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找到族人了!!!!
- 從明末開始,打造千年世家
- 龍團座
- 2693字
- 2023-06-22 12:07:38
既然答應讓藍隱治跟在身邊,吃過飯后,他索性給兩個孩子檢查了身體。
藍隱治身體不錯,倒是妹妹藍隱漪有些感冒,興許是染了風寒。
閻長夜皺眉,取出來之前準備好的感冒藥,給藍隱漪吞服下去。
眼間閻長夜照顧妹妹,父母身死后,從未被人關心過,見慣世人傾軋丑惡的藍隱治紅了眼眶,膝蓋彎曲,跪下磕頭。
閻長夜收起藥瓶,眉頭一皺。
“別跪了,以后誰也不能跪!”
藍隱治點頭,狠狠攥拳,感動至極。
看了一眼天色,閻長夜才開口:“休息吧,三個時辰后,繼續趕路。”
這一次,仍是他和張岱,負責輪換值守。
三個時辰,也就是六個小時。
等到換班的閻長夜醒來,已經是下午一點,也就是午時。
張岱看到閻長夜醒來,倒了一碗米粥,隨后才開口。
“益都,是青州府的治所,青州知府等官吏都在此處。”
“等到了益州,就走到了路程的一半了。”
順著張岱手指的方向,閻長夜看著地圖,點了點頭。
米粥只喝了半碗,剩下的半碗米粥,閻長夜放到了馬車里面。
“給你妹妹喝了吧,她身子虛弱,又染了風寒,不能餓著。”
這個亂世,有多少人愿意將食物分給別人,這就是命。
可閻長夜愿意。
藍隱治端著半碗粥,抿緊了嘴,強忍著泛紅的眼眶。
這次他沒跪下,謹記著之前閻長夜的話,深深作揖。
“謝先生。”
閻長夜沒的繼續多說,只是轉頭上馬,看著前方長路漫漫,一片大雪。
“上路!”
有了馬車和馬匹代步,還補充了物資,這次的腳力快多了。
閻長夜一行六人日夜兼程,直接進入穆陵關,一路上未曾停下,如今前行十日多,儼然已經抵達了箕屋山。
馬匹上,張岱抬頭看著起伏的山巒,這一次的路線依舊是他挑選的。
原本沒有馬車和馬,他是準備繞路前往村鎮補給,但如今露宿曠野無妨,他自然選擇了走直線。
“水經曾有言濰水導源濰山,東漢許慎也有濰水出箕屋山之說,淮南子云維出覆舟,蓋一山而異名。”
“如今看來,倒真像反過來的舟船。”
“過了這里,便能看到濰水直通入海,涉水則見諸城,不過數日路程了,就快到了。”
閻長夜點頭,一路的風餐露宿也讓他疲憊了幾分。
這次的飯難得豐盛,閻長夜特意開了一個肉罐頭,蒸了大米飯,一人分了一點。
旋即用僅有一袋的面粉做了稀疏的疙瘩湯。
久不見葷腥,六人都是狼吞虎咽,武涼君,木鼓,藍家兄妹吃的很飽,喝著幾乎落淚。
閻長夜目光掃過木鼓和藍家兄妹,有些感嘆。
想不到自己剛抵達明末,就有幾個小跟班了。
收拾了食材,繼續上路。
如今過了箕屋山,近海天氣雖依舊寒冷,但似乎沒有那么刺骨了,流民也多的很。
短短半個時辰功夫,竟看到不下數百人。
這些餓極了的人,什么都肯做,看到馬車和兩匹馬,自然也有癲狂的,直接前來搶劫物資。
少年藍隱治面對如此情形,未等閻長夜開口,眉眼冰冷,直接刺死數人!
他下手狠辣果斷,木鼓見狀,也抽出菜刀,不甘示弱。
兩個孩子似乎爭相殺著這些暴民,甚至見義勇為。
不過藍隱治是路見不平,至于木鼓,反倒是為了討好自家先生。
閻長夜看著,沒有開口。
張岱見到木鼓,藍隱治的表現,目光落在武涼君身上。
這孩子始終怯生生的,畢竟是大家族出身。
馬車仍在繼續疾馳,很快便抵達了諸城。
堯舜之地,秦屬瑯琊。
到了這里,已經距離這次閻長夜的目的地不遠了。
不過這里明顯要殘破的多,現在已經很少有年輕人留在這里,只剩下些老人,孩子也很少。
閻長夜看著那些在風雪中半垮塌的房屋,有些復雜。
按照時間線推算,再過一年,諸城就會被闖軍霸占。
三年之后,則是被大清鐵蹄南下占據。
馬車還在疾馳,轱轆聲響伴隨馬蹄,未曾停留。
這一路走來,幾人還遭遇了一波土匪。
好在閻長夜和藍隱治動作麻利,斬殺了三人,換了馬匹,也留了馬肉。
車馬直到傍晚,抵達了信陽鎮,張岱明顯也很疲憊,如今的他已經四十五歲,在這個時代,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本就顯得蒼老。
至于閻長夜,一路的廝殺,戰甲上都染上了殘血黑褐。
之前這戰甲展現的時候,也有人為之驚嘆。
簡單的吃過飯,再次出發的時候,張岱吩咐了木鼓他們。
“記得將戰甲擦拭干凈。”
他眼中露出一絲欣賞:“此等甲片連綴工藝,聞所未聞,當真精巧。”
閻長夜自然知道,也是故意準備在族人面前展現。
這一刻,戰馬疾馳,黎明出發,前往兗州府,也就是如今的臨沂。
抵達兗州府的時候快要傍晚了。
馬匹自黎明奔行至如今,少說有百余里之遙。
此地流民不多,本地百姓在流寇,土匪,苛捐雜稅中早已經跑的差不多了,故而看起來格外荒涼。
天色暗淡,沒有幾家燈火,建筑也破舊殘敗。
閻長夜復雜的看著,想到了三百年后的兗州府,何等繁華。
不過馬上,閻長夜倒也沒有繼續催促,而是放慢了腳步,思索起來。
他得為自己想好身份。
這樣的亂世,他不能直接告訴那些族人自己是閻家子弟,這沒用。
于是他想到了后世曾經看過的族譜。
三十一世祖有五個孩子,大房便是江陰閻家閻應元,之后為了活命分家。
主宗在南直隸江陰,包括大房二房。
三房四房則是在淮州府,做好了出海躲避戰亂的打算。
他這一脈屬五房,在兗州府。
五房還有七個孩子,其中五個夭折,老大留下,老二在戰亂遷徙,流民裹挾中失蹤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冒充二房長子。
至于輩份,閻家姓氏,自己這一代的孩子應當是之字輩,但叫長夜也無不妥,輩份和名字區別不大。
現在閻長夜很期待回家!!!
兗州府境內,閻長夜直接抓了幾個流民,給了點食物,詢問宗族所在。
他只記得在兗州府靈山鎮到夾蒼鎮一帶。
流民做乞丐打扮,得了食物,索性就跟在閻長夜的馬匹后。
一面狼吞虎咽,一面開口近乎討好。
“這地方,大家族不少,不過跑的也不少,畢竟現在還有奴兵肆虐。”
“不過你要說閻家,這么少見的姓倒是也聽說過。”
“之前有個方柳鎮,里面除了方家和柳家,就還有個閻家,早些年樂善好施,不知道活命了多少人,不過現在也落魄了,都沒幾個人知道了,連家產都變賣沒了。”
提到這個,這流民嘆息著,似乎也有些復雜。
如今這個天殺的世道,活命都成了奢求。
天災人禍,朝廷壓榨,奴兵劫掠,流寇襲殺。
不過戰馬上,閻長夜卻愈發激動。
十幾日來的風餐露宿,舉步維艱,為的不正是見到族人嗎?
傍晚,夕陽璀璨中,在流民的帶領下,閻長夜終于看到了四個字。
閻家分祠!
古老的宅子看起來并不奢華,老院子甚至還帶著幾分荒蕪,墻外斑駁脫落,門庭破舊,連牌匾都帶著一絲腐朽,石墻上生出了青苔。
不過閻長夜仍是很激動,不自覺地攥緊了拳頭。
五房在這里定居,大概是萬歷十五年,如今崇禎十五年,過去了五十五年,看起來也荒涼了不少。
這一刻,閻長夜翻身落地。
張岱看著激動的閻長夜,也有些感嘆。
想到這一路險象環生,步履維艱,幾次遭遇暴民,土匪截殺,太不容易了。
若非閻長夜數度廝殺,恐怕他們也沒有今日。
身著黑袍的閻長夜露出一身戰甲,目光灼灼,邁步上前,高呼出聲。
“閻家不肖子孫,第三十三代閻家子孫閻應祗長子閻長夜,今日至此,尋根溯源,認祖歸宗!”
隨著中氣十足的聲音遠遠傳出。
老宅子內,有人驚呼,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