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見,就活得有力量
元朝大臣、著名的理學家許衡,小時候曾經跟著一群小朋友到荒郊野外去追逐、游玩。
大家都玩得很瘋狂,由于正值大熱天,不久就覺得口渴,這個時候,剛好看見路旁有一棵梨樹,于是,大家便又爭相前去搶食梨子。
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口水直流的時候,忽然發現只有許衡安安靜靜地坐在樹下,并沒有參加搶梨大戰。
有人就很納悶地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梨子,他卻淡淡地回答說:“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隨便摘。”
許衡這么說,大家都不以為然,直覺得掃興,還紛紛回嘴說:“現在是什么時期?兵荒馬亂,很多人家死的死、逃的逃,這只不過是一棵沒有主人的梨樹而已,為什么不能摘來吃?不吃白不吃,未免太傻了吧!”
許衡有點惱怒,立刻一本正經地回答說:“這棵梨樹或許真的沒有主人,可是我們的心,難道也沒有個主嗎?一定要隨心所欲偷吃不是屬于自己的東西嗎?”
許衡小小年紀,講出這番老成、難懂的話,不要說那班小朋友聽得莫名其妙,即使成年人聽到了,也要嗤之以鼻。結局,當然是大家把他當做怪物,一哄而散,不理他了。
“心有主見”是維持一個人格調的一項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人都只有“成見”,而少有“主見”,所以難有吸引人的“特質”。當然,“主見”若只是偏見與固執己見,那必然也不會討人喜歡。
“主見”來自自身對生命意義的思索與定調,如何為人生的軌跡安下坐標,對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要什么,不要什么,都有一定的看法。這樣的人生,或許無關好壞,卻容易顯現非凡的特色。
許衡從小即有如此深刻的“哲學思維”傾向,難怪長大后能夠成就大學問,名留青史。
心中有主見,走在人生的路途,就比較可能有為有守,顯現剛強壯麗的生命情調。
心中無主見,則較容易隨著外在環境與自身的欲望流動,顯現出焦躁不安的生命情調,或許外表看似剛強,事實上內心的世界卻脆弱不堪!
有主見,就活得有力量,不是嗎?
自制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
安大略湖的一位著名的主教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伙計,他在商店里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克制”這個術語在村里引起了議論,這有點不平常。這引起了小伙子們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們的思考。這自然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
“能閱讀嗎?孩子。”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小伙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他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后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小伙子手上,上面印著他答應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腳邊。這太過分了。男孩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由于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男孩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讀錯了。當然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商人打發了70個男孩。終于,有個男孩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
商人很高興。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商人問:“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男孩回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么,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你告訴過我要不停頓的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里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點鐘來,你每周的工資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發展前途。”男孩的最終發展的確如商人所說。
這個故事說明了堅強的意志對把握人生機會的重要性。
克制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太多的人會因某種喜好,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這可以解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別。克制住自己!要學會自我克制!這是指品格的力量。要有克服困難的意志。能夠駕馭自己的人,比征服了一座城池的人還要偉大。是“意志”造就強者,造就機遇,造就成功。
管好自己才能更優秀
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的創始人齊瓦勃出生在農村,只接受過很短暫的在校教育。15歲那年,因為家里很窮,他只好去做了一名馬夫。但是,齊瓦勃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時刻尋找自己發展的機會。
3年后,齊瓦勃到鋼鐵大王卡耐基管理的一個建筑工地做工。齊瓦勃剛踏進工地時,就對自己的工作做了計劃,這個計劃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
當別人在工作中抱怨工作累、工資低,并因此對工作心懷不滿,或者在工作的時間趁著老板不在,就開始聊天、賭博時,齊瓦勃卻十分認真地自學建筑知識。
每當此時,都會有很多同事諷刺他,但齊瓦勃并不在意,只是說:“我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我是在為理想和前途而打工。”
一天晚上,同事們坐在一起聊天,只有齊瓦勃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看書。此時,公司的經理來工地檢查,發現作為一名工人的齊瓦勃竟然在看書,十分好奇,便走近想看看他在看什么書,結果又發現旁邊齊瓦勃的筆記,經理拿過筆記本,漫不經心地翻看了幾頁之后,什么都沒說就走了。
第二天,經理把齊瓦勃叫到了辦公室問:“你為什么學那些東西?”
齊瓦勃回答:“據我觀察,公司里的打工者并不少,主要缺少的是有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與管理者,對嗎?”經理對他說的話感到很震驚,但還是點點頭。
“我不想做沒有什么價值的人,我希望成為公司所倚重的人才,而不是可以隨時更換的苦力。我只有認真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斷提高,我只有使自己的工作產生的價值超過所得到的薪水,我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公司的重視,才能有自己發展的機會。”
這次談話,使經理永遠記住了他——一個擁有十分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苦力”。不久,他將這位有著偉大追求的“苦力”升職為經理。那個時候齊瓦勃只有25歲!一個似乎還不能承擔責任的年齡!
后來,齊瓦勃經過努力,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鋼鐵公司,為美國創造出驚人的效益,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人生的輝煌。
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因素并不是智商、溝通技巧、組織力等,而是一種有目標、有計劃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習慣。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養成一種自我計劃與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不會在不得志時墮落下去,因為這種人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希望,并極力約束自己、排除干擾、痛下苦功,為迎接自己人生的轉機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這樣的人沒有理由不成功。畢竟,一個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習慣,才是決定這個人能否取得成就的最關鍵因素。
“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
“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
孫敬是東漢時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為了讀好書,經常會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里,每天從早到晚地讀書,常常忘記了睡覺和吃飯。當身體疲倦得想睡覺時,他怕影響到學習,于是找來一根繩子,一端系在自己的頭發上,一端系在房梁上。如果他想睡覺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拉著頭發,疼痛會使他清醒起來,繼續讀書。
蘇秦是戰國時代的縱橫家。由于年輕時學問不多,到許多地方做事都不受別人重視。就連家人也瞧不起他。這一切使他很受刺激。于是蘇秦下定決心,一定要以讀書來改變自己。蘇秦經常讀書到深夜,他也有一套對付想睡覺的辦法。他找來一把錐子,如果犯困時,就會用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就會使自己迅速清醒過來,繼續讀書。
這種自律的精神一直是后來讀書人走向成功的明燈,也必將為今天的我們以及后人帶來某種啟示。
沒有自律,就不會有成功。自律不僅是一個人獲得成長的基礎,也是超越別人的先決條件。一個人一旦能管好自己,不僅能使其工作規范化、條理化;而且還能準確把握做事的分寸,使事情往理想的方向發展,獲得超出預期的效果。
如果你因為看到某人被你“管理”得很好,而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領導力時,請仔細觀察那個人,他其實只是自己在管理自己。
每一位成功者都是一個善于管理自己的人,想要獲得成功,首先就必須懂得管理自己。
珍惜時間的價值
一個在拉奧尼·維拉書店的門廳徘徊了一個小時的男子問道:“那本書要多少錢?”
店員回答道:“1美元。”
“要1美元!”那個徘徊了很長時間的人驚呼道,“你能便宜一點嗎?”
“沒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這是他得到的回答。
這個頗有購買欲望的人又盯了一會兒那本書,然后問道:“維拉先生在嗎?”
“是的,”店員回答說,“他正忙于印刷間的工作。”
“哦,我想見一見他。”這個男子堅持道。
書店的老板維拉被叫了出來,陌生人再一次問:“請問那本書的最低價是多少,維拉先生?”
“1.25美元。”維拉看著買書男子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1.25美元!怎么會這樣子呢,剛才你的店員說只要1美元。”
“沒錯,”維拉說道,“可是你還耽誤了我的時間,這個損失比1美元要大得多。”
這個男子看起來非常詫異,但是,為了盡快結束這場由他自己引起的談判,他再次問道:“好吧,那么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吧。”
“1.5美元。”維拉回答說。
“1.5美元!天哪,剛才你自己不是說了只要1.25美元嗎?”
“是的,”維拉平靜地回答道,“可是到現在,我因此所耽誤的工作和喪失的價值要遠遠大于1.5美元。”
這個男子默不作聲地把錢放在了柜臺上,拿起書本離開了書店。從維拉這位深諳時間價值的書店主人身上,他得到了一個有益的教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價值。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
想要實現生命最大價值的人,必須在年輕時完善自我。浪費時間和精力,讓機遇白白溜走,往往會導致最大的人生悲劇,也是痛苦和失敗的主要根源。很多人對錢財極其吝嗇,但對自己的體力、腦力和時間卻極不珍惜。他們經常熬夜,不在乎必要的睡眠時間,也很不注意有規律地用餐,認為休假簡直就是浪費寶貴的時間。這樣的人終將受到體力不支和職業生涯縮短的懲罰。
要合理統籌時間
下面是微軟公司軟件工程師查理先生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有一天,查理夫婦來找比爾·蓋茨,向他請教一些家庭管理問題。他們夫妻養育了七個孩子,家里又忙又亂,太太一天忙到晚都忙不過來,變得脾氣暴躁,心情變得很壞,身體精神都瀕臨崩潰。而那位先生呢?他回家就好像是上戰場,感受不到半點家庭樂趣。
比爾·蓋茨于是告訴那位先生說:“你們的困難癥結是因為你的太太工作太過勞累,她出盡全力也做不清家務。你雇個傭人幫她吧!”
椐比爾·蓋茨所知: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很不錯,別說雇一個傭人,就算兩三個也不成問題。
當他向夫妻二人提出這個建議時,立刻遭到了查理太太反對:“不行。我不許別人來照顧我的丈夫和孩子。”
比爾·蓋茨耐心地向她做說服工作,反復地向她解釋說她現在沒有能力照顧他們,講得率直點,她那種有心無力反而正在折磨她所愛的人。
后來,夫妻二人接受了比爾·蓋茨的建議,雇了個傭人——太太輕松多了,丈夫也得到安慰,孩子們也快樂了。
做事要有方法,這樣你才能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使人生更有價值。
比爾·蓋茨說:每天都有許多事來到我的面前,我不可能一一把所有的事做完,但又不能把那些事置之不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學會了“安排”,就是把一些事讓他人去做。
有時我們認為萬事非我不可,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不肯放手,不肯找人來取代,不曉得怎樣委派,使自己忙得顧了東顧不了西,不能理智地面對困難,不能果斷地把握機會……結果只能是忙、忙、忙,到頭來是忙來忙去一場空。
成功者的習慣
麥克德·艾爾是艾墨爾肥料工廠的廠長,他之所以由一個速記員而走向自己事業的頂峰,便是因為他能做非他分內所應做的工作。麥克德·艾爾最初在一個懶惰的經理手下做事,麥克德是一個十分心細的人,他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很注意觀察廠里的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老板阿穆爾先生的個人喜好。
于是,機會終于來了。
有一次,懶惰的經理叫麥克德·艾爾替自己編一本阿穆爾先生前往歐洲時用的密碼電報書。于是,這位經理的懶惰,終于使麥克德·艾爾擁有了做事的機會。一般人編電碼都是隨便編幾張紙就了事,麥克德·艾爾卻不一樣,他是將這些電碼編成了一本小小的書,用打字機很清楚地打出來,然后裝訂成一本精美的小書。
阿穆爾先生仔細地看了看電報密碼本,然后對經理說:“這大概不是你做的。”
經理只好戰戰栗栗地回答:“是……麥克德……”
阿穆爾先生立即命令:“你叫他到我這里來。”
幾天后,麥克德便在廠里獨自擁有了一間辦公室。
又過了幾天,他便代替自己的頂頭上司也就是那位經理的職位了。
從麥克德小小的成功中,你不難看出,如果他當初不有所準備,沒有他平日里的踏實做事和細心的觀察,是不會有這樣好的成功的。
機遇有其存在的客觀條件,它是自然界的環境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互作用的必然產物。所以,年輕人應該優化自己的主觀條件,加強自身素質,提高自身的膽識,強化與客觀環境的互動,這樣,就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機遇。
要時刻尋找機會;在機會降臨時要果斷、及時地把握它;當機會握在手中時要善于充分利用它并去爭取成功——這是成功者必備的三種重要習慣。
最重要的事首先做
教授上課時拿來一個瓦罐和一個裝滿石頭的盤子,他把石頭一塊塊放進罐子里,直到不能放為止。他問:這個罐子是不是放滿了?
“是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是真的嗎?”教授又拿出一盤沙子,他把沙子倒進罐子,沙子流入大小石塊之之間的縫隙里。
接著,教授又問道:“這次罐子滿了沒有?”
“沒有”,學生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很好”,教授拎來一桶水,然后把水倒進了罐子。然后他指著這個裝著石頭、沙子和水的混合物的罐子又問大家:看了剛才的實驗有什么啟示呢?
有人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愿意鉆,總還是有的。
教授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問大家:“如果我不先放那些大石頭,而是那些小石頭,沙子或水,那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如果那樣的話,那些大石頭就無法放進去。”
教授講完后,下課鈴聲也響了。
這才是問題關鍵之所在。我們只有先把大石頭放進去,才可以在空隙里放進許多小石頭、沙子和水。同樣道理,我們在管理時間的時候也應該這樣,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即能給我們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最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事。
管理你自己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