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要有“心機”
最新章節
- 第40章 看透人心不吃虧,細微之處見真情(3)
- 第39章 看透人心不吃虧,細微之處見真情(2)
- 第38章 看透人心不吃虧,細微之處見真情(1)
- 第37章 做人講誠信,誠信最能感化人(3)
- 第36章 做人講誠信,誠信最能感化人(2)
- 第35章 做人講誠信,誠信最能感化人(1)
第1章 前言
很多朋友對我編寫的《做人要有“心機”》很有感觸,也引起了他們對這人生論題的討論和反思。做人到底要不要有“心機”?這個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包括這本書的每一個讀者。在和朋友探討人生時,我是主張做人需要有一些心機的。我們知道,治國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計謀,下棋要有心計,而做人則要有“心機”。心機不完全等同于心計,心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謀略,而心計則是一種算計,是一種心眼,做人有心機,是讓你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講究方法,講究謀略,講究變通之道,以便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靈活機智地應對人情世故,游刃有余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做人要有心機,沒心機的人就像扛著榆木腦袋的木偶一樣,生活缺乏自主,任憑別人的安排和擺布。當然這里的心機不是害人之心,不是處心積慮算計別人之心,不是耍陰謀玩手段的欺詐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點的陰霾,這樣的人才是純粹的人。相反,專門玩弄權術,坑蒙拐騙,這樣的人最終自食惡果。在我們傳統的概念里,“心機”一直帶有灰暗色彩,其實,好與壞并不在于“心機”本身,而是在于人。就像一砒霜,有人用它下藥治病,有人用它下毒害人。關于“心機”不可片面視之。
做人有一點心機,是從生活中汲取了智慧。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礪,這樣的人始終純樸天然,沒有絲毫的心機可言。涉世歷久,人情世故經歷得多了,自然就會產生心機,因此心機也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
為人處世留一點心機,也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需要。心機不是用來害別人,卻是用來保護自己,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中的事情錯綜復雜,面對這樣的世界不留有心機,怎么能正當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另外,心機不僅僅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應該保有,在漫長人生旅途中對于自我也應該保有。人一方面在與這個世界交流,另一方面又在與自己交流。一個是“社會的我”,這個“我”要承擔社會責任,要與外界交往與外界溝通;另一個“我”是“個體的我”,這個“我”連接著自己的內心,負責汲取生活的經驗凝練生活的智慧。這個“個體的我”所留有的心機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和命運。
說一千道一萬,人最重要的是生存的權利,沒有生存權一切都無從談起。心機的存在是生存權得到保障的必然,說起來可能會覺得夸大其詞,細想想也不為過分。只有有心機的人,才會在各式各樣的危險和威脅中善存自己,使自己得以保全,不受傷害。
心機是輔助我們贏得美滿人生和生活的手段,它讓我們免受傷害,這樣的心機也是不可或缺的。
心機是謀略的一部分,善于謀劃的人都是有心機的人,但不要以為有心機就要算計別人,更多的時候,心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心機是智慧的流露,也是自保的象征,沒有心機的人會受到來自外界和自己的不同種類的傷害。人生在于謀劃,心機也可確保謀劃得以成功,只有這樣,人生才會不虛度,才會有所作為。
有智慧的人,心機不可少,也不可多,就要那么一點點。
在2004年,我的新書《做人要有“心機”》推出后,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讓那些“急于求成”的所謂的“文化人士”玩了一把“拿來主義”,當然他們看重的只是錢財。而有很多人給我寫信或者發郵件,問的都是關于人生的一些或困惑或迷茫的問題,我總是坦誠地和他們一起探討,在探討中,我和讀者都在成長,不僅是讀者,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那都是來自頓悟的一剎那。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把我和朋友們的所學所得再付梓出版。《做人要有“心機”全集》在原版的基礎上,用更理性、更深刻的思維去把這個論題擴展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而且增加了當前人們最關注的現象和問題,估計是目前最全面最中肯的書籍了,所以冠之以“全集”之名。
我衷心的希望,這本書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獲,可能你持有不同的意見,但只要能引起您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我認為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熱烈地希望和每一個讀者成為朋友。
呂叔春
2007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