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6章 附錄:詩人的面具——小海 李德武對話錄
- 第15章 德勒茲的紙牌
- 第14章 天才與瘋狂
- 第13章 上帝是一個藝術品
- 第12章 《豐饒的綠》:運用空間哲學解決當前的現實問題
- 第11章 面容與鏡像:對列維納斯哲學的多維呈現
第1章 序
李德武
莊子已逝,這意味著我們無論在哪里遇見莊子都是遇見鬼了。問題是,我們確實遇見了莊子,我們從不懷疑莊子的真偽,反而懷疑我們自己的真偽。好在莊子只有一個,其余自稱莊子的人都是“裝子”。
相反,荷爾德林有無數個,他太想完美,要做天地人神合一的人物,所以,天地不領情,人神不領情,他所熱愛的都不助他成功,結果他瘋了。世上有很多瘋子,要么太貪心,要么苛求完美。荷爾德林是為人類錯誤和貧乏而生的,若不是兩次世界大戰,人們也許早就把他忘了。我說荷爾德林是繞不過的,只因我們繞不過錯誤和貧乏。
克爾凱郭爾認為信仰是人無能的產物,費爾巴哈則將其歸結為人欲望的產物,這之間有很大不同。克爾凱郭爾認為人總有無能為力之時,這時他的希望和出路就只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不會絕望。但費爾巴哈認為上帝是人設計的一個藝術品,目的是用來滿足內心需要的,一旦需要滿足了,人們就會忘卻上帝。所以,人們對神的崇拜歸結為自我崇拜。信仰和宗教問題是不能辯論的,也是不能明說的,偏偏人們熱衷于去說。我想起那句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人希望通過思考尋求更好的出路,結果思考反而讓人自身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一悖論并沒有讓人放棄思考,人怎么能夠放棄思考呢?誰又能讓人放棄思考呢?人們從這一悖論中獲得啟示:思考本身為什么不能是快樂的?人一旦這樣想就把思考的注意力從思辨真理轉向感受思考過程,以及思考不確定的對象。這就讓思考進入“藝術”模式。德勒茲就是這樣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關于好玩的,似乎他就是為藝術而思的。和荷爾德林瘋掉不一樣,德勒茲在晚年選擇了跳樓自殺,這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他為我們開辟了那么多抵達游戲的路徑,自己卻走到了絕境。也許他符合克爾凱郭爾的診斷:缺乏信仰吧!
我在這樣一些哲學家中穿行,如同穿越一座座森林。每一位哲學家都具有人類不凡的思想和靈魂,他們開拓的思想空間都為人類世界打開嶄新的維度。在探尋這些哲學家思想奧秘的同時,我也看到每一種思想的局限性。特別是當我感覺多少了解了一個人思想奧秘的時候,我既歡喜又沮喪。歡喜的是我了解到了一位哲學家的偉大之處,沮喪的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局限。我不免暗自叨咕:如果我只了解一位哲學家,我會偏信真理;如果我了解更多的哲學家,我將放棄哲學。事實上我在進入哲學時也在隨時從哲學中退身而出,我每了解一位哲學家,就在心里和他完成一次告別。
偶爾,我也會寫一些“裝模作樣”的文字,比如《論幻象》《論西西弗斯》《論文人》,有時我也會好為人師,在青年人面前倚老賣老,賣弄學問,這些小把戲就當是我個人的缺陷保留著吧。我才不渴望完美呢!我也不希望掩飾自己的不足,如是而已。
小海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有約定,每個人有新書出版,書中都要有對方的名字和文章。在這本書里,我選擇了我們倆的一篇對話錄。這將成為我們之間友情的見證。
大千世界,我埋頭于一字一句。僅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