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自律,想說愛你不容易

現在是晚餐時間,我們面臨著選擇:是吃七分飽,還是大吃特吃?僅僅今天,我們可能就遇到了幾十個這樣的選擇,并作出了或好或壞的決定。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克制住自己的呢?又是什么讓我們輕易屈服于誘惑呢?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細致地探究幾個問題:自律的生物學基礎是什么?阻礙自律的心理障礙有哪些?為什么自律如此痛苦?如何逐步培養自律?我們將研究幾十種不同的觀點、方法和技巧,但自始至終,我們的探討圍繞著兩個主題:自我意識和自覺行動。

自我意識意味著我們清醒地認識和覺察到大腦此刻的所思所想,自覺行動意味著我們下決心刻意為此做些什么。因此,本書會時不時要我們停下來,采取以下措施:

1.審視自身,提出問題以自我覺察。

2.立即采取行動。

本書所說之事皆有理有據,但只有付諸實踐,才有價值,如果沒能親身體驗,那就毫無意義。閱讀時,多加留心“注意”“采取行動”這些板塊,并根據提示回顧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踐行這些觀點,哪怕能帶來微小的改變也好。

好消息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律的本能,也有在充滿誘惑的世界里堅持自律的能力。讓我們開始吧!

腦干與前額葉皮層的斗爭

讓我們從認識大腦開始。

很久以來,人們只從抽象概念和哲學理論等方面來理解自律與自控。近些年,研究人員發現,意志力和決策力在大腦中有著相同的生物學基礎。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大腦中負責自律和決策的區域,那么或許可以利用大腦的特性作出更好的決策。

2017年,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的科學家(格羅斯等人)發現,腦干和前額葉皮層之間存在聯系,這兩個重要腦區與調節本能行為和自我控制有關。腦干踩下“沖動”的油門,而前額葉皮層行使了剎車制動系統的功能。正如俗話說,天使在左,魔鬼在右。

實驗從觀察被欺凌的小鼠開始——在小鼠中存在所謂的“社交挫敗”,即被其他小鼠欺負后,被欺凌的小鼠其大腦前額葉皮層和腦干之間的神經連接減弱。這種神經連接較弱的小鼠會表現得更具防御性。除了“社交挫敗”,科學家還使用某些藥物,誘導小鼠產生同樣基于恐懼的反應。結果表明,在這些驚懼的小鼠的大腦中,腦區各部分之間的連接也遭到了破壞。

看到現在,你可能不明白,兩種小鼠的反應與我們選擇晚餐之間有什么關系。前額葉皮層和腦干之間的連接能夠調節本能反應,幫助我們克服來自腦干的生存恐懼。如果沒有這種連接,來自腦干的本能信號可能會讓我們錯過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學會騎車(克服卸掉輔助輪后,失去平衡的本能恐懼)。同樣地,理性的前額葉皮層可能會抑制你吃漢堡薯條套餐的沖動(提醒你:你1個小時前才吃過,再吃就不健康了)。

科學家還注意到,即使克制住了沖動行為,也還是會感覺到緊張、害怕或渴望。神經學方面的這一證據,證明了一句話:“勇敢并非不恐懼,而是敢于直面恐懼,并堅持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托德·黑爾(Todd Hare)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過論文,他表示:“自控力強和自控力差的人之間,激活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能力可能存在差異。”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律和抑制本能的能力,實際上是特殊腦區前額葉皮層的功能。這個結論令人著迷,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如何加強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擁有自制力,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前額葉皮層嗎?還是因為擁有自制力,所以強化了前額葉皮層呢?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時從以下視角來研究自律的問題:

● 習慣。

● 價值觀和原則。

● 身體健康狀態。

● 思維過程。

● 情緒。

神經科學家可以觀察大腦活動并推斷其功能。但生物學基礎并不是自律的全部。如果深吸一口氣,選擇了吃七分飽而不是大吃特吃,僅僅是因為大腦的操縱嗎?還是因為習慣、個人價值觀,抑或是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答案是:所有這些要素的綜合影響。

雖然我們從認識大腦開始,但這僅僅是個開始而已。從上面的實驗中,我們了解到,自律是一個360度全方位的現象。當我們在情感、行為和認知層面上給予反應時,物理和神經化學層面上也有同步反應。

注意

讀到這里,思考一下,你期望自己做出什么改變?你如何看待自律?這些想法又是從何而得的呢?

本能反應與自我調節

現在讓我們把視角轉到棉花糖上去,著重關注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20世紀60年代末,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對自我控制的概念產生了興趣。他思索著一個特別的問題:未來人生成功與否,會受到延遲滿足能力的影響嗎?

米歇爾讓學前班的孩子們待在各自的房間里,并坐在放著棉花糖的桌子前。然后,研究人員告知孩子們自己要離開房間,并給孩子們兩個選擇:

1.先不吃棉花糖,等研究人員回來之后,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2.如果實在等不及的話,可以先吃棉花糖,但就不能得到更多的棉花糖了。

研究人員在另一個房間里,記錄每個孩子堅持不吃棉花糖的時間。并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持續跟進孩子們的成長情況。幾年后,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較長時間抵御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并更具有社會責任感,更自信。根據米歇爾的說法,學齡前兒童抵制棉花糖誘惑的認知技能,與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懂得自律和自我調節的認知技能,是相同的。

米歇爾闡述了冷系統和熱系統的理論。在這一理論中,情感和本能的反應(“去做!”)被理性、緩慢的中性反應(“認知”)所控制。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像腦干和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關系!

在當今世界,創造、維持和獎勵上癮及沖動行為,淡化長期回報,已成常態。我們可以選擇不讓自己被消費主義和即時快樂的潮流裹挾,活出自己的人生態度。

延遲滿足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意味著個體延遲實現即時滿足的沖動,并期待在未來獲得回報。這個術語經常與自我調節、自律和自控的概念同時出現。

正如所見,抑制和自我調節的行為有點違背人性。它讓人有意識地選擇當下不盡如人意的選項,以便創造更好的未來。這種能力更重視未來,要求人們足夠成熟,能夠自律和自控,因為把握當下的快樂往往是默認模式。

進化成積極尋求即時滿足的樣子,對人類來說非常合理:明天會怎樣,沒人能保證,但我們真實地生活在當下,每一天的生活質量都很重要。理由聽起來無法反駁,但如果放任自流,這種機制可能會導致后果不可逆的行為。

選擇健康飲食,拒絕有害的成癮行為,認真地生活在當下,并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習慣性地避免分心和干擾,大概不會有什么實現不了的目標。總而言之,前額葉皮層和腦干之間的斗爭歸結為兩件事:

1.做本能的奴隸,服從于沖動,沉迷于當下的即時滿足。

2.為實現長期目標而控制本能反應,有意識地作出選擇。

即時滿足的誘惑

捫心自問,我們容易屈從于沖動嗎?我們擅長延遲滿足嗎?

缺乏自律和延遲滿足能力,在不同人的生活中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

維姬不喜歡妥協,如果一段感情維系得很艱難,她寧愿直接結束。她沒有一段感情能持續超過一年,她感到很疲憊。她總是選擇開啟一段有趣的新關系,以獲得即時滿足,而不愿與身邊人在有分歧的方面磨合。

杰登已有愛妻,卻沉迷色情制品無法自拔。他難以克制欲望沖動,在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尋找即時滿足,而這侵蝕了婚姻中的信任。他越來越沒有耐心與妻子進行深度交流,夫妻間的愛意逐漸消散。

勞拉是一名學生,垃圾食品正逐漸摧毀她的生活。超重逾45公斤的她覺得自己的健康和自尊都已經支離破碎了。她明知不該,但還是把為數不多的可支配資金浪費在高脂高糖的食物上,可有時她根本不喜歡這些食物。

邁克聰明,有激情,且才華橫溢。近10年來,他一直試圖寫一本書。但不知何故,他似乎永遠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和專注力,去支持他完成這個夢想。往往剛提筆,思緒就會游離,他沒辦法專注下來。比起寫作,刷短視頻和帖子明顯更快樂。找借口、拖延、分心,這樣一天下來,與自我的斗爭讓他疲憊不堪。隨著40歲生日的臨近,他悲哀地意識到,所有這些短暫消遣都沒有帶來任何成果,他的夢想仍然只是一個夢。

注意

從1到10分,我們給自己的自律能力打多少分?如果沒有打高分,我們認為問題是什么?

也許是:

●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到處都有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事物。

● 我們感覺自己當下的狀態很糟糕(沮喪、焦慮),于是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短暫的快樂和即時滿足。

● 我們擔心自己無法洞悉做成一件事情的真正規則(例如,減重是不是只需要控制卡路里攝入就可以了?可為什么有人并沒有刻意控制卡路里攝入,沒有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依然保持苗條和健康的身材?),耳邊有無數相互矛盾的建議,到底怎么做才對?

● 我們覺得即使做到延遲滿足,也不能保證有回報,就算有回報,努力和回報也不一定成正比(例如,今天放棄了蛋糕,也許過段時間仍然超重;辛苦進行了半個月的節食減肥,體重只減掉了1斤……)。

● 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得到回報,這種感覺就跟沒有回報相差無幾。但即時滿足就擺在我們面前,觸手可及。

● 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辦好,不相信自己會做出改變。

換句話說,如果有明確且切實可行的時間框架(即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實現沖動),人們會更好地控制自己。把前文阻礙自律的原因反過來,就變成了一個引導我們擺脫沖動的路線圖,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強大的自控力:

● 環境:積極管控所處環境中影響自律的事物,減少接觸。

● 內心:確保內心平靜滿足,以免把滿足沖動作為快樂的唯一來源。

● 自我:了解你自己,不要過度在意外界的規則與評價,用讓自己快樂和舒適的方式達成目標。

● 目標:選擇的目標適度合宜、切實可行,且有理由確信能達成。

● 評估:設定細分目標,規劃時間周期,在每個階段初期再重新評估預期回報。

● 提升: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毅力做到自我提升和完善。

繼續往下閱讀,你會發現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上述這些目標。

自律為什么讓我們痛苦

你可能不理解,為什么要在自律的觸發因素上長篇大論。你是否想要跳過這些內容,立刻閱讀能助力我們盡快輕松實現目標的技巧?關注一下這種沖動——它實際上可能正是缺乏自律的標志之一!

畢竟,對快速解決問題的渴望,與對即時滿足的渴望,是一樣的。當我們注意到自己產生了這種反應時,就會發現,自己優先考慮的是當下的回報與即時結果,以及短暫欲望的滿足。在沖動的時刻,我們忽略了未來。而沉浸在自律收獲中的我們,會將注意力放在另一種快樂上——將在日后到來的,更大的快樂。

如果盯著一塊誘人的巧克力蛋糕,我們很可能覺得,此時此地把它吃掉,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了。但是幾周后,巧克力蛋糕的味道早已被我們拋之腦后,我們開始尋覓新的甜食與即時快樂。長期如此,有一天我們盯著鏡子里的自己,可能會意識到,對我們來說健康的皮膚狀態更有價值。專注于延遲滿足和高度自律帶來的好處,就能著眼于更大的獎賞,并正確看待暫時的快樂。

當我們在糾結自律問題時,其實是腦干和大腦前額葉皮層正在作斗爭。腦干是大腦中最原始的部分,它會告訴我們:“只管去做!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但前額葉皮層是進化程度更高的部分,它會讓我們停下來,并告訴我們:“關注我們的行為帶來的后續影響。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滿足當下的愿望和欲望對我們來說真的如此重要嗎?”

讓前額葉皮層介入并幫助我們作出理性的選擇,其好處包括:

● 更健康的生活狀態——我們不會對不健康的食物上癮,不會經常攝入超出自身所需的食物,這樣就將免受超重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疾病的困擾。同時,我們也不太可能被成癮性物質俘虜。過度依賴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帶來的精神振奮感,會剝奪我們的自由意志,破壞我們的生活質量。

● 更好的學術或工作表現——對于兒童來說,自律與更好的教育成果相關,如更高的出勤率和更好的成績。對于成年人來說,自律與較少的屏幕使用時間和較少的分心相關。自控能力更強的人往往擁有更高水平的薪資和威信。

● 更好的人際關系——無論與家人、朋友還是同事相處,學會調節情緒,暫時拋開自己的表達欲望,專注地傾聽他人,都會讓關系更進一步。自律也意味著對自己負責,劃定良好的界限,在必要時拒絕他人的要求或干擾。就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一樣,在人際關系中,自控能力差會導致與他人的關系淺薄而不如意。

● 更健康的心理狀態——自律的人知道如何堅持自我意志,并在分心或誘惑面前堅守初心,這樣的人擁有更成熟且更堅韌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令人滿意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偶然達成的。如果始終困在當下,被暫時的快樂分心,會很難朝著遠處的目標邁步,無論是創辦企業、保持健康身材還是扛住高等教育的嚴格要求,都是這樣。

更強的自律能力還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認為思想、感覺和行動背后的驅動力是自己而非外部事物,就會產生滿足感。我們中的許多人認為自律無聊又困難,幾乎像一種懲罰。我們想象出一個內心的教官,其日常工作就是剝奪我們的快樂,讓我們得不到渴求之物。

但我們可以重構這種理念。自律和自控實際上是創造更多自由的唯一手段,而這種自由使我們得以選擇想要的生活。雖然需要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會犯錯誤,但都是值得的,因為掌控自己實際上是一種快樂、平衡和平靜的狀態。我們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是這種狀態,而不是蛋糕,也不是社交媒體上讓人眼花繚亂的短視頻和帖子。如果用這個事實反復提醒自己,就會讓自己處于自律的喜悅之中,并讓前額葉皮層作出最終決定。

自律是優勢,也是陷阱:意志力疲勞

自律就像肌肉,越鍛煉越健碩,越健碩就越容易發現——曾經認為無法做到的事情,也變得不再艱難。但自律也像肌肉一樣,力量會被損耗,需要放松。就算是世界上最強壯的人,也會在持續的訓練中耗盡肌肉力量,變得虛弱疲憊,直至休息后復原。在一動一息的過程中,肌肉形態得到了塑造,肌肉力量得到了增強。

人們傾向于認為,意志力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的東西,要么擁有,要么沒有。但意志力是一個油箱,可以填滿和排空,并且受到個人選擇和所處環境的影響。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了一項著名研究,展現了心理學家檢視1112項“司法裁決”后的發現。審判人員需要決定這些案件中的罪犯是否應該被假釋出獄。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影響審判人員選擇的,似乎不是擺在面前的案件的特性,而是作出裁決的時間段。

也就是說,在清晨,審判人員往往會有65%的概率作出對罪犯有利的裁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罪犯獲得假釋的概率逐漸下降。午餐后,正面裁決率回升至65%。然后,這一百分比再次穩步下降,到一天結束時,概率接近零。誰都能猜到原因。審判人員單純是累了!午飯后,他們恢復了精神,能夠對案件給予充分和公正的關注,但隨著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面對繁復的庭審過程,他們的“決策疲勞”越來越嚴重,作出的裁決也變得不那么仁慈。無論罪行是強奸、謀殺還是詐騙,模式都千篇一律。可以理解為,每個審判人員的決策肌肉都越發疲憊不堪,越來越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所謂的“決策疲勞”也可以理解為“意志力疲勞”。審判人員的意志力并非從始至終都很高或者很低。相反,他們會逐漸耗盡或獲取意志力。同樣,上周二晚沒能自覺管住嘴并不意味著意志力低下,可能只是因為那天的意志力賬戶已經透支了。我們可以對誘惑說一次“不”(這是對意志力肌肉的一次使用),之后還可以再拒絕誘惑十幾次(這是對意志力肌肉的更多使用)。但到了晚上,那可憐的意志力肌肉就會精疲力竭。

最重要的是,意志力肌肉(前額葉皮層)一天中負責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把所有的意志力花在一個任務上,就不能用于另一個任務了。例如,我們一整天都在工作,解決問題,作出決定,抵制干擾。但到了去健身房的時間,哪怕已經坐了好幾個小時,我們還是會覺得站起來運動很累。我們不是懶惰,是真的很累。只不過,疲憊的除了因為久坐而倦怠的身體,還有已消耗殆盡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注意

你的意志力上一次消耗殆盡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是在什么情況下?是什么讓你在其他時候都能保持自律,在那時卻做不到?如果無法回憶起上次的情境,那在今天留心關注一下自控意識是如何增強和減弱的吧!

如何走出自律陷阱,保護意志力

那么,如何走出自律陷阱,避免意志力過度消耗呢?奇跡般地創造更多意志力是不可能的。培養和提高自律意識,要通過保護和管理已經擁有的意志力來實現。

這里有幾個簡單的方法。請注意,任何情況下,都不需要強硬地處理事情,也不需要英勇地抵御誘惑。請記住,意志力能堅持的時間有限。我們需要一個策略,使得自己在意志力肌肉疲勞和處于恢復狀態時,仍能讓各項事務都保持應有的秩序正常運作。

先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

優先處理最重要且最費勁的任務,聽起來讓人望而生畏。很多人被事情的復雜程度嚇倒了,盡管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很多人并不是真的缺乏意志力,而是對意志力管理不當,用錯了地方。

我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開啟一天的學習或工作前,先問問自己,“今天完成哪件事,會最滿意也最有成就感?”得出結論后,就先做那件事,盡管看起來很難開始。在完成重要的事情后,再著手處理其他不太重要的事情,不要讓這些次要事情打亂計劃或分散注意力。例如,我們可能每天上午9點到11點神清氣爽,精力最充沛。把自己一天中狀態最好的兩三個小時劃撥出來,把這一時段的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目標上。在這段時間里,與其讓自己被無聊的初級工作絆住腳步,消磨意志力,不如做真正的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如制定戰略、做創造性工作或解決關鍵問題。

開啟自動化模式

大量的心理自助建議告訴我們要“下定決心去做”,這沒什么不好。只是我們現在知道了,意志力和決策力并不是無窮無盡的,相反,它們是需要珍惜的有限資源。

我們可以將一些事情設置為自動模式,也就是說,如果能讓某件事自動進行,那就不必再為它做決定。或者說,只做一次決定,就繼續往前推進。例如,如果“每天晚飯吃什么”這種無法避開的事情正在消耗大量意志力,那就減少自己做這個決定的次數。我們可以每周集中采購一次,批量處理好食材,并貼上標簽。這樣就可以提前知道每天吃什么,不需要每天都思考這個問題。

這就是計劃表和習慣的目的——保護我們的意志力資源。決定今晚應該做這還是做那,可能會耗盡意志力,但如果有計劃表,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只要查閱計劃表,然后去做,就行了。

不要自責個不停

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先著手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哪怕任務艱難。提前規劃意志力和決策力的使用空間、時間,減少自己做決定的次數。但即使如此,我們在意志力肌肉疲憊的時候,也會作出過后后悔的選擇。這意味著我們還需要一種策略來處理不可避免的失誤。最好的策略是不要陷入自責和絕望,畢竟,這會讓我們沒法堅持下去!相反,對自己要有同情心,接受我們做出的失誤選擇,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可以在原地休整一下,反思一下選擇是怎么做出的,然后盡快恢復成積極狀態,朝著正確的方向再次行動起來。

例如,我們可能在飲食上沒能抵制誘惑,破例了一次,感覺很糟糕。但請原諒自己,給自己改正的機會。如果能夠讓悔恨得到充分利用,那就更好了。問問自己失敗的原因,思考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采取行動

為今天的任務列一個待辦事項清單,把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寫在第一位,并在自我感覺狀態最好的時候將它們全部完成。記得要留意自己的感受。

自律通關指南

◆ 要想過自律的生活,需要了解兩個主要原則:(1)審視自身,保持清醒的認知;(2)采取有意識的行動。

◆ 自律具有生物學和神經學基礎,始于此,卻并非止于此。我們的決策,源于原始而本能的腦干和高級的前額葉皮層的對立影響。自律程度就是這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程度。

◆ 延遲滿足是指延遲實現即時滿足的沖動,并期待在未來某個時候獲得回報,這是自律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傾向于即時滿足的原因,能幫助我們消除其消極影響。

◆ 通過專注于延遲滿足和高度自律的好處,我們會著眼于更大的獎賞,并正確看待短暫的快樂。在所有的好處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即獲得更多的自由。

◆ 意志力就像一塊肌肉。它會隨著反復使用而增強,但也會變得疲勞,因此需要時間來恢復。保護和管理意志力的第一步是,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刻完成最重要的任務;下一步是為其他事情開啟自動化模式,減少做決定的次數。當失誤產生時,不要過度責備自己,而要從內疚中獲得完善自我的機會,繼續前進。

品牌:中青文
譯者:趙宜知
上架時間:2024-09-10 15:45:21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青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宁蒗| 泸溪县| 伊宁市| 万源市| 寿宁县| 怀宁县| 军事| 临清市| 广南县| 班玛县| 都兰县| 旅游| 镇宁| 榕江县| 宁远县| 乌兰县| 葵青区| 瓮安县| 曲阜市| 安达市| 汉源县| 鄯善县| 鲜城| 平湖市| 外汇| 林芝县| 封丘县| 三河市| 黄骅市| 南宁市| 汶川县| 大连市| 镇平县| 肥东县| 普定县| 东安县| 平乐县| 深圳市| 土默特左旗|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