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最后的告別

薩特被救護車拉走后,波伏瓦最后一個走出房間,關上薩特住所的門。這一刻,她絕沒有想到,從此以后,這扇門再也不會對她打開了。

薩特的病比波伏瓦想象的還要嚴重。她黯然地坐在候診室里,無意中聽到一個醫生和另一個醫生的交談,當她聽到“尿毒癥”這個詞時,就知道薩特已經沒有希望了。想到這個病將會給薩特帶來可怕的痛苦,她猛地哭了起來,踉蹌著撲到一個醫生身上:“請您答應我,不要讓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不要讓他精神不安,不要讓他有任何痛苦!”

雖然在波伏瓦的關照下,周圍的人都心照不宣地守護著這個秘密,但薩特的病情還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最后的告別終于來了。

這一天,薩特閉著眼睛,握住波伏瓦的手腕,說:“我非常愛你,我親愛的海貍。”他把嘴唇移向她,波伏瓦吻了他的唇和臉頰,薩特帶著滿意的笑容又昏睡過去。一連幾個小時,波伏瓦寸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當天晚上九點,薩特離開了這個世界。

波伏瓦凝視著薩特的遺容,發現他還是老樣子,只是沒了呼吸。就要永別了,波伏瓦要求留下來同薩特再單獨待一會兒,她想緊靠著薩特躺在被單下,但被護士攔住了:“不能這樣,小心……壞疽。”波伏瓦只好在被單上躺了一會兒。五點,護士進來了,他們用被單和罩布將薩特的身體蒙上,然后推走了。這一天是1980年4月15日。

三天后,是讓—保羅·薩特的葬禮。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長達三公里。波伏瓦坐在靈柩車里感到心力交瘁,竭力不讓自己倒下。去墓地的路是那么漫長,仿佛走了幾個世紀。漸漸的,波伏瓦有些麻木了,她似乎不是在送別薩特,而是在送別自己。

年輕的時候,她與薩特曾有過激烈的辯論,輸了的人總是說:“你在自己的小盒子中。”在薩特的墓地旁,望著他的靈柩,波伏瓦在心里說:“你在自己的小盒子中,你再也不會走出來了,而我也不會在那里與你重逢,即使我將來挨著你葬在那里,你的骨灰和我的骨灰之間也不能夠交流……”

看到波伏瓦如此憔悴和傷心,周圍的人也都被觸動,紛紛露出驚訝又感動的神情。因為在人們的眼中,波伏瓦和薩特好像虛幻中的人物,他們有時像朋友,有時像夫妻,對于他們的結合和生活方式,人們既羨慕又不理解,所以,波伏瓦和薩特的關系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當人們說到其中一個時,一定會想到另一個。這也是我在寫波伏瓦傳記時一定會談到薩特的原因。他們是一對傳奇情侶,我們不能撇開其中一個人,去單獨講另一個人。

1929年,在競爭激烈的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中,薩特獲得了第一名,波伏瓦獲得了第二名,兩個哲學系的高才生就這樣相遇了。在巴黎高師的校園里,他們一見鐘情,靈魂很快碰撞出了愛的火花。隨后,在盧浮宮外的長椅上,他們開始大膽地討論如何定義他們的關系。

薩特喜歡自由,不想受傳統婚姻忠于彼此的束縛。波伏瓦也是個把自由看得至高無上的人,于是,兩人一拍即合,制定了一個新穎的愛情“契約”。按照約定,他們是彼此“本質的愛”,就是說,他們的心是屬于對方的,但允許對方的身體偶爾游走。

后來,就如人們看到的那樣,波伏瓦雖然是薩特實際的妻子,但二人一生都沒有結婚,他們經濟獨立,有各自的住處,甚至后來還有各自的情人。

這一奇特的愛情模式,在他們坦誠的相處中竟然取得了成功,波伏瓦寫道:“我們兩個人很相似,理解伴隨我們的一生……沒有什么會勝過我們的結合。”

盡管他們相處和睦,但這種多元戀“契約”還是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心。1975年,美國《新聞周刊》記者問薩特:“你如何看待你和波伏瓦45年的關系?”薩特的回答是:“這不僅是一種友誼,這是你在婚后狀態所能有的一種感情。”

薩特的一生雖然有過很多女人,但他承認,波伏瓦始終是他心目中最特別的那一個。他把波伏瓦視為他最理想的對話者,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哲學領域,還是在對其他事情的認知上,都達到了同等水平。

波伏瓦不僅通曉哲學,文學造詣也很深,她的寫作范圍極廣,哲學論著、小說、短篇故事、戲劇、旅行見聞、政治時評等都能信手拈來,代表作《第二性》更是被人們譽為“女性主義的圣經”。她與人合辦政治期刊,成功推動立法,為遭遇不公的阿爾及利亞人伸張正義。除此之外,波伏瓦還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甚至領導政府設立的委員會。

但是,無論她取得的成績有多輝煌,都始終擺脫不了“薩特背后的女人”這個稱號。人們普遍認為,波伏瓦的成名是由于與薩特的結合,甚至連她的研究者也認為,波伏瓦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主要是由于她跟薩特及其二人的各自的情人們離經叛道的關系。

對于這些偏見,波伏瓦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她知道,是她的選擇讓她成了今天的她。另外,她還清楚地認識到,自我驅動和他人成就、個人欲望與他人期望之間是有沖突的。

法國的哲學家們曾討論過一個問題:“過一個被他人所看見的一生,還是不為他人所看見的一生更好?”有人認為,想要過好自己的一生,必須不被看見,就連薩特也傾向于這個觀點。但波伏瓦卻不太贊同,她認為,要過好自己的一生,應當被他人看見,但必須是以一種對的方式被看見,因為沒有人愿意孤獨地成為他/她自己。

葬禮結束后,波伏瓦大病了一場。病愈后,她決定為薩特做最后一件事情,以回憶錄的形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關心薩特的人們講述一下薩特最后這些年的情況。她還準備發表保存了50年之久的薩特的書信,把青春年華歸還給他們共同的故事。

她寫道:“他的死把我們分開了,我的死也不能使我們重新在一起,事情就是如此,我們曾經這樣融洽、長久地生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件美滿的事情。”

品牌:竹石文化
上架時間:2025-04-11 15:49:01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竹石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桃园市| 汉沽区| 南昌县| 珠海市| 利津县| 辽宁省| 毕节市| 西乌珠穆沁旗| 九江县| 湘乡市| 石河子市| 禄劝| 罗田县| 建宁县| 福贡县| 芮城县| 金沙县| 清远市| 永仁县| 买车| 台湾省| 册亨县| 济阳县| 车险| 理塘县| 灵石县| 同仁县| 苏尼特左旗| 盐亭县| 宁海县| 陆良县| 巴东县| 巴青县| 石首市| 枝江市| 达州市| 枝江市| 绥化市| 洮南市|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