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自己,贏別人
最新章節
- 第39章 不拋棄,不放棄——用堅持贏得勝利(3)
- 第38章 不拋棄,不放棄——用堅持贏得勝利(2)
- 第37章 不拋棄,不放棄——用堅持贏得勝利(1)
- 第36章 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結——用溝通化解隔膜(2)
- 第35章 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結——用溝通化解隔膜(1)
- 第34章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用忍耐迎來機遇(2)
第1章 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1)
打倒你真正的敵人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并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然后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只是輸給了自己。”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后后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后,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
后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作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斗的對象。其實,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揮,那才是最頑強的敵人。
人生在世,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一般人得意忘形,失意時自暴自棄;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霉。惟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從然身不自在,卻能心得自在,才算戰勝自己。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性都是有弱點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戰勝別人,超越別人,凡事都要比別人強。心理學家告誡我們: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于是,同伴把槍遞給傷員,再三吩咐:“槍里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后,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傷員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里只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受傷的戰士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后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余溫的尸體……
那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嘆息之余不免警醒: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只要你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就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這世界誰能真正打敗你?唯有你自己。
我們奮斗在人生的旅程中,與天斗、與人斗,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然而很多時候,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天災人禍,面對爾虞我詐,是我們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
成功的秘訣就是“戰勝自己”四個字
這是一個關于美國聯合保險公司董事長克里蒙·史東先生的故事:
克里蒙·史東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很孝順,看著母親一個人那么辛苦的為家奔波勞累,他很難過,于是他從小就去幫人打零工來補貼家用。
他曾經賣過報紙。有一次,他進了一家飯館里準備叫賣報紙時,被老板給趕出來了。然而,他一點也沒有放棄,他趁著飯館老板沒有注意他的時候,他又偷偷地跑了進去。
但是,還是被老板發現了,老板這次可不像上次那樣,這次老板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克里蒙·史東當時很小,雖然被踢了一腳,感覺很痛卻并沒有哭,只是拿起了手中的報紙,又一次跑進了飯館里。飯館里的客戶都看見了這個十分有勇氣的小男孩,都為他在老板面前說情,讓老板給他行個方便。于是,他便在飯館里叫賣了起來。
克里蒙·史東雖然感覺到身上很痛,但是自己的口袋里卻裝滿了錢。克里蒙·史東從小就表現出了頑強的意志與上進心,越是遇到困難他就會越努力,從不會對自己沒有信心,如果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會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完成目標,絕對不會放棄!
上中學的時候,克里蒙·史東便做起了保險業,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他一開始也是遇到了和小時候賣報紙一樣的情況。然而,他自己很懂得調節自己,他抱著做了又不會損失什么,可能還會令自己學到有益的經驗的態度,鼓起了勇氣,再一次走向第一次被人趕出來的大樓。他肯定自己一定能成功。終于,他再沒有被趕出來,而是很順利的走進了大樓里的每一間辦公室。
雖然憑著自我肯定、自我鼓勵的精神進了大樓,但是一天才做了兩份保險,這成績對于推銷員來說算是失敗的。對于他個人來說,有收獲總比沒有收獲好吧!在這個推銷的過程中,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第二天,他賣出了五份保險;第三天,他賣出了七份。就這樣他在20歲時,自己創立了一個保險經紀公司,在開業時候,他就在大街上賣出了公司里的第一分保險。
此后,他不斷提高自己推銷的記錄,有一次還創下了四分鐘成交一份保險的奇跡。
克里蒙·史東,他真正成功的秘訣是“戰勝自己”四個字。
的確如此,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能戰勝自己,如果能對遇到的困難都用堅定而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那你從中一定會受益。
因此,不要對你身邊的人產生抱怨,只有用意志去掌握命運,才能去管好自己的人生。
失敗了不能放棄,只有重新站起來,你才會看到成功的機會!這是克里蒙·史東在遇到困難時所采取的態度,同時也是在告訴人們成功的秘訣,那就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一定可以做到自己想象中的任何事情。
如果第一步就跌倒了,只要能站起來,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必在乎第一步敗的有多慘,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將會讓你發現你的實力比你想象的還強。
失敗的心理往往是從自己心中開始的
穆罕默德·阿里,美國職業拳擊運動員,有“拳王”之稱。1981年阿里告別拳壇,一年后,40歲的他被確診患帕金森氏癥,并出現了語言和行動上的障礙。但他永不屈服的精神鼓勵他站了起來,并擔當了聯合國和平大使,經常拖著病體前往戰亂與沖突地區,倡導和解,呼吁和平。世人在為這種精神折服的同時,也對是什么一直支撐著阿里,讓他有了無數的勝利,而后來又會戰勝恐怖的病癥感到驚奇。其中的答案在阿里的自述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釋。
在阿里的人生信條中,一直支撐他取得勝利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決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
在無數的拳擊比賽中,阿里始終把自己看做是最強大的,只要自己相信自己會勝利,那么,沒有人會擊敗我。這種信念,在他12歲的時候已經形成。在阿里的自述中有這樣一段:
我在12歲的時候是個愛說大話的人,讓父母感到很頭痛。我穿著“金手套”夾克亂逛,趾高氣揚,說大話,進行拳擊攻防練習。那時是20世紀50年代,我喜歡說大話,當時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人們認為年輕黑人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是在我去摔跤場觀看戈爾熱·喬治(戈爾熱·喬治,美國職業摔跤運動員,將摔跤與表演相結合,成功取得票房佳績——編者注)表演前后。他當時是個大人物,一位白人摔跤手,更多的時間是在摔跤場上進行表演而不是真正進行摔跤比賽。他著盛裝出場,不斷地拿觀眾打趣。“不要弄亂我漂亮的頭發,我很可愛。”他一邊說一邊神氣活現地在舞臺上走過來走過去。他披著一件很大的紅色斗篷,黃色的頭發吹得高高的。“不要弄亂我漂亮的頭發,”他反復地嚷著,觀眾則發出一陣陣噓聲。我當時注意到摔跤場里座無虛席。觀眾噓得越厲害,他賣出去的票就越多。
我回家后更加趾高氣揚,更加自吹自擂,更加愛說大話了。我可憐的父母感到更加不安了。我在對假想的對手練習拳擊的時候總愛說:“我將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直到現在,我自己的公司就叫G.O.A.T.公司,意思是“最出色的”公司。我在12歲時就知道我將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
在我的每一場業余拳擊比賽中,我總是機動防守、猛擊對方并最后獲勝。我拍著胸脯,吹噓自己多么出色,我一直都知道,我就是知道,我比戈爾熱·喬治可愛得多。我還知道,我能比那個摔跤手賣出更多的票。
我并不孤獨,很多同學都參加學校拳擊訓練,我們總是談論成為下屆拳擊冠軍。有一位教師認為我是個說大話的人。她看不起我們,好像很討厭我們這些自信心十足的拳擊手。她根本不相信我們的潛力。我一直認為她是那種沒有頭腦的人。有一天我們正在走廊里比劃著拳擊姿勢,她走過來,眼睛直盯著我說:“你永遠不會有出息的。”
17歲的時候,我在路易斯維爾戴上了金手套。第二年,我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我成了全世界最出色的拳擊手!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進那位教師上課的教室。我問她:“還記得你說我永遠不會有出息的話嗎?”
她看著我,一副吃驚的樣子。
“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我一邊說一邊抓著系金牌的綢帶在她面前晃動。“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說完就把金牌放進口袋,然后頭也不回地走出那間教室。那個懷疑我潛力的教師使我發誓要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我在12歲時就知道我會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
追憶阿里某些特點,他的生活與言談給我們啟示。他并沒有貯藏任何過去的東西——既沒有在他的辦公室里存留,也沒有在他的記憶里保存。他對未來一無設想——既沒有考慮他該為別人做些什么,也沒有打算讓別人為他做些什么。
他曾經說:“我決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我遇見一些強壯粗野的人,可我在他們面前缺少應變的技巧。他們認為他們已經打敗了我。此事公之于眾,發表在雜志上。我就以這種方式被打敗了,在所有人的眼中失敗了,可能就輸在十幾行不同的報紙消息上。有關我的傳說表明我已負債累累,收支虧空很大,并且因此趕走了我的對手。我的國家情況可能不太妙。我們這些人都有些病態,丑惡,卑賤,而且名聲不好。我的孩子情況可能會更糟。我看來也在失信于我的朋友和顧客。這就是說,在所有經歷過的對抗中,我一直未能真正武裝起來,以便對付那場特殊的比賽。于是我被歷史擊敗了。可是我知道,一直知道,我決沒有輸給別人,甚至都未曾打過那場比賽。當我的時刻到來之時,我一定會奮起迎戰,并且擊敗對手。”
有個名人說過:“一個人在比較了自己與別人的力量和弱點之后,如果仍然看不出差別的話,那么他將很容易被他的敵人打敗。”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你的一生會出現無數個對手,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向你挑戰,但到了最后,失敗的心理往往是從自己心中開始的。
成功者總是選擇自己拯救自己
有兩個人同時到醫院去看病,并且分別拍了x光片,其中一個原本就生了大病,得了癌癥,另一個只是做例行的健康檢查。
但是由于醫生取錯了照片,結果給了他們相反的診斷,那一位病況不佳的人,聽到身體已恢復,滿心歡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居然真的完全康復了。
而另一位本來沒病的人,經過醫生的宣判,內心起了很大的恐懼,整天焦慮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氣,意志消沉,抵抗力也跟著減弱,結果還真的生了重病。
看到這則故事,真的是哭笑不得,因心理壓力而得重病的人是該怨醫生呢還是怨自己?烏斯蒂諾夫曾經說過:“自認命中注定逃不出心靈監獄的人,會把布置牢房當作惟一的工作。”以為自己得了癌癥,于是便陷入不治之癥的恐慌中,腦子里考慮得更多的是“后事”,哪里還有心思尋開心,結果被自己打敗。而真的癌癥患者卻用樂觀的力量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自己。
更多的時候,人們不是敗給外界,而是敗給自己。俗話說“哀莫大于心死”,絕望和悲觀是死亡的代名詞,只有挑戰自我,永不言敗者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戰勝自己就是最大的勝利。與其說是戰勝了疾病,不如說是戰勝了自己。
在不斷的生活斗爭中,每一個人都會陷入成功與失敗的旋渦中,在不斷掙扎與抗爭中,成功者選擇自己拯救自己,失敗者信任神會眷顧他,當他這個信念與現實不符時,最終他會選擇自我迷茫。
只有你自己才是左右成敗的關鍵
一個喜歡淘氣的男孩,他的父親有一個養雞場。有一天,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里偷了一只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來孵。小鷹就在一群小雞里出生、長大,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么。
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發現了與伙伴們的不同。它內心里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雞!”但是,它一直沒有采取行動。直到有一天,當小鷹看到一只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它突然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感覺到胸膛里心正猛烈地跳著。
它抬頭看著老鷹,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像它一樣飛在藍天上。”它展開雙翅,雖然它從來沒有飛過,但它內心有著飛翔的力量和天性。終于,它先飛到一座矮山頂上,又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后沖上藍天,到達了高山的頂峰。它終于證實,自己是一只鷹!
看了這個故事后,也許你會說:“我已經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來就是鷹,不是雞,它才能夠飛翔。而我,也許本來就是一只雞,是一個平凡的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來。”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來!這是事實,而且,這是問題嚴重的事實,那就是我們只把自己釘在自我期望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