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條鞭法的試點狀況
- 大明:我蛐蛐皇帝,玩物不喪志
- 歐陸征服者
- 2846字
- 2025-03-02 14:00:00
幾月前,朱高煦被平定前,二月中旬。
內閣三楊處理奏疏的地方,一條鞭法準備推行的時候。
夏元吉大步跨進朝房,一進門便拍著桌子,語氣急切而堅定:“這事兒刻不容緩!皇上將如此重要的差事交予我等,絕不能有絲毫拖沓!”
楊士奇微微頷首,捋了捋長須,沉聲道:“首要之事,是選人。去江南推行一條鞭法,絕非兒戲,必須選派一批能干且有擔當的年輕官員前往。”
楊榮接過話茬,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這些年輕人思維敏捷,辦事利索,正是推行新法的合適人選。”
楊溥從柜中取出一份名單,遞給眾人,說道:“我這里有一份名單,皆是精挑細選、有干勁且頭腦靈活的年輕官員。讓他們前往江南,定能不負所托。”
夏元吉接過名單,掃了一眼,微微點頭:“嗯,這幾人我都有印象,皆是可造之材。然而,去江南推行新法,不僅需要才智,更需耐心與毅力,此乃艱巨之任。”
楊士奇沉吟片刻,說道:“如此,便從名單中挑選幾位最為能干者,分別前往蘇州、松江、杭州等地試點推行。給他們定下期限,六個月內,必須將新法推行下去,讓百姓切實感受到其中的好處。”
楊榮點頭贊同:“此外,還需立下規矩,若有人敢徇私舞弊,便依大明律處置,絕不姑息!”
夏元吉也嚴肅地說道:“不錯。新法若被地方官攪亂,便是前功盡棄。必須派專人監督,確保萬無一失。”
楊溥拿起筆,在名單上勾了幾個人名,說道:“這幾人去蘇州,這幾人去松江,這幾人去杭州。每個地方都要有領頭之人,負責統籌安排。”
楊士奇又補充道:“還需為他們準備一份詳細章程,將如何收稅、如何監督、如何宣傳等事項寫得清清楚楚,讓他們到江南后依章辦事,不可擅自妄為。”
楊榮拍了拍手,說道:“我這就去準備章程,將皇上交代的要點一一寫入其中。另外,還需準備一些銀兩,用于宣傳新法、安撫百姓,皆是必不可少的。”
夏元吉點頭道:“好,我去戶部安排銀兩事宜。此事關乎重大,絕不能因資金短缺而耽擱。”
楊溥也站起身,說道:“那我去通知這些年輕官員,讓他們盡快收拾行囊,準備出發。這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必須讓他們心中有數。”
眾人分頭行動,各司其職,忙碌而有序,皆知此事關乎國家大計,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
時間回到現在,四月末。
內閣里頭,三楊正忙著如何推行高薪養廉的事兒,壓根兒沒顧上問那一條鞭法推行得咋樣了。啊
距離試點推行,已經過去兩個月,眼瞅著就剩不到四個月,這試點能不能成,誰心里都沒底。
轉到江南杭州這邊;
有個年輕官員叫李文清,正是夏元吉挑去試點的領頭人之一。
這李文清,雖說年輕,可腦子靈光,做事也踏實。他接到任務那會兒,心里既興奮又緊張,畢竟這是皇上交下來的重任,要是搞砸了,可就丟大人了。
李文清帶著幾個同僚,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杭州。
一到地兒,他先找了個客棧安頓下來,然后就直奔衙門,找當地的布政使報到。布政使見他們來頭不小,也不敢怠慢,趕緊把他們迎進去,還安排了住處。
安頓好之后,李文清就帶著人開始忙活了。先把楊榮寫的那份章程拿出來,仔仔細細研究了好幾遍,把里頭的要點都記在心里。
然后,他把杭州城劃成了幾個片區,每個片區安排一個人負責,他自己則負責統籌全局。
一開始,推行新法那叫一個難啊!
老百姓們一聽要改舊的收稅法,一個個都慌了神,生怕自己吃虧。
李文清帶著人挨家挨戶去宣傳,可不管他們怎么解釋,老百姓們就是不信。
有的還說:“你們這是搞什么名堂,別想騙我們!”
李文清聽了,心里那個急啊,可他知道不能急,得慢慢來。
他先從城里的富戶入手,這些富戶有時繳稅最多,也最怕新法對他們不利。
李文清找到幾個有頭有臉的富戶,給他們算了一些筆賬,說新法其實能讓他們少繳不少稅,還能省去不少麻煩事兒。
富戶們一聽,覺得好像有點道理,就半信半疑地答應試試看。
有了富戶的支持,李文清又開始在普通百姓中間做工作。
他帶著人去茶館、集市,到處宣傳新法的好處。
他還找了幾戶愿意嘗試新法的百姓,給他們立了個榜樣,讓大家看看新法到底能帶來什么實惠。
慢慢地,老百姓們的態度開始轉變了。
他們發現,新法確實比舊法簡單明了,繳稅也不再那么麻煩了。
而且,新法還規定了官員不能亂收稅,這讓老百姓們心里踏實了不少。
李文清他們也不閑著,每天都在各個片區跑來跑去,監督收稅的情況,還時不時地去安撫一下百姓的情緒。
有一次,有個小吏想趁機撈點好處,被李文清逮個正著。
他當場就把那小吏罵了一頓,還按照章程給了處罰,這事兒傳出去之后,其他小吏都不敢再亂來了。
眼瞅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新法在杭州的推行越來越順利。
李文清心里也松了口氣,可他知道,這事兒還沒完,還得繼續努力,不能松勁兒。他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能讓新法更好地落實下去,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這天,李文清正坐在衙門里頭,琢磨著下一步的計劃,突然有個衙役跑進來,說是有信從京城來了。
李文清一聽,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是不是朝廷那邊來問新法推行的情況了?
他趕緊接過信,拆開一看,果然是楊溥寫來的。
信上說,京師那邊正惦記著新法推行的事兒呢,讓他們抓緊時間,把試點的情況好好總結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能不能在別的地方推廣?
李文清看完信,心里琢磨了一會兒,覺得這事兒得趕緊回個信,讓朝廷那邊放心。
李文清輕輕拿起毛筆,沾了沾硯臺中的濃墨,隨后在潔白的信紙上緩緩書寫起來:“楊大人鈞鑒:敬稟者,新法推行之事,雖起初多有艱難,然如今已漸入佳境。百姓對新法的接受度日益提高,收稅之事亦愈發順暢。”
“然此乃階段性成果,后續工作仍需穩步推進。我等已擬定詳細計劃,預計再經數月,便可將新法推行完善。望大人放心,我等定當全力以赴,早日達成目標。”
寫畢,他仔細審閱了一遍信件,確認無誤后,喚來一名屬下:“將此信送往驛站,務必盡快交至朝廷手中,切勿耽擱。”
“遵命。”屬下接過信件,應聲而去。
送走信使后,李文清又召集了負責推行一條鞭法的眾位官員,齊聚于衙門后院,圍坐商議后續事宜。
他率先開口道:“諸位,新法推行至此,雖已初見成效,但后續工作仍不可懈怠。當務之急,是要將那些繁雜無序的苛捐雜稅加以整合,剔除冗余,如此方能讓百姓真正受益。”
一名官員點頭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極是!如今百姓最懼者,便是那些隨意征收的雜稅。若能將這些雜稅清理干凈,百姓定會更加擁護我等。”
李文清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等便即刻分工。張大人,煩請您統計杭州城內現有之各類雜稅,仔細甄別其中重復與多余者;李大人,您則前往與當地商戶、農戶溝通,收集他們對這些雜稅的意見,探尋可優化之處。”
張某與李某聽后,皆拱手應道:“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負所托,定當妥善辦理。”
李文清又道:“此外,我等還需擬定時間表,爭取于三個月內完成此番清理工作。屆時,百姓繳稅將更為便捷,不再受諸多雜稅之擾。”
另一官員亦插言道:“李大人,依我之見,我們還需加強宣傳。讓百姓知曉我等此舉皆是為他們著想,如此一來,百姓自會更加配合我等工作。”
李文清聽后,點頭稱贊道:“甚好!就依此辦理。我等一邊清理雜稅,一邊加強宣傳,務必讓百姓明白,新法乃是真正為他們謀福祉。”
言畢,負責新法推行的官員們便分頭行動,各司其職,全力以赴,爭取早日將一條鞭法在杭州推行完善,讓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