齊排列,最大的一方擺在中央,硯額處的金星紋自然聚成北斗形狀,與鏡宮九曜鏡陣的“天樞”位完美重合。
林煙取出便攜式光譜儀,藍光掃過硯面時,礦斑竟發出與鄱陽湖底星隕石相同的熒光反應:“周先生,這些金星紋的二氧化硅含量達 98.7%,和 1911年星隕墜落區的沉積物完全一致。”
周墨生放下刻刀,掌心撫過硯臺側面的云雷紋:“祖上從明代起便為鏡宮雕琢鎮硯,傳下規矩:每方硯臺必取鄱陽湖底沉積千年的金星石,再按二十八宿的方位下刀。”他忽然從展柜深處取出一方裹著素絹的古硯,掀開的剎那,硯底“鎮水脈,安九淵”的篆文在鏡光中顯形,“這是傳了十七代的'星淵硯',遇水則顯江河脈絡。”
廬山泉水注入硯池的瞬間,奇跡發生了:原本黯淡的金星紋突然亮起,在水面投下蛛網般的光絲,每根光絲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林煙取出紅外成像儀,發現這些光絲竟與鄱陽湖的地下暗河網絡完全吻合,而所有光絲的交匯處,正是五老峰鏡宮的坐標——這與第十章在冰川密室發現的星官手札記載分毫不差。
“看硯堂的太極紋。”周墨生用狼毫蘸墨,筆尖尚未觸及宣紙,墨汁竟自動在硯面聚成陰陽魚,“當年紫霞真人曾說,金星硯是鏡宮的'水脈眼',能看見地底下的江河血脈。”他忽然壓低聲音,“三日前子夜,這方硯突然自鳴,金星紋直指湖中的落星墩——那里本是鏡宮的'搖光'鏡眼。”
硯坊的木樓梯突然發出吱呀聲,林煙的鏡面上映出二樓陰影里的異動:三個人影正沿著樓梯靠近,鞋底的防滑紋與第十章出現的水虎魚人如出一轍。
她不動聲色地將“星淵硯”納入防震箱,指尖在硯臺側面的機關上輕點,展柜下方的暗格應聲而開,露出半卷泛黃的《琢硯經》。
“周先生,鏡宮九鏡與金星硯的關聯,都在這秘錄里嗎?”她的目光掃過書中“取星隕之石,刻九淵之脈”的記載,發現每個字旁都畫著與銅鏡相同的北斗符號,“明代星官用硯臺輔助鏡陣,是不是因為金星石能儲存水文記憶?”
周墨生剛要回答,窗外突然傳來玻璃碎裂聲。三枚煙霧彈砸進庭院,辛辣的氣息迅速蔓延。
林煙本能地將硯臺護在懷中,鏡面上清晰映出闖入者袖口的星紋刺青——是星淵社的余孽,此刻正舉著改造后的星隕石刀,目標直指展柜里的古硯。
“保護秘錄!”她大喊著將《琢硯經》拋向暗格,自己則抓起“星淵硯”沖向側門。
周墨生突然按下工作臺上的機關,棗木工作臺竟翻轉成青銅盾,上面的金星紋在危機時刻發出強光,與鏡宮的鎮水獸虛影重疊,將第一波刀光彈向天花板。
“走側巷!”老人的刻刀在墻上劃出星官陣圖,硯坊的磚墻突然旋轉,露出連通石鐘山溶洞的密道。林煙剛踏入密道,便聽見身后傳來周墨生的悶哼——老人為保護展柜里的其他古硯,被星隕石刀劃傷了手臂。
密道盡頭是石鐘山的臨江崖壁,月光照亮了“星淵硯”硯額的北斗紋,每顆星點都對應著鏡宮的一處井臺。
林煙取出手機,將硯面的水系圖拍照上傳至白鹿洞書院的星官儀,很快收到書生的回復:“水系圖顯示鄱陽湖底有十七條暗河與鏡宮相連,其中九條正對應九鏡的歸位坐標!”
她忽然想起在冰川密室發現的九鏡總圖,每面鏡的下方都繪著不同的非遺符號,而“搖光鏡”對應的正是金星硯的雕琢技藝。
此刻手中的“星淵硯”,或許就是打開鏡宮水脈系統的鑰匙。返回硯坊時,煙霧已散,周墨生正坐在地上擦拭血跡,展柜里的古硯安然無恙,但“星淵硯”的一角卻留下了星隕石刀的劃痕。
老人苦笑道:“這些賊子懂得避開其他硯臺,獨獨針對'星淵硯'——他們怕是知道,這方硯能看見鏡宮的水脈弱點。”
林煙輕撫硯臺的裂痕,突然發現缺口處露出的內芯,竟是由星隕石與金星石熔鑄而成,中心位置嵌著極小的銅片,上面刻著微型星圖。當她將銅鏡貼近銅片,鏡面上竟浮現出鄱陽湖中的某個小島,島上的古樟樹排列成北斗形狀,正是《琢硯經》中記載的“星淵秘島”。
“周先生,您祖上有沒有說過,鏡宮的水脈記憶藏在何處?”她指著硯面重新顯形的水系圖,九條暗河的交匯處,正是那座神秘小島,“或許,金星硯的真正力量,是讓鏡宮看見地底下的文化血脈。”
周墨生望著硯臺,眼中泛起淚光:“小時候聽爺爺說,每方金星硯都是活的,它記得鄱陽湖的每道波浪,記得石鐘山的每聲鐘鳴,記得星官們在鏡宮刻下的守護誓言。”
他突然握住林煙的手,將《琢硯經》塞進她掌心,“帶著它去找島上的守硯人,只有他們知道如何讓金星硯與九鏡共鳴。”
夜幕降臨,林煙站在石鐘山巔,望著鄱陽湖面上若隱若現的星點。
手中的“星淵硯”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硯額的北斗紋與天上的星群遙相呼應,仿佛在訴說著一個跨越五百年的守護故事。她知道,金星硯的秘密才剛剛揭開,而鏡宮的水脈,正等待著非遺技藝的喚醒。
作者有話說:
下章精彩繼續:林煙根據硯臺碎片的星圖找到鄱陽湖中的神秘小島,島上的守硯人竟能與金星硯產生血脈共鳴。周墨生在硯坊發現《琢硯經》的隱藏頁,記載著明代星官用金星硯鎮壓水脈的具體儀軌。與此同時,星淵社的潛水器正在追蹤硯臺的星隕石信號,一場圍繞水脈記憶的深海爭奪戰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