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朱高煦提前造反
- 大明:我蛐蛐皇帝,玩物不喪志
- 歐陸征服者
- 3263字
- 2025-02-26 01:00:00
樂安州,漢王府。
漢王府內,朱高煦正與幾名心腹密謀,氣氛凝重。
近期,他暗中招兵買馬,囤積糧草,精心策劃著造反計劃,心中盤算著如何將計劃實施得更加周密。
正商議間,一名手下匆匆闖入,氣喘吁吁地稟報:
“王爺,有人送了一封信來。”
朱高煦心中一緊,暗自猜測信的內容。
他擺手示意手下呈上信件,展開一看,眉頭瞬間緊鎖,如同川字般。
信雖短,字里行間卻透著急切。
看完信,朱高煦冷哼一聲,將信紙狠狠地扔在桌上:“這幫人真是迫不及待,竟如此快就來催我了。”
手下們見狀,大氣不敢出,緊張地等待王爺的指示。
片刻后,朱高煦沉聲道:“此事不能再拖,看來必須加快行動,否則會被他人搶先一步。”
一名心腹小心翼翼地問道:“王爺,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動?”
朱高煦背著手,在屋內踱步,眼神中透出狠勁:“先把糧草再囤積一些,兵丁再多招一些。然后,找個機會,我們就動手!”
手下們面面相覷,心中明白,事情已經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
一名手下遲疑道:“王爺,是否還要再準備一下,萬一有個萬一……”
朱高煦打斷他:“沒什么萬一!本王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這次若成,本王就能翻身做主!若不成,那就魚死網破!”
手下們紛紛點頭,雖然心中緊張,但也明白形勢已到關鍵時刻。
朱高煦接著吩咐:“你們去安排一下,把最近招來的人再好好訓練。多派些人出去,看看外面有沒有什么動靜。”
手下們領命而去,朱高煦則坐在椅子上,心中反復琢磨那封信。
他清楚,此事已到最后關頭,若搞砸了,一切將付諸東流。
他咬牙暗自發狠:豁出去了!若能成,大明天下說不定就得換個模樣!
他抬起頭,眼神決絕,仿佛已做好拼死一搏的準備。
既然計劃已暴露,只能提前舉起奉天靖難的大旗,向朱瞻基發難,早晚把他拉下皇位。
朱高煦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幾,目光如炬,掃過在場眾人,沉聲道:“傳我命令,即刻召集府內所有人員,包括將領、幕僚,務必在半個時辰內齊聚議事堂。此事絕密,不得走漏半點風聲!”
手下們領命而去,片刻間,漢王府內人影攢動,各色人等紛紛趕往議事堂。
朱高煦則轉身走向書房,提筆疾書,寫下一封密信。
信中內容簡單明了,卻字字千鈞:“事態有變,計劃提前。望速做準備,待我號令一出,即刻響應。成敗在此一舉,望好自為之。”
寫罷,他將信封好,喚來一名心腹,低聲吩咐:“你親自前往山東,將此信交予都指揮使張信。告訴他,此乃絕密軍情,務必確保萬無一失。若途中遇險,寧可舍棄性命,也絕不能讓此信落入他人之手。”
心腹接過信件,鄭重行禮道:“王爺放心,屬下定不負所托!”
朱高煦點了點頭,目送心腹離去,隨后快步走向議事堂。
此時,廳內已經聚集了王府內的所有人員,氣氛緊張而肅穆。
朱高煦登上高臺,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因為我們的計劃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原本我們計劃按部就班,待時機成熟再行舉事,然而,形勢逼人,我們不得不提前行動。”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已與山東都指揮使張信取得聯系,他已答應響應。待我號令一出,他將率部從山東起兵,與我們形成呼應之勢。”
“屆時,我們將以奉天靖難之名,討伐朱瞻基的不義之舉,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臺下眾人聽聞此言,群情激奮,紛紛高呼:“愿隨王爺,共赴國難!”
朱高煦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接著說道:“我知道,提前舉事意味著我們將面臨更大的風險,但我們別無選擇。”
“朱瞻基那小子昏庸無道,大明江山在他手中,必將陷入動蕩。我們雖身處逆境,但只要齊心協力,必能扭轉乾坤!”
他目光如炬,掃過眾人,語氣堅定而有力:“接下來,我將安排具體的行動計劃。各將領負責整編部隊,加強訓練,確保士卒們隨時可以出征;幕僚們負責擬定檄文,曉喻天下,讓百姓知曉我們的正義之舉;新招募的士卒們則要嚴守紀律,聽從指揮,不得有絲毫懈怠!”
“是!”眾人齊聲回應,氣勢如虹。
朱高煦最后說道:“此戰關系到我漢王一脈的生死存亡,更關系到大明的未來。我們雖身處逆境,但只要齊心協力,必能扭轉乾坤。記住,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驅逐朱瞻基,還天下一個太平!”
他的話語如洪鐘大呂,回蕩在議事堂內,也回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眾人皆知,一場關乎生死、關乎榮辱的戰斗即將拉開帷幕,而他們,必須做好準備。
---
樂安州,暗處。
幾日后,王忠仍在暗中收集朱高煦謀反的證據。
他與手下們分頭行動,時而偽裝成商販在市井中打探消息,時而混入酒肆茶館,試圖從閑談中捕捉蛛絲馬跡。
然而,就在他以為一切進展順利之時,局勢卻突然急轉直下。
這天清晨,王忠剛剛從一家客棧出來,便發現樂安州的氣氛已然大變。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變得異常冷清,行人稀少,商鋪大多緊閉著大門。
遠處,隱隱傳來陣陣號角聲,刺破了清晨的寧靜。
王忠心中一驚,急忙叫來手下詢問情況。
“大哥,不好了!漢王朱高煦提前舉事了!現在全城戒嚴,到處都是士兵,咱們得趕緊想辦法!”手下慌張地說道,臉上滿是驚恐。
王忠心中一沉,意識到形勢的嚴峻。
他深知,一旦朱高煦正式起兵,自己一行人的身份必將暴露,屆時性命難保。
他迅速冷靜下來,低聲吩咐道:“別慌,先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觀察一下局勢再說。”
一行人匆忙躲進了一處廢棄的宅院,從墻角的縫隙中向外窺探。
只見城中街道上,每隔幾步便有手持長矛的士兵巡邏,他們神情肅穆,如臨大敵。遠處,漢王府的大門緊閉,門前豎起了高高的柵欄,戒備森嚴。
王忠心中暗忖:朱高煦提前舉事,想必是察覺到了什么。如今全城戒嚴,咱們的行動更加困難了。不過,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放棄,說不定還能找到更有利的證據。
他思索片刻,低聲對心腹說道:“你去打聽一下,看看漢王到底為何提前起兵,是不是發現了咱們的行動。另外,再看看城中的糧草、兵丁分布情況,說不定能找到破綻。”
心腹領命而去,王忠則帶著其余手下繼續藏身于宅院之中,等待消息。
時間過去,城中的局勢愈發緊張。號角聲不斷響起,似乎在宣告著一場風暴的來臨。
終于,心腹匆匆返回,神色緊張地說道:“大哥,這個漢王,好像是察覺到了朝廷的動靜,所以提前起兵。現在城中到處都在搜捕朝廷的眼線,咱們要是不趕緊想辦法,恐怕會被發現。”
王忠心中一凜,但很快便鎮定下來:“別慌,咱們還有機會。你剛才說的糧草和兵丁分布情況呢?”
心腹搖了搖頭:“城中戒嚴得太嚴,根本沒辦法靠近糧倉和兵營。不過,我聽說漢王府附近有一處秘密倉庫,可能是存放兵器和軍資的地方。”
王忠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好,那地方說不定就是關鍵。咱們現在就去那里看看,說不定能找到更有利的證據。”
他迅速安排手下,讓一部分人繼續藏身,另一部分人則跟著他前往漢王府附近。
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地躲避著巡邏的士兵,終于來到了那處秘密倉庫附近。
倉庫四周戒備森嚴,但王忠憑借多年的經驗,還是找到了一處薄弱環節。
他低聲吩咐手下:“你們在這里掩護,我進去看看。”
說完,他悄無聲息地靠近倉庫,透過門縫向內窺探。只見倉庫內堆滿了兵器、盔甲和軍資,顯然是朱高煦為起兵準備的物資。
王忠心中一喜,知道這便是朱高煦謀反的鐵證。
然而,就在他準備離開時,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他心中一緊,急忙躲到一旁的陰影中。
只見幾名士兵提著燈籠走了過來,其中一人說道:“這附近好像有人影晃動,你們幾個仔細搜搜。”
王忠心中暗叫不妙,知道形勢危急。他迅速做出決定,低聲對手下說道:“動手!”
手下們立刻行動,趁著夜色沖向士兵,將其制服。
王忠趁機從倉庫中取出幾件兵器和盔甲,作為證據。
隨后,一行人迅速撤離,消失在夜色之中。
回到藏身之處,王忠將收集到的證據仔細整理,心中暗自慶幸:“這次真是險些露餡,不過好在咱們拿到了關鍵證據。只要能將這些送出去,朝廷便能知曉朱高煦的陰謀。”
他立刻召集手下,嚴肅地說道:“現在全城戒嚴,咱們必須盡快將這些證據送出城去。你們誰愿意去冒這個險?”
手下們紛紛請命,王忠最終選了一名最為機靈的侍衛,將證據交給他:“你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讓人發現。要是能將這些證據送到朝廷手中,咱們就算死,也是為國家盡忠。”
侍衛接過證據,堅定地說道:“大哥,您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說完,他帶著證據,趁著夜色悄然離去,消失在樂安州的黑暗之中。
而王忠則帶著其余手下,繼續在城中潛伏,等待著最后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