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閻氏家族
“閻長夜,名字好奇怪啊,還有閻姓,是閻王的閻嗎?”出租車司機好奇發問。
“不奇怪,《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朝,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一個“閻”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閻城(今山西省北部一帶),其后子孫以封地為姓。”
回家縣城的出租車上,閻長夜解釋了一下姓氏,光頭司機似懂非懂點了點頭、
坐在車上,閻長夜看著遠處,如今縣城變化很快,他在海外留學多年,回到家鄉都有點認不出了,以前全是三四層小樓,如今都變成了十二層,商鋪也是統一裝飾,很有現代感了。
閻長夜,二十四歲,海外留學五年,父母因車禍雙雙去世,肇事司機逃逸,是族人將他撫養長大,后看這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被海外高校特招,宗族便集體資助他海外留學生活費。
現在不算是畢業,博士還未曾讀完,但族內出大事了,他必須得回來。
族長老爺爺生命垂危,各大宗族分支都發了號令,但凡是在海外,南方北方,只要是閻家分支族人都得來,
因為族長老爺爺輩分極高,為閻氏家族做了很多卓越貢獻,資助很多孩子,分支族人,做生意,學習等等。
出租車看著導航地點是李閻村,好奇開口:“原來是這個村,我想起來了,這以前是閻家鎮,后來變成閻家村,但閻家人太少了,變成了李閻村,全是李,還有其他姓氏的人。”
“以前縣城文物博物館長還去你們村考察過,可惜你們村族譜斷了,沒有列入文化傳承保護村。”
出租車司機說著,車內,閻長夜靜默,他也沒想到,才這幾年時間村子變了好幾次名字。
小時候父母去世,他是住在祠堂邊長大的,經常聽族老說,閻家歷史悠久,明朝出了一個狀元,兩個舉人,一個探花。
明末更是力挽狂瀾,第三十二世祖閻應元更是率兵守城,御清兵數月有余,多次拒絕勸降,歷戰而亡,風骨無雙,但也因此閻家遭遇清兵針對,瓜分祖產,逐漸凋零,族譜斷裂。
之后的閻家更是四處飄蕩,造反抗清,
這一支族人從南直隸分族到了山東,從山東跑到了云南,最后從云南又逃亡到了北方煙臺,在建國后僅剩下一部分又搬到了濟南。
之后老族長努力維系,支持族人創業,于是族人前往天南海北,勉強創業,閻家才逐漸有了一點底蘊。
但族老還是難受,他們經常偷偷摸摸在祠堂哭,說族譜不知道如何續了。
路上,出租車司機天南地北的胡扯。
直到傍晚抵達李閻村,村口,二叔早就在等待了。
老農民的裝扮,帶著草帽,天氣有些炎熱,二叔第一時間拍了拍閻長夜肩膀:“好小子,壯實了不少。”
“二叔我來吧。”閻長夜接過行李,但被二叔拿走,非讓他歇歇。
一路上,二叔說著村里發生的事情,說著說著有些氣憤。
“本來這邊沒人居住,是我們閻家人搬遷開發這里,這里才有了人氣,以前這里引水困難,灌溉艱難,咱們老祖宗在這里開荒,開墾,修河渠,本該獲得一塊牌坊,但你看看,這村子牌坊要么是姓李的,要么是趙,還有錢家的,他們姓氏后人混得好,所以當地官方給建了牌坊。”
“可最初咱們閻家人開荒的這里,現在閻家人越來越少了,等老族長走了,人心就徹底散了,誰還記得閻家啊。”
“咱們閻家在明朝也是江南望族,威震一方,直到明朝覆滅,族人風骨傲絕,持續造反抗清,導致遭遇清政府針對,逐漸敗亡。”
“你是高材生,以后能編撰族譜,一定要寫進去,讓后人知道,宗族風骨。”
二叔一個勁咳嗽感嘆著,他路過看到那高大的牌坊,雕梁畫棟,龍蛇飛舞,路邊還能路過李家,錢家宗祠,都修建的高高大大的。
包括一些小路還寫著李家巷,錢家橋。
這是前村,是最富裕的,逐漸走過這到了后村,閻家房屋普遍是老房子,古色古香,和其他農村小別墅比不了,但也有一番風味。
直到后村盡頭,一個徽派老宗祠,古樸黯淡,上寫-閻家分祠。
左聯寫:若國破則家不在
右聯寫:凡閻氏不可屈敵
對聯是明末第三十二世祖氏祖寫的,那時候韃子來襲,老祖宗臨死遺言,表達宗族志向,也因此明末到南明,清朝276年,閻家高舉造反第一梯隊,族人改名換姓,各種造反,哪怕逃亡,也造反。
如今宗族字體斑駁黯淡,閻家落幕,在這閻是祠堂偏房,老族長就住在這里,他一百歲了,垂垂老矣,和這閻氏宗族一樣,隔著老遠也能聽到老族長在床上不斷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