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我蛐蛐皇帝,玩物不喪志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蛐蛐皇帝重生
洪熙元年五月(公元1425年7月末)。
繼位八個月的洪熙皇帝“朱高熾”去世;
舉國上下哀悼,其太子:朱瞻基暫代理朝政,守孝三月,并為其父“朱高熾”上廟號:仁宗,史稱:明仁宗。
同年朱瞻基在太極殿繼位,成為大明第五位帝王。
……
洪熙元年末,除夕。
此刻正是去舊迎新,除夕佳節,當京城百姓熱鬧的恭迎新春之際,而紫禁城宮闈內的乾清宮,新皇帝卻是突發風寒之疾,在宣政殿昏倒。
乾清宮,金碧熒煌,宛若塔尖的屋頂四角被刻有龍頭含珠的石像,而在屋檐下躺在龍榻上的朱瞻基,昏迷不醒。
額頭冒出冷汗,青筋繃緊,身穿黃色寬松衣裳的朱瞻基,扭動腦袋,難受!被風寒的病痛不斷折磨!
“為什么要了解明朝的歷史?”
“有用。”
“沒想到朕病逝,大明竟會發生這么多的不幸。
土木堡之變,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等皆是戰死,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大明由盛轉衰。
北京保衛戰,于謙力挽狂瀾,擊退瓦剌大軍進犯。
奪門之變,朱祁鎮殺死朱祁鈺,千古名臣即于謙被處決……”
“……”
很多記憶開始匯入朱瞻基腦內,受到風寒折磨同時,也承受了未知的記憶,風寒和未知記憶的交融匯入,不斷刺激著昏沉沉的腦袋;
頭疼欲裂般,朱瞻基睜開雙眼!猛然從床上起身,大口喘氣,那種惆悵感伴隨醒來后才逐漸消散。
環視周圍,宮殿極為奢華,令朱瞻基極為即陌生又熟悉,低下頭搖了搖,恍惚感后又仔細觀察周圍,疑惑道:
“我……回來了?”
朱瞻基沒想到宣德十年病逝后,去了六百年后的華夏,在現代社會留學和生活二十多年,竟然會有朝一日回到大明,簡直是不可思議。
宣德十年,朱瞻基在前世,未曾到達現代社會前,在乾清宮內忽然薨逝!死后像是昏睡般沉睡很久,再次醒來時,朱瞻基是從人民醫院內初醒,被好人所救。
在現代社會中,朱瞻基為了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不至于無法生存,加之對古物甚為了解,從事考古專家同時,邊在大學了解古代文明史、明史、各代皇帝實錄等等;
在生活的第二十七年,一次在家中得了感冒發高燒,朱瞻基躺在床上昏睡,隨后就穿越回到即將改元的洪熙元年末,除夕佳節這一日。
……
朱瞻基躺在龍榻上,歇息,眼中帶有失望之色,雖已退燒,卻也難受。此前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花費數年,才對現代社會的一切熟知;
如今返回,他卻興致不高,因為前世六十幾歲,已到了退休年齡,本可退休,卻突被穿越遷回至此,何談高興;
真是生不逢時,卻是突然回來。
朱瞻基嘆氣一聲,心里被迫接受了回到大明的事實。
“回到了大明,我,又能做什么?”
唉聲嘆氣,乾清宮因為只有他,氣氛有些比較冷清。然而想到大明,朱瞻基警覺似的突然想起土木堡之變,自己的兒子,皆因無帶軍本領,在土木堡遭受瓦剌伏擊,被俘虜帶到了漠北;
回來后過了幾年,這個兒子居然發動奪門之變,殺死二兒子,處決于謙,讓好不容易緩過來的大明再次陷入衰落!
朱瞻基想到此處,怒目切齒!自己從未想過嫡長子竟是這般庸才,不但令大明遭受瓦剌大軍擊敗,還一度讓京城陷入被瓦剌圍困的存亡危機;
自己在大明歷史上也算一代明君,嫡出的長子卻是庸才,不但毫無政績,還讓大明遭受奇恥大辱。
后悔了!朱瞻基覺得既然回來了,在這即將改元宣德之際,絕不會讓大明再次遭受如歷史上所明述的苦難!
這一世開始,一切都將改變!
明承漢家思想,作為華夏史上最后一個漢家王朝,朱瞻基決定在華夏這片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地上,掀起一場具有漢家特色意義的變革!
革新除舊,終將大明引向開拓地球的大航海時代。
要的不僅僅是制度革新,更要的是大明需要擺脫對農業社會的依賴,需要發展經濟來推動財富創造和稅收。
只要財政寬裕,一切都好進行。
列如打造大明海軍……
“慢慢來吧~”
朱瞻基需要根據而來,一切改變都得“實際”出發為主。
“來人!”朱瞻基呼喊一聲,
門外的太監,匆忙走進,看向大病初愈的皇上,就低頭:“奴婢在,皇上,有什么就請吩咐奴婢?”
朱瞻基扶額,還是有些頭疼,囑咐:
“把太醫令叫來,給…給朕診斷。”
差點說出“我”這個字,朱瞻基此刻回到了皇帝的身份上,不能再用我自稱,口稱什么的得改回來。
“是。”
太緊躬身回應,慢慢退下。
片刻后……
太醫令到來,朱瞻基坐在床榻邊,被太醫令把脈。
診斷后,太醫令起身,拱手道:“皇上的風寒已退,已初愈,只需慢慢調養,龍體便會痊愈。”
朱瞻基鄭重地點點頭,擺手一下:“賞賜三百銀兩,退下吧。”
太醫令行禮:“老臣告退。”
在太監帶領下,太醫令轉身離開。
看著他們離開,朱瞻基彎腰坐下。大明從太祖開始,一直都是重農抑商,永樂年間開海,掀起了一時繁榮的海外貿易,到了父皇這里又全面禁海。
后世史學家對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歷史研究而發現,歷代封建王朝,皆因土地兼并到了尖銳的程度,突然爆發!將王朝帶入滅亡的末期。
自秦開始,沒有一個王朝超過三百年。
李自然在這方面,說的沒錯,只有通過掀起對海外的大規模貿易,減少百姓對土地的依賴,分別在內政、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近代化的改革,就可以將大明的國祚延長不少。
至少依靠科技興國,能夠有不低于三百年的國祚。
朱瞻基口中的李自然是名教授,對于華夏歷史有很深入的研究,不但了解華夏各個朝代的細枝末節,仿佛是活在歷史當下的真實存在。
因為朱瞻基從他那里,學到了秦朝開始的各個朝代制度,中央集權制、中外朝制和三省六部制等,以及經濟政策的攤丁入畝和一條鞭法、定居之法等。
很長時間內,朱瞻基受他影響,深究了古代、近代、現代的社會制度,包括了經濟政策和軍事政策,研究很是透徹,甚至還在六十歲時,達成最高的博士學位,獲得學業上的結業證書。
“來人。”朱瞻基喊著。
太監急忙走來,見朱瞻基沉思良久,便輕聲問道:“皇上,不知還有何吩咐?”
朱瞻基回過神來,微微頷首,語氣鄭重而堅定:“傳朕旨意,著內廷侍衛即刻前往午門,召集文武百官,明日辰時,朕將改元宣德,于奉天殿舉行大朝會。著眾臣提前做好準備,不得有誤!”
太監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凜,連忙躬身領命:“奴婢領旨,即刻傳喚文武百官,定不負皇上所托!”
說罷,他轉身快步離去,不敢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