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管理
整個關鍵不在于政權,而在于管理。
(蘇)列寧:《列寧選集》
一提落后,多數人很自然就聯系到技術水平。實際上,比技術本身更為重要的是管理。
(美)張新明,引自《現代企業經營名言》
管理是一門科學,而領導是一種藝術。
(英)羅杰·福爾克:《漫談企業管理》
自動化時代的最大需要是管理。
(美)迪克·卡爾森:《現代管理——怎樣做一個好經理》
文化程度愈提高,生產愈近代化,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就愈增加。
(日)石川馨:《質量管理入門》
現時代可以說是經營管理的時代,或者說是有組織的時代。
(日)藤芳誠一:《經營管理論》
在當今高度競爭的市場中,具有管理的最佳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美)迪克·卡爾森:《現代管理——怎樣做一個好經理》
管理就是預測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制。
(法)亨利·法約爾:《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一定的人對所管的一定的工作的完全負責。
(蘇)列寧:《給安·伊·葉利和羅娃的便條》
管理工作是使利用資源的收益最優。
(美)彼得·德魯克
有什么樣的管理人員,就有什么樣的公司。
(英)羅杰·福爾克:《漫談企業管理》
未來是屬于知識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的。
(美)馬文·吉·沃爾夫:《日本經濟飛躍的秘訣》
“提高工作效率”是管理任務和目標中的主要項目之一。
(日)藤芳誠一:《經營管理論》
管理者的本分,在求工作之有效。
(美)彼得·德魯克:《有效的管理》
協調是管理的本質。
(美)哈羅德·孔茨、西里爾·奧唐奈:《管理學》
指揮組織各成員行動的管理概念好似一張隱去了形狀的網,它使組織凝聚成力量,以其職能來顯露自己的實體。
(美)卡斯特,引自《國外著名管理學家論管理》
經營管理無非就是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動員群眾的唯一辦法是同他們建立聯系。
(美)李·艾柯卡:《李·艾柯卡自傳》
世上沒有一本研究管理的著作敢于聲稱自己的看法是最后的定論。……管理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英)羅杰·福爾克:《漫談企業管理》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可以這么說,無論領導人多有手腕,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功,企業的將來歸根結底還是掌握在全體職員們的手中。說得夸張一點的話,主宰企業命運的,正是職員們!
(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
在那些優秀公司里,尊重個人是壓倒一切的主題。
(美)托馬斯·彼德斯:《探索企業成功之路》
領導干部應去掉權力意識,對下級要以誠相待。
(日)土光敏夫:《企業經營管理之道》
在企業里,如果所有的思考工作都由管理階層來做,企業就會遭到很大的危險。每一位員工都應該貢獻他的才智,基層員工對企業的貢獻更不應局限在簡單的例行工作上,我們要求每一位員工除了勞力之外,也必須勞心。
(日)盛田昭夫:《索尼與我》
要認識到,企業不僅僅是少數頭面人物的,同時也是全體職工的。而對高層管理者來說,時刻從“家庭”的角度來考慮企業的事情,盡力使企業健康發展,是他們應負的責任。
(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
在日本,一般認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就在于培育起與職員之間的健康的關系,在公司中產生出一種大家族式的整體觀念。換言之,就是要在職員中萌發出一種與領導者共命運的情感。在日本,最成功的企業,必定是一種命運共同體意識已深深植根于全體職員中的企業。
(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
社會的企業管理方式是勞動人民獲得解放的一個方面。勞動人民是有覺悟的生產者,通過勞動人民參加企業管理,使他們有權利和有義務承擔實際責任。
(阿爾及利亞)布邁丁:《阿爾及利亞國民憲章》
我非常討厭我們公司里某些高級管理人員頭腦中的自命不凡的意識,把職工看成阿斗,將自己視為百里挑一的人材,這是非常錯誤的。
(日)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
對部屬的最大尊重,乃在于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才能,委以重任。人總希望自己的勞動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而身負重任則最能造就人。誰拿得起一百斤就交給誰一百二十斤的擔子,以此激發人的創造力。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允許每一個人參與并使人人都有一種真正被信任的感覺,這已經成為今天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企業秘訣。
(法)查理斯·H·塔威爾
部下,是可供管理者借鑒的鏡子。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管理的主要目標應是保證雇主和每一個雇員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興旺發達。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
企業管理如同音樂一樣,既需要有高音,也需要有低音。
(美) R·帕斯卡爾、A·阿索斯:《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管理者好比是交響樂隊的指揮,通過他的努力、想象和指揮,使單個樂器融合為一幕精彩的音樂表演。
(美)彼得·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總是一種隨機制宜的,或因情況而異的管理。
(美)哈羅德·孔茨、西里爾·奧唐奈:《管理學》
想消滅大工業中的權威,就等于想消滅工業本身。
(德)恩格斯:《論權威》
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一樣,一個身體有兩個腦袋,就是個怪物,就難以生存。
(法)亨利·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
國有國風,家有家風。同樣,公司必須有公司的風氣。所謂公司的風氣,就是指公司的作風和傳統。與哪個人的主觀意識如何無關。它是公司長年培植起來的,如同人體的氣味一樣,浸透在公司全體職工的身上。
(日)宮木勇:《“松下”成功之路——人材的培養》
廠風同家風、民風一樣,是長年累月培植起來的一種文化遺產。
(日)花井正八,引自《現代日本經濟》
凡事都有規矩。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沉思錄》
制度帶有強制性,它雖然平凡但卻很有力。
(美) R·帕斯卡爾、A·阿索斯:《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任何規章都有某些例外,絕對通用的規章是沒有的。
(英)羅·伯頓:《憂郁癥剖析》
例外恰恰證明了規章的合理性。
(英)喬·拜倫:《書信和日記》
良好的管理制度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絕對必要的。先進的技術是昂貴的,假使沒有一個良好的管理制度,而想去應用這些新技術,那將是一種浪費。
(美)約翰·戴波爾
對于管理的所有職能來說,平衡原則是普遍適用的。
(美)哈里德·孔茨、西里爾·奧唐奈:《管理學》
現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務是應付變化。
(美)卡斯特:《組織與管理:系統與權變的方法》
自由、秩序與進步三足鼎立,群體生活才能平衡發展。
(日)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經營管理全集》
我對管理工作的唯一信條,便是“參與”。
(美)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
由參與、責任和分權等方式,來達到全面民主本質形態。
(美)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
集權與分權的正確平衡,就是在讓下級有充分靈活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實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英) J·C·丹耶:《工業管理》
公司首腦應將全部職權委讓給部下,把全部責任留給自己。
(日)土光敏夫:《經營管理之道》
沒有分層,就不能分析也不能管理。
(日)石川馨:《質量管理入門》
組織不良最常見、最嚴重的病癥,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鑄制一條最短的指揮鏈條。
(美)彼·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務實》
過多的層次可能就是尾大不掉的官僚體制的最大弊病。
(美)托馬斯·彼得斯:《探索企業成功之路》
最礙事的是那種機構過多的傾向,它造成了那種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所不能容忍的刻板僵化。
(美) F·拜倫,引自《探索企業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