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斌是個很迷信的人,聽到貓頭鷹的叫聲,臉色立刻變了,剛才那一臉的興奮也一掃而光,代之為沮喪,還痛苦得流下淚來。客人們忙問韋斌:“您怎么了?”韋斌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看來我要走霉運了,可憐我上有老,下有小,唉!”說著,更加傷心了,禁不住哭出聲來。客人們也被韋斌的話傳染了,都沒了興致,再想想大唐目前的景況,真的是要沒好日子過了。李泌看到這些,哈哈大笑,說:“大家不要傷心,別人都認為夜貓子的叫聲是厄運的前兆,如果我們把它當作吉祥的聲音來聽,不就沒什么可值得傷心的了。大家都試著這么想,別怕它的叫聲,痛痛快快地喝酒聊天!”
客人們經李泌這么一說,都慢慢好了起來,開始把貓頭鷹的叫聲當作吉祥的聲音,甚至還盼望它叫,于是,整個夜晚大家都感到過得很愉快。
在很多人眼中,夜貓子的叫聲是不祥的征兆,現代人也有這種想法,其實則不然,貓頭鷹是一種益鳥,它能幫助農民除害。但是,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人們在面對生活中許多普通的現象時,往往會用迷信的觀點來判斷,這其實是非常可笑的行為。
李泌相信自己對未來的把握,面對“不祥之兆”,他灑脫,甚至把它當作一種享受。可是,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像韋斌一樣,就會疑神疑鬼,凡事都往壞處想。這樣做不但不會給你帶來好心情,而且長此以往,也會造就你消極的個性,最終難成大業。
自信還要求我們培養自己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確心態,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不會被外界的事務所左右,才不會患得患失,喪失自己對人生的信念,最終磨掉自己的理想信念,丟掉支撐著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前進的自信。
做自己的命運之神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著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說:“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也許,神是偉大的,但神會給我們什么呢?
我們祈求力量,神便給我們困難去克服,使我們變得強壯……
我們祈求智慧,神便給出問題讓我們去解決……
我們祈求成功,神便給我們大腦和強健的肌肉……
我們祈求勇氣,神便設置障礙讓我們去克服……
我們祈求愛,神便指引我們去幫助需要關愛的人……
我們祈求榮耀,神便給我們創造榮耀的機會……
從神那里,我們沒有得到任何我們祈求的東西,但卻得到了所有必須具備的東西。然后,我們需要做的是:毫無畏懼地生活,直面所有的障礙和困境,并充滿信心地去克服!
所以,人才是自己的命運之神!
永遠地相信自己,這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了,那么你離成功已經不遠了。
“皮鞋”的由來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赤著雙腳走路。
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家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雖然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
一位聰明的仆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什么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么多頭牛,花費那么多金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
國王聽了很驚訝,但也當下領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納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的確,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則較為容易。與其改變全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將自己的雙腳包起來”。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做法,以抵御外來的侵襲。當自己改變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著改變了。因此,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么第一個必須改變的就是自己。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對自己缺乏信心,就什么事也做不成。正所謂: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會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不要被權威左右
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在指揮演奏時,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認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地說明樂譜沒有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
面對著一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臺上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在發現樂譜錯誤并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
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終因趨同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則不然,因此,他在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中摘取了桂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信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這不僅僅是掌握相當的知識,還需要再堅持一下的毅力和勇氣。在強者面前,堅持己見,需要很大的勇氣,不要隨隨便便地就否定了自己,只要是自己確信的,就不怕是在誰的腳下,都要有勇氣和底氣大聲說出來!
每秒擺一下
這是一則關于三只小鐘的故事。
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被放在了兩只舊鐘當中。兩只舊鐘“嘀答”、“嘀答”有條不紊地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只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開始工作了。可是很擔心你在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之后,恐怕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鐘吃驚不已,“要我做這么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只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鐘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小鐘將信將疑,“如果是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鐘很輕松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有時候,穿梭在人海車流中,看那霓虹閃爍,走走停停,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兒時的夢想不知何時已蕩然遠去,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們不知所措,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夢想成真,而成功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個月之后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該做些什么,按部就班地努力去完成它,就像那只鐘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不去多想別的什么,心態平和一些,再平和一些,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合格的助手
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里,一位年輕護土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而且是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專家的助手。
復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女護土突然嚴肅地盯著外科專家說:“大夫,我們用的12塊紗布,您只取出11塊。”
“我已經都取出來了。”專家斷言道:“我相信自己的記憶力。立即開始縫合傷口。”女護土高聲阻止,“不,不準縫合!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現在只取出了11塊。”
外科專家不理睬她,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傷口。”
女護士毫不示弱,她幾乎大聲叫起來:“醫生,您不能這樣做!”
直到這時,外科專家冷漠的臉上才泛起一陣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心里緊握著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這位女士讓人欽佩!她的面前可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大夫,而且她只是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在權威的面前,她沒有隨隨便便地屈從,而是堅決地堅持自己的看法,她經受住了權威的考驗,也經受住了自己意志的考驗。我們所缺少的正是這份敢于和強者據理力爭的精神。
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但是你不能讓別人看不起你;你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利,但是你不能忘記自己的價值。
蘋果的香味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手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
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神,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讓每位學生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看到是蘋果,它就肯定有香味嗎?只要是權威說的,它就肯定沒錯嗎?
人的全部的尊嚴,其實就在于思想。我們往往犯這種錯誤,本來是一只假蘋果,卻都聞到了它的香味,難道是一種心理暗示?不,是我們迷信于權威,也是一種從眾心理作怪。但歸根結底,是我們不相信自己判斷。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
生命是自己的反射
有一個小男孩跟他的父親走在山中,小男孩不小心跌倒了,忍不住痛的大叫了一聲“哇……喔”。
但是令他吃驚的是,他聽到了一個聲音從山中的某處傳出來,重復他的聲音“哇……喔”。
他很好奇地大聲問:“你是誰?”
結果他得到的答案也是“你是誰?”
小男孩生氣了,大聲地吼著:“膽小鬼!”
這一次得到的答案也是“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