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品讀》:我讀《筆耕歲月》

春和日麗,居住柴桑城的徐席崗先生來文聯造訪,本以為他發表新作特來與我分享,未期擺在我面前的是兩本厚厚文稿:一本是詩詞雅集,一本是綜合文集。綠色封皮,讓我眼前一亮,催生出某種期許。

2018年,帶著二十多篇發表的詩文,徐席崗先生如愿以償加入了九江市作家協會。徐先生地到來,讓我倍感親切。

出身農家、初中畢業、有過木工學徒十三個月、六年軍旅生涯的徐席崗,與我柴桑同鄉,年齡上乃我父輩,因為寫作且話語投機,有過一些云淡風輕的流光往來。情緒飽滿、眼睛明亮的徐席崗,既謙和低調,又豪爽簡約,且不失幽默,人情練達,明理守正,頗受我尊重。

翻開《筆耕歲月》文集,有鄉村紀事,有故事講述,有人物通訊,有隨行漫筆,有修身感悟,有族譜銘文。文章題材形式多樣,很難給這部文稿一個歸類。有道是,敝帚自珍,但凡過往,皆為序章。徐先生專程送達,意欲我為文集寫序,待秋后付梓。

世事紛紜,文心如故。我無從拒絕一位七旬老人的再三囑托,盡管雜務繁忙,惟恐分身無術。

自此,利用閑暇,前后三個月時間,初略讀完徐席崗先生或遠或近、或咸或淡的文字。透過歲月滄桑、煙火氣息,揣思一位慈父老者內心世界的情感,在理性之光的護航下,從人生一個港口抵達又一個港灣。

文字平實,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結構嚴謹,不乏用心表達的真摯。從文字表面看,觀其形象性呈現;往內在看,察其思想性發端。自幼在父親諄諄教誨下琢磨古語古訓、四處收集鄉土故事、勤于記錄人生行腳的徐席崗,他汩汩流淌的寫作源于他經年累計的素材庫,大大小小的記事本過百,僅退休后就記了三十多本,他該是用心如初、潛心如故地勤懇用力。徐先生文字,屬于那種不起眼卻不澀眼的表達,宛如在鄉村大地隨處可遇的青絲柳葉,又如在街坊鐵鋪叮當敲打迸出的幾點火星,不時讓你眼花繚繞。品咂人生,過往的是模糊和枯乏,拾起的卻是鮮活和美味。

首先要說,徐先生鄉土語言豐富,那些苦水浸泡和滋養、略帶些地域風味的詞兒,如同炒蠶豆一般不時炸響并在面前跳躍,相當一部分詞語屬于贛北方言的生活化表述,如“上十天”(十幾天),“咩咩”(嬰幼兒),“不得脫體”(病不得好),“半上晝”(上午十時左右),“末獨兒”(最小的孩子),“踏肉”(貼心),“作興”(欣賞)等。有些生僻的詞,品咂起來自有一番陌生而向往的體驗,如“起手”“被股煞”“椿萱”“利勢包”“毛蠟燭”“打瓦封”“撈稍”等。富有生活情趣和處世經驗的街坊俚語,在這部文稿里更是多見,熟練且精準運用,給人帶來閱讀的快意,如“你有難處來找我,沒來錯,不是湖中雁不落”“漲水魚兒脹破籠,退水蝦子用手捧”“吃得虧,才能在一堆”“凡事都要讓利于人,抓一把,灑一把,才能吃整粑”等。

其次,要說的是故事細節。文學作品,細節不可或缺,細節形似鑰匙開鎖,意在紐扣正衣。讀《筆耕歲月》,誠然,細節不如我所想象的那么多,那么晶亮,卻也不時讀到,如寫童養媳母親放牛時,“她偷偷將裹腳布松開,無法恢復原樣,回家慘遭養母毒打”;寫自己少年輟學拜師學木匠,那個時代的家裝標簽,如“寧波櫥柜”“鄉下梁床”;至于鄉村生活、勞動的場景描寫,他更是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在《我給父親當下手》里,父子一邊拉鋸一邊猜字謎的情景活靈活現,透散出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早早開發了他“文以啟智”的心靈世界。在《家鄉的小河》里,一年四季的景致描寫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徐先生鄉土敘事散文里,習俗、禮數寫得細膩,文字扎實,祝語豐盈,比如寫過年“三十夜里火,十五夜里燈”,比如寫馬回嶺廟會盛況,把廟會由來交代得清楚、鋪陳得入貼,廟會情景鎖定在一個個形象活潑的細節之中。還有些寫人物的取材角度較好,且有故事細節支撐,比如《母懿典范丁重菊》,母愛場景、母教故事寫得較為出彩,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再次,詼諧活俏的詞句煞是養眼,如同坡地上挖野菜一般俯拾皆是。如“寅食卯糧”“打牙練嘴”“兩眼定了珠”“下雨,天上死哼死哼;天晴,就像死蝦一樣,躲在屋檐下一動不動”“天不生絕人之路,地不長吊根之草”“世上只有懶人沒有懶土”“除了栗柴冇好火,除了郎舅冇好親”“偷人的婆兒專說人,做賊的婆兒緊關門”……茶余飯后,屬于底層勞動人民的快樂時光,家長里短,插科打諢,海闊天空的任意調侃,俗雅相宜文采彰顯。透過形象趣味文字,可以窺探徐先生的思想意識里對中華農耕文明、傳統孝道文化“活到老,學到老”的堅持和篤信,嬉笑怒罵的俚語,將中華文化隱秘的心理展陳出來,誠如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奉勸子孫把書讀,免得祖人受風霜。”

在徐先生的文集里,最動人的篇章當是他引以為豪的軍旅生涯的記錄和描寫,充滿青春活力、富有革命豪情、彰顯英雄氣質的文字可謂耐讀,有感染力。在蓬勃青春、鐵血軍魂的表達里,一處過往驛站,一輪普通集訓,一次作戰動員,翔實的人物和數據,都是那樣牢靠,在深情記憶中漸次鮮活起來。比如他在雷達維修班的工作日記里,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軍事科普知識:雷達型號辨識、雷達使用性能、雷達維修技巧等。在援越抗美的戰斗中,置身異國他鄉,舉目青山長嶺,一片又一片感人至深的思鄉情愫,一篇又一篇行云流水的軍旅日記,給人印象深刻。

還有些工作親歷的記錄文字,具有史料和文獻價值,如《江西“第一路”》,工程浩繁的建設過程交代得很清楚,矛盾交集和轉化在他筆下得心應手;又比如《沙河土改工作的回憶》,引用數據翔實,事例入微得體,場景中的人物有鼻有眼,看似枯燥的工作記錄讀起來亦快意可人。

徐先生的作品不乏揭批人性幽微、命運各異的職場人物和故事,突顯出他坦蕩正直、崇尚清明的內心世界。《專員真能品味》,極盡嘲諷看似光鮮外表后面的“難聞騷氣”;《一碗雞蛋飯》,一個官職不高架子不小、不愿與百姓同甘共苦的領導形象栩栩如生,故事發展讓人大跌眼鏡哭笑不得。

誠然,徐先生以文自娛,吟詩下酒,他從不妄言自己是一個作家、詩人。他從未受過文學創作的專業訓練,文章的內在表達尚有意猶未盡之感,文章的邏輯結構安排不盡合理,思想指向有時不夠集中,段落之間關聯顯得松散,起承轉合隨意,如同飯后散步并無既定目標,隨心所欲走哪算哪;部分游記散文,時空把握上不夠靈動,筆隨目走,情由景生,停留在具象層面,記事瑣碎,選材取舍不盡精準等。

晚年的生活,看云舒云卷,得夕陽美好。下象棋、打門球、打橋牌、澆花種菜、戶外健身、時光一分一秒都讓他珍惜。然,自幼喜歡詩文的徐席崗還是把更多時間留給看書、摘錄和閑思,人生洗盡鉛華,每以清風明月為伴。行伍出身的他不逢迎和吹拍,更不說虛情假意的話。因由如此,在偌大家族,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雖沒有顯貴家世,沒有豐厚學歷,卻有著不可多得的人生閱歷,有著知足常樂的理性豁達,有著“耕讀傳家”的家風傳承,在族人心中自然占有一席地位。

徐先生像蜜蜂一樣辛勤采集的文字,記錄了他的人生歷程,表達了他的生命立場。當手寫的文字化作油墨飄香,著實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徐先生當歲月行歌、回眸一笑矣。

2021年6月28日于八里湖畔

品牌:百花洲文藝
上架時間:2024-03-13 18:26:43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百花洲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建水县| 鱼台县| 利津县| 荔浦县| 油尖旺区| 广水市| 建水县| 桂林市| 吉木乃县| 长乐市| 汶上县| 桐乡市| 天门市| 邵武市| 利津县| 鞍山市| 屯留县| 平阳县| 岢岚县| 琼结县| 简阳市| 永州市| 徐州市| 永和县| 隆德县| 米林县| 原阳县| 交城县| 谷城县| 五原县| 桑日县| 嘉定区| 济宁市| 图木舒克市| 琼海市| 图们市| 炎陵县| 毕节市| 南开区|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