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大朝會

次日辰時,大朝會。

辰時剛到,奉天殿前早已人頭攢動,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序而立。

殿內,香煙裊裊,氣氛莊嚴肅穆。

朱瞻基身著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滿朝文武。

殿外,陽光透過殿門,灑在金磚之上,更添幾分威嚴。

太監高聲唱道:“皇上駕到——”

百官齊齊跪下,叩首道:“臣等恭迎皇上圣駕!”

朱瞻基微微抬手,朗聲道:“眾卿平身。”

百官起身,退回原位,殿內一片寂靜。

朱瞻基清了清嗓子,語氣莊嚴而洪亮:“諸卿,自朕登基半年以來,國泰民安,四海升平。如今,朕欲改元宣德,以示新氣象,望諸卿與朕同心協力,共治天下。”

他頓了頓,接著道:“自今日起,洪熙元年改為宣德元年。為慶賀改元,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之徒外,其余罪犯皆可減刑或釋放。望天下百姓,皆能沐浴皇恩,安居樂業。”

百官聞言,紛紛跪下,高呼:“吾皇圣明!”

朱瞻基擺了擺手,示意眾人起身:“諸卿,今日大朝會,不僅為改元,更是為議政。如今國庫充盈,百姓安居,但天下之事,繁雜眾多,仍需諸卿齊心協力。兵部,可有邊疆戰事需奏報?”

兵部尚書連忙出列,躬身道:“啟稟皇上,邊疆暫無戰事,但韃靼部族仍時有小股侵擾,臣已命邊軍嚴加防范,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瞻基點了點頭:“好,兵部要繼續加強邊防,不可掉以輕心。戶部呢?今年賦稅征收如何?”

戶部尚書忙道:“回皇上,今年風調雨順,賦稅征收順利,國庫充盈。只是部分地區仍有水旱災害,臣已奏請撥款賑災,望皇上恩準。”

朱瞻基沉吟片刻,道:“準奏。百姓之事,不可輕忽。工部,可有新工程需上馬?”

工部尚書出列道:“啟稟皇上,臣已擬好修繕長城的計劃,望皇上御覽。此外,江南水道淤塞,需疏通治理,以利漕運。”

朱瞻基微微一笑:“好,這兩項工程都關乎國計民生,工部要盡快落實,不得延誤。禮部,今年科舉事宜如何?”

禮部尚書道:“回皇上,今年科舉已定于三月舉行,各地學子踴躍報名,臣已安排妥當。”

朱瞻基點了點頭:“科舉乃國之大計,要公平公正,不得有半點差池。諸卿,今日議政之事,皆關乎國運民生,望諸卿各司其職,不負朕望。”

百官齊聲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上所托!”

朱瞻基環視滿朝文武,微微一笑,語氣平和中透著威嚴:“諸位愛卿,今日大明正值鼎盛,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朕思量著,這天下之事,雖有定數,但變法圖強,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從先秦到宋朝,歷代都有變法之舉,不知諸位如何看待?”

殿內一片寂靜,眾臣都在沉思。

突然,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皇上,臣有話說。”

眾人望去,只見于謙邁步出列,神情莊重。

朱瞻基微微點頭:“于謙,你且說說。”

于謙拱手道:“皇上,從先秦到宋朝,變法之事屢見不鮮。先秦時,商鞅變法最為著名。他推行新法,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讓秦國從弱變強,最終一統天下。可商鞅變法雖好,卻因觸動貴族利益,最終落得個車裂的下場。這說明變法之路,從來都不好走。”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到了宋朝,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更是轟轟烈烈。范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本是為了富國強兵,可因為觸動太多官員的利益,最終只推行了短短幾年就夭折了。”

“王安石變法更是如此,他推行青苗法、均輸法等,本意是好的,可因為執行過程中出了問題,加上反對派的強烈抵制,最終也沒能成功。”

于謙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朱瞻基:“皇上,這些變法給我們的教訓就是,變法不能急,不能一刀切。得循序漸進,還得考慮各方利益。不然,就算變法再好,也推行不下去。”

朱瞻基聽了,微微點頭,臉上露出贊許之色:“于謙愛卿說得有理。變法圖強,確實不能急,得穩扎穩打。今日議政,諸卿也多想想,看看我們大明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不要怕得罪人,只要是為了百姓,為了天下,朕支持你們!”

殿內一片肅靜,眾臣心中都明白,這大明的變法之路,或許就在今日,悄然開啟了。

朱瞻基微微皺眉,目光掃過滿朝文武,接著說道:“于謙說得不錯,但朕還有一個疑惑。除了商鞅變法最終讓秦國崛起之外,為何別的朝代的變法,往往都是失敗告終呢?諸卿都是朕的肱股之臣,不妨直言,朕也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殿內一下子熱鬧起來,大臣們交頭接耳,氣氛漸漸活躍。

過了片刻,一個身著緋袍的官員站了出來,正是戶部尚書夏元吉,他清了清嗓子,說道:“皇上,依臣看,變法失敗,很多時候是因為觸動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范圍。就像王安石變法,推行青苗法本是為了幫百姓解決青黃不接時的困難,可地方官員卻把它當成斂財的工具,搞得怨聲載道。”

“再者,朝中反對派太多,王安石一個人勢單力薄,哪能頂得住那么多壓力呢?”

朱瞻基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夏元吉接著道:“還有慶歷新政,范仲淹想整頓官場,裁撤冗官。可那些被裁撤的官員能不反對嗎?他們聯合起來,把范仲淹擠兌得灰頭土臉的,新政自然就推行不下去了。”

還沒等夏元吉說完,兵部尚書張輔就站了出來,反駁道:“夏大人,您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依臣之見,變法失敗,很多時候是因為時機不對。”

“慶歷新政的時候,宋朝正和西夏打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哪有心思搞變法?王安石變法也一樣,宋神宗一心想著富國強兵,可宋朝的根基早就被前面的皇帝折騰得差不多了,再怎么折騰也難有起色。”

“再說了,王安石這個人太剛,不懂得變通,得罪的人太多,失敗也是早晚的事。”

張輔話音剛落,禮部侍郎楊士奇也站了出來,搖頭道:“張大人,您這話也有失偏頗。變法失敗,關鍵還是在人。王安石固然是個能臣,但他推行的法子,很多都脫離了實際。”

“青苗法、免役法,聽起來挺好,可地方官員根本不按他說的去做,最后都變了味兒。再者,宋朝的皇帝們,變法的時候心太急,總想著一步到位,結果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要是能穩扎穩打,一步一步來,說不定還能成呢。”

殿內頓時炸開了鍋,大臣們紛紛附和或反駁,一時間爭論不休。

朱瞻基聽著眾臣的辯論,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輕輕敲了敲龍椅的扶手,等殿內安靜下來后,才緩緩說道:“諸卿說得都有道理。變法圖強,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利益、時機、用人、策略……這些都很重要。朕今日聽你們這么一說,心里也清楚了不少。”

“不過,我們大明如今雖是鼎盛,但也不能坐吃山空。變法的事,還得提上日程。只是這事兒急不得,得慢慢來,先從最要緊的地方入手。”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掃過滿朝文武,語氣堅定地說:“今日就議到這里。諸卿回去后,好好想想,把你們覺得大明需要改進的地方寫成奏折,呈上來。朕要看看,到底怎么才能讓我們大明更上一層樓!”

殿內一片肅然,眾臣紛紛躬身領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金川县| 奇台县| 通化市| 兖州市| 安仁县| 准格尔旗| 武义县| 缙云县| 德安县| 阳泉市| 修文县| 芜湖市| 庆云县| 安多县| 禹州市| 玛曲县| 容城县| 张家口市| 泌阳县| 洛浦县| 巴东县| 蓬溪县| 万载县| 固安县| 肇源县| 武山县| 咸阳市| 灵川县| 贡嘎县| 大洼县| 延安市| 永康市| 湖口县| 太和县| 蒙山县| 资中县| 错那县| 焦作市| 云南省|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