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什么是詩詞

文/月墨傾風

【本書須知】

本并不想以過于專業的角度來教如何寫詩詞,所以請各位不要過于在意,如有什么地方說錯了,還請指點斧正。

另外,在文中,有部分資料整理于網絡,同樣,我也會盡量用到足夠簡單直白的手法,為眾多愛好詩詞的小伙伴提供學習資料及寫作手法,讓大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便捷的了解詩詞,甚至學會寫詩詞。

好了,閑話我就不多說了,我們繼續往下看。

【什么是詩詞】

既然大家選擇點進來了,想必都是對詩詞有一定愛好的,那么從小到大一直讀詩、寫詩、愛詩的你是否想過。

到底什么是詩呢?

讓我們暫時忘記那些專業的用詞與角度,先來想一下接下來的下來的問題。

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詩詞?

從小到大,我們無論是因為主觀還是客觀的問題,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不少古詩詞。

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到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好像讀著讀著,背著背著,就不知不覺長大了。

可我們接觸過的那些詩詞,卻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里。

也許只待某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于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比如,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看見了某個漂亮的小姐姐,突然就想起了“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或者正處于熱戀時,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而不是:

“啊,我看見了桃花,桃花好好看啊”

“哇,這位小姐姐好漂亮啊,我好喜歡,好想上去要個微信啊。”

“啊,我今天好想你啊,真的超級超級想,就像你媽生你不告訴你那么想…”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們接著往下看。

詩,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的存在是古人存在過的證明,是生命燃燒后的痕跡。

也許現在還是有人不太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我相信,總有一天,總有一處風景,總有一種心情會讓你覺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詩才能形容。

我們終有一天,會知道什么叫“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的相思成疾。

我們終將明白什么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思鄉之情。

我們必定會懂得什么又是“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的苦澀無奈。

到了那一天,我們就會發現,之前不懂得那些詩,是因為沒有過詩人那樣的經歷和感受。

而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同一首詩詞的感悟也各不相同。

比如少年時,我們可能僅僅只是喜歡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美感。

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曾經歷愛情,還不曾許過廝守終生的諾言,所以更多的,是對愛情的一種追求以及向往,并無過多的感嘆。

而當我們真正經歷過愛情以后,大多卻早已陷入沉郁和傷感之中無法自拔,那時候的我們,或許才懂得了情究竟為何物了。

只是還不夠清醒和徹底。

年少時,喜歡它,可能僅僅只是因為夠簡單通俗以及文字夠美,可是成年以后的復雜,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替代當年的純粹與情深。

從前感悟不同,那是因為經歷不同,時間不對,人未至,雨未落,花未開。

我們沒能發現。

而多年后的某個時刻,某個場景,紛紛揚揚間,一句早就爛熟于心的詩句忽然直擊心靈。

仿佛收到一個傳遞了太久的禮物,當你拆開它時,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詩句帶來的感悟,也再不相同了。

不過,從古至今,雖然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但是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對家鄉的思念,對美好的期盼卻始終如一,我們和古人的精神鏈接并沒有斷裂。

靈魂相通的時刻,詩詞就是情感的載體,它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長河與古人對飲,與歷史同行。

我想看完這些,你已經對什么是詩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了,那讓我們繼續接著往下看。

不過,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建議轉跳到其他章節中,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因為本章對于如何寫詩,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好了,回到原題。

詩,它到底是什么?

其實這個問題,從古到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對詩歌下一個準確的概念,因為詩的生命力就在于沖破概念。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曾說:“一部詩歌的歷史,就是詩人中的強者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間而相互‘誤讀’對方的詩的歷史,是一部重新‘繪制地圖’的歷史。”

布魯姆認為拙劣的作家只會將前人奉為經典,優秀作家則與前人搏斗,只有像俄狄浦斯那樣殺死“父親”,他才能成功。這也就是布魯姆“原創論”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

如果你問一位詩學家“什么是詩”,就像你問一位美學家“什么是美”一樣,其實是很難得到滿意的回答的。

詩之所以難于定義,大概因為它是太屬于精神世界,太縹緲了,而且詩又有廣義與狹義的分別。

當詩的廣義與狹義攪在一起時,什么是詩就顯得更為紛紜復雜了。

海德格爾就不滿于把詩歸入文學,對“詩必在文學之中謀得其存在形式”不以為然。

這不免是偏頗之論,不過在我看來也正常,畢竟不是中國人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更何況國與國之間。

不過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對古代的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

其實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對與詩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就光以中國詩詞的發展史就可以看的出來。

從先秦其標志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到今天的近體詩為止。

其中,《詩經》和楚辭,是后世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共同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并駕齊驅、融匯發展的優秀傳統,并垂范于后世。

在他們那個朝代,桃之夭夭即為詩,風蕭蕭兮易水寒也為詩。

詩成熟于魏晉南北朝時代,不過留下的作品依舊不多,且以古體詩為主,僅有嵇康等人的作品。

東晉詩漸多,南朝文風絢爛,詩歌靡麗,大量用典,北朝詩歌樸素、有風骨,在這段時期產生了大量的詩評論,對詩的內容、思想、鑒賞產生了巨大作用。

南朝文人后來又提出了四聲說、八病說,對后來的詩歌創作、鑒賞產生巨大影響。

不過詩詞的正式興盛于唐朝,在古體詩的基礎之上,既傳承了古代樂符的風格,又在基礎之上得到創新,融入了詩韻,平仄等,使得詩詞正式定型。

而后到了宋朝,更是將詞文化達到了頂峰,所以今天才一直有唐詩宋詞的美譽。

看完這些,讓我們再次回到剛剛的那個問題

詩,它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詩,是中國文學體裁的一種,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真實的情感以及豐富的事物來表現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種文學產物。

我們作為初學者,大概了解一下這些就可以了。

在我看來,詩詞,它是作者為一草一木動了情,為清淡的文字染上了色彩,詩詞,就是情感的延伸,文字的升華。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說道,“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想,這或許就是對什么是詩最好得簡述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

詩詞,它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句子,凝練、精致,優美,高雅。

最重要的是,可以跨越時間與距離,及時的了解到對方的喜怒哀樂。

而讀詩懂詩的人,自有一份看破歲月的寵辱不驚與氣定神閑。

讀詩詞,其實就是在讀人生……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临颍县| 湖南省| 汶上县| 阆中市| 青河县| 盐山县| 浦东新区| 广宁县| 广南县| 台南市| 密山市| 莲花县| 赤城县| 汽车| 司法| 中江县| 张北县| 桐梓县| 宁都县| 丰镇市| 邯郸市| 合水县| 宜川县| 扶风县| 安仁县| 菏泽市| 罗城| 温宿县| 吉林市| 富蕴县| 襄樊市| 迁西县| 平度市| 若羌县| 安远县| 丰台区| 崇仁县| 泽库县| 肇州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