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名家名言
《簡·愛》的作者——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1816—1855)生于一個牧師家庭。這個家庭與眾不同的是,一家出了三位在世界文學史留名的女作家,即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且三人同在1847年發表了各自的傳世之作《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絲·格雷》。
不幸的是,這三位女作家都英年早逝。小妹妹安妮僅活了二十七歲,居中的艾米莉三十歲離世,壽命最長的大姐夏洛蒂也只享三十九春,不禁令人扼腕。
三姐妹的三部小說中,最杰出的當數《簡·愛》。
在本書寫作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對兩個妹妹說:“我要寫一個女主人公給你們看,她和我一樣,個子小,其貌不揚,然而會使讀者很感興趣,比得過你們寫的任何女主人公。”這話不是夸口。書稿交出后,出版商慧眼識珠,兩個月即出版。更為難得的是,它流傳至今,擁有廣泛讀者。
在譯者看來,《簡·愛》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因,的確在于女主人公簡·愛的形象。具體來說,就是她的氣質、精神、情感和人生經歷。
簡·愛幼時父母雙亡。此后不久,收養她的舅舅也離世。舅舅臨終時,曾托付舅媽里德太太好好照顧她,但舅媽和其一子二女卻歧視她,欺負她。最后,舅媽終于容不下簡·愛,在她十歲時把她送到了一所慈善學校。把持這所學校的人——布羅克赫斯特其實不慈也不善,是十足的偽君子,上帝不離嘴,魔鬼不離心。生活在學校里的孩子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還挨打受凌辱。一場瘟疫斑疹傷寒襲來,奪走了一大批孩子的小生命。
在前后這十八年里,簡·愛沒有逆來順受,卻表現出了堅強、鮮明的個性和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
離開這所慈善學校后,簡·愛到一所古老的莊園桑菲爾德當家庭教師。這是她人生的最重要轉折。莊園主羅切斯特與簡·愛都其貌不揚,但年齡、財產、地位存在巨大差異。恐怕連羅切斯特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對這位家庭教師竟然產生了由衷的愛。經過多方接觸,簡·愛也終于被打動,同意與羅切斯特走進婚姻的殿堂。誰知,就在殿堂的門口,羅切斯特精心保守的秘密敗露,兩人只能站在殿堂門外。原來,他有個已發瘋的妻子,關在家里神不知鬼不覺。
自尊、自立、自強心極強的簡·愛受此打擊,毅然決然離開桑菲爾德,結果幾乎餓死荒郊。幸好誤打誤撞,走到一位牧師家門外,得救了。這位年輕牧師與她相處一段時間后,看上了她,最后苦苦求婚。牧師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決心一輩子獻身宗教,要去印度當傳教士。簡·愛對牧師并無愛意,但被他對宗教的虔誠感動,同意嫁給她。
卻不料,就在此時,簡·愛似乎冥冥中聽到羅切斯特在呼喚她:“簡!簡!簡!”她幡然醒悟,又回到桑菲爾德。一看,桑菲爾德已成一片廢墟。找到羅切斯特,羅切斯特已雙目失明。很快,簡·愛得知了這重大變故的原委。羅切斯特的妻子在變故中已經身亡,簡·愛與羅切斯特最終結為伉儷,相伴一生。
讀者可以把《簡·愛》一書解讀成愛情故事,但是這個愛情故事卻沒有任何浪漫可言,既不轟轟烈烈,也不曲折離奇,完全是平淡中見真情。正如譯者在前面所說,《簡·愛》一書受讀者喜愛的原因在于女主人公的形象。對簡·愛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的勇氣,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樸實的性格,真摯的情感,人們都會點贊。
譯者從事文學翻譯多年,一貫遵循的信條是嚴復的“信、達、雅”和傅雷的“神似”。希望讀者通過譯者的譯本,能較好體會到夏洛蒂·勃朗特《簡·愛》一書的魅力。
張經浩
2014年9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