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總序 讓文藝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組織這套“文藝通識叢書”的目的,是讓文學知識走出專業研究的殿堂,來到人民大眾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的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大眾需要文藝,也需要關于文藝的知識。
在工作之余,可讀讀小說,看看電影、戲劇,也可背古詩、聽朗誦、看展覽,欣賞歌曲、練書法,參加各種藝術體驗活動。在生活中,文學藝術無處不在。但是,愛好文藝,并不等于就懂得文藝。古今上下幾千年,東西南北幾萬里,積累了大量的關于文藝的知識,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學習這些知識,是理解沉積在作品之中的意蘊,提高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然而,專家的著述難懂,所講的知識隱藏在繁雜的論證之中,所用的語言艱澀并時時夾雜許多專門術語,還涉及眾多人名、地名和陌生的歷史史實,使一般民眾難以接受。專業學界與人民大眾之間的藩籬亟需推倒,高冷的文學學術與民眾的文藝熱情之間的鴻溝之上必須架起橋梁。想提高文藝鑒賞水平,還是要聽聽專家們怎么說,但專家也要說得讓大眾聽得懂。
時代在改變,新的時代,新的經濟生活方式,新的技術條件,也促使人民大眾的文藝生活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文學藝術遇到了新情況,應該怎么辦?一些西方學者提出了“文學的終結”和“藝術的終結”的觀點。這種“終結觀”,實際上反映的是文藝與審美的關系,文藝與作為其載體的媒體間關系,以及文藝與所反映的觀念間關系這三重關系的變化。因此,文藝要適應新情況,理解文藝也需要新的知識。讓人民大眾掌握關于文藝的知識,讓人民大眾了解當代文藝的新情況,這一任務的必要性,在當下顯得越來越迫切。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文藝知識。將專家研究成果的結晶,化為人民大眾的文藝常識,這種工作其實并不容易。要做到舉重若輕,通俗而不淺薄,前沿而不浮躁,深刻而不晦澀,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我們組織這套書的原則是,請大家寫小書。我們所邀請的作者,都是學術界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們學養深厚,對學科的來龍去脈有深入的了解,同時,在學術上,既能進得去,又能出得來。我們的目的是,用人民大眾看得懂的語言,搭起一座座從專業學術通向人民大眾之間的橋梁。
這套叢書的讀者定位,是廣大的干部群眾,文學藝術的愛好者,非文學藝術專業的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以及文學藝術專業的初學者。這是一個范圍廣大的群體。當然,這套書不是教材,不像教材那樣板著面孔,用語端莊,體例嚴謹,要求讀者端坐在書桌前仔細研讀。我們希望這套書能語言活潑,生動而有趣味性,像床頭讀物一樣,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獲得有關文藝的知識。
發展“人民的文藝”,就要使文學知識走向大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需要文化繁榮,需要普及文藝知識。讓更多的人愛好文藝,了解文藝,讓文藝知識走進千家萬戶,這是我們組織這套書的初衷。
張江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