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物資補給
- 從明末開始,打造千年世家
- 龍團座
- 1910字
- 2023-06-21 12:23:23
大雪中,馬蹄聲不算急促,但也遠超步行。
好在閻長夜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倒也練習過騎術。
他和木鼓一匹馬,張岱和武涼君一匹馬,一路上縱馬狂奔,只想今早抵達清河縣。
只是到底不是常年騎馬,只覺得屁股都快散架了,四人才終于抵達了清河縣。
閻長夜吁了一聲,勒韁停馬,和張岱放慢了腳步,算是稍作休息。
看著前面清河兩字石碑,一時間有些慨然。
“清河之名始于漢,漢高帝四年因境內有清河流經,得名清河郡,也是天下張姓的發源地,另外,春秋,西晉,唐朝,清河崔氏,大名鼎鼎。”
“九百年間,先后出宰相二十余人,僅唐一朝,就有狀元九人,何等鼎盛。”
他了解過這里,小時候老族長來這邊做生意帶過他,但那是三百年后,滄海桑田。
張岱同樣點頭,看著眼前的破敗荒蕪。
“山東民變,西南土司,陜西流寇,遼東叛亂,秋糧夏稅兼徭役三餉,皇帝只知道苦一苦百姓,可這苦是多苦啊!”
出現在幾人面前的景象,讓人毛骨悚然。
馬匹緩緩進程,低著頭在路邊捧著妻子尸身,目光泛綠的瘦弱男人,嘴里咀嚼著莫名肉食的青年,癱倒在地,還在拼命撕扯著樹皮的女子,鼠尾耷拉在嘴外,不停鼓動吞咽的少年。
當馬蹄聲響,這些麻木的身影抬頭,盯著閻長夜等人,目光開始變化。
閻長夜低垂眼瞼:“去荒野外吧。”
張岱知道,留在這里太危險了,于是夾了馬腹,再次前行。
青河縣的慘烈景象,讓閻長夜和張岱都有些嘆息。
不過亂世之中,如此情形也不過司空見慣。
兩人打馬抵達縣城外,一片密林邊緣。
本就是瘦弱老馬,背負兩人一路奔行,如今兩匹馬都撐開鼻孔,在大雪天不住的呼出白氣,顯然是累壞了。
所以下馬之后,閻長夜等人第一時間,就開始喂馬。
先是在河邊飲馬,之后才用壓縮餅干和剛摘的草料給馬匹喂飽。
伺候了一遍馬匹,就拴在身后密林邊緣。
大雪天里,喂馬的草料都是雪地里仔細刨出來的,他們也只能吃上野草。
壓縮餅干和著野草,在水里稀釋成了稍顯寡淡的湯,帶著些許苦澀腥臭,極為難吃。
閻長夜也在吃這個,一路上吃了兩次肉罐頭,所剩不多了,舍不得吃。
看著地圖,閻長夜順著清河,下一站就是臨淄,度過這片樹林,一路過去便是。
閻長夜明顯感覺到疲憊,也知道是因為營養太差的緣故。
他只能苦笑著收起地圖,強忍難受。
要么趕盡抵達,要么找到土匪。
接下來幾天,四人不斷趕路,吃的也是日復一日的野草,遭遇了幾次流民,閻長夜又殺了幾人,終于抵達了青州府。
青州府畢竟不小,看起來倒是沒有之前清河之流那般人間煉獄的慘狀。
這里還算不錯,城頭上還站著守軍,破舊的旗幟隨風揚起。
不過也僅僅是不錯而已,城下的流民,數不勝數。
想來壽光,方山等地遭了災的百姓,也有不少來此乞活的,如今數千流民圍堵在府城外。
站在城外山坡上,閻長夜極目遠眺,分明看到了臨淄府衙的縣丞等人正在安排人堵門,不敢打開。
大雪中,有流民千里迢迢,終于抵達青州府城治下,卻倒在了雪地里。
老人孩子凍斃者數不勝數,民情洶涌。
山坡上,閻長夜淡然轉身:“休息吧,晚上,城門必破。”
張岱挑眉:“何以見得?”
閻長夜轉身,指著城墻上的身影:“城墻上如今全是縣丞,主簿,教諭巡檢之流,真正的知縣等人估計要跑了,我們現在就等,夜間城破,隨亂民入內,去小吏家搶奪些糧食。”
“這些小吏,打死百人,或許才有一個可能是冤枉的。”
“我們糧食不夠了,如今路程尚未過半,只剩四日糧食了。”
張岱沒說話,他出身大族,未曾做過這種事,只是看著眼前的兩個孩子,和雪地里光著腳,生死不知的流民,終于還是嘆了口氣。
閻長夜估計的沒錯。
天色逐漸暗淡,到了戌時,一場大雪中,流民躁動,徹底撞開了城門。
騎著馬的閻長夜揮舞長槍,一馬當先,身后流民緊隨其后,沖入城門。
夜間火光閃動,閻長夜長槍冰冷,橫在一個城內趁火打劫的痞子脖頸上。
“典吏何在?”
臨淄是正九品縣,自然有典吏,掌管緝捕、監獄,身有實權。
這痞子膽寒,伸手指著東面:“楊典吏家在城東楊府,高門大戶,門外掛著兩個長燈籠便是。”
閻長夜收槍,與張岱兩人縱馬而去,一路飛奔,抵達楊家。
之所以詢問典吏,也是因為作為屬官,典吏算是擁有實權的存在,收受賄賂,司空見慣。
所謂楊府,不過一般,光是看外表,倒是和尋常富商院落無二。
一腳蹬開府邸大門,閻長夜拖槍而入。
那楊典吏似乎也知道今夜不太平,握著刀便沖了出來。
“何方小賊!”
閻長夜面無表情,長槍帶著呼嘯之聲,直接將人掃倒,腿骨和長槍碰撞中,發出令人膽寒的聲響。
楊典吏哀嚎,也知道他們所為何來。
“我只是典吏,家中并無長物,何至于此!”
閻長夜依舊面無表情,不再理會這典吏,而是直接破開大門,四處開始尋找。
張岱雖然出身大族,但事已至此,也沒有迂腐,開始動手翻找。
不多時,自柴房出來的張岱高呼:“找到了。”
這楊典吏事先將糧食藏在了磚瓦下方,格外隱蔽,張岱提出兩袋大米,三塊臘肉,還有一袋細鹽,和不少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