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英雄起自青萍末
明月當空,寒風陣陣。
嘚噠、嘚噠~~
偏遠的山道上,傳來了細碎的馬蹄聲,一匹棗紅色的駿馬疾馳而過,馬背上馱著的,是一對中年父女,身上的衣衫甚是單薄。
那父親年約半百,須發雖然已是花白,但是面容如鐵,目光堅毅。他懷中的女童看著只有十二三歲,也是不哭不鬧,正面色平靜的抱著馬脖子。
父女身后,七八騎內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披甲壯漢正在緊緊追趕。
這山路不過是樵夫上山的小道,父女倆慌不識路,終是越騎越偏,眼看著遇到一處斷崖攔住去路,崖下滾滾的江水映著天上的明月,已是到了絕地。
父親將女兒抱下馬來,以衣帶縛在身后,緊了緊道:“若楠,抱好啦?!?
說罷,便背著女兒躍下了懸崖。
那些披甲騎士沒多久就追了上來,領頭的一人,身著紅色錦衣,容貌俊秀柔美,看著十分的年輕。
他看了看崖下,暗沉沉的殘枝山石,不見人跡。邊上的錦衣衛剛拿出繩索,就被他攔了下來。
“不必了,周桐這老兒不愧是外號‘鐵臂神猿’,這一手攀援速降的功夫,倒是使得不賴,走吧?!?
“可是那女童!”邊上的錦衣衛剛想開口,一聲冰涼刺骨的冷哼便讓他住了嘴。
眾人剛想轉身離去,崖下江中這時卻傳來一聲長喝: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就不勞煩曹總管多送了,那馬兒也隨我多年,還請您勞煩照顧了?!?
那領頭的曹總管聽了這話,輕笑一聲,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好像并不在意,然而他轉身卻拿過了屬下手中的鐵胎長弓,抽出一只烏木羽箭搭在了上面。
那把兩石的強弓被他拉得張滿,鋒銳的箭尖上纏繞著血紅色的真氣。只聽到“嘣”的一聲炸響,烏木羽箭劃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線,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曹總管射出這一箭之后,也不關心結果,把弓扔給手下,轉身就帶上了那匹馬,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益州蜀中四面環山,自古以來都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古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前朝“道宋”末年,有藩王在蜀中作亂,川蜀大地狼煙四起,連年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好好的一個天府之國都被禍害成了人間煉獄。
等到大明朝立國以后,明太祖歷時九年,滅“道宋”,驅“魔元”,終于混一宇內。到了明文帝時期,于民休養生息,川蜀大地才漸漸恢復了一些人氣。
蜀中樂山,乃是益州一處有名的地方,特別是一座樂山大佛,更是名傳天下。
這天清晨,旭日初升,樂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里薄霧籠罩,人間的煙火氣息充斥著每一個角落。
早起的農戶們匆匆扒過幾口早飯,便已經開始了下地勞作,他們需要趕在晌午之前就把田里的農活干完,畢竟這會才剛剛進入立秋時節,正午的陽光還是十分的毒辣。
在通往樂山村的小路上,兩個行人正背著包袱向著村子緩緩走來。
那領頭的老漢估摸著有四五十歲了,滄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看他太陽穴高高鼓起的樣子,應該是身懷有深厚的內功,不過這會他的臉色十分的蒼白,呼吸也很是短促,顯然是身體欠佳,還有著不輕的傷勢。
在老漢身邊跟著的,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女,她相貌普通,皮膚甚至還有點粗糙黝黑,一看就是江湖兒女。倒是她那雙劍眉和緊抿著的雙唇透露出一種堅毅的氣質,讓人一眼就記住了。
兩人來到村口,就見到路旁的大石頭上坐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頭一點、一點的,像是小雞吃米一樣,顯然是在打著瞌睡。
老漢見狀走上前去,對那少年輕輕喊道:“小兄弟,醒醒,我們想向你打聽點事兒?!?
那少年被這一喊,身子一抖,突然就驚醒了過來,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抬頭看了看面前的老漢和少女,像是想起了什么,立馬站了起來,一邊向二人拱手行禮,一邊問道:
“兩位可是周桐師伯和若楠師妹嗎?”
周桐點了點頭,回答道:“正是在下,怎么,小兄弟你認識我?”
這老漢正是被錦衣衛追趕的周桐,他自從江上逃脫之后,就一路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在這樂山遇見了一位好友,故此特來尋他。
少年見周桐點頭答應,不禁松了一口氣。
“晚輩趙燕,家師李非,他早上出門前特意囑咐了,讓我在此等候二位,還請周師伯隨我來吧。”
周桐聞言上下打量了一下趙燕,見他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大,長得普普通通的并不出眾,但一雙大眼睛靈動異常,給他增添了幾分聰慧機敏的感覺。
再看他身上穿著的青布衣衫,腰上斜插著的碧綠竹笛,還有那布滿厚繭的雙手,就是一副平常農家子弟的打扮,應當不是自己仇家派來的,于是點頭說道。
“那就有勞小兄弟了。”
趙燕聽了這話,忙說道:“不敢,不敢,師伯您客氣了。”
說完便開始在前方引路。
他們跟著趙燕走了沒一會,小姑娘若楠就聞到了絲絲縷縷的香氣,沁人心脾。隨著行走,這香氣也越來越濃郁,她舉目四顧,便發現自己等人已來到了一處茅舍前。
一顆高大的桂樹挺立在那茅舍院中,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茂密的枝葉間滿是淡黃色的小花,微風吹過,星星點點的花朵飄落下來,把一個普通的院子裝點出了幾分脫俗的意境。
桂花樹下臥著一只皮毛稀疏的老黃狗,還有七八只小雞正啄食著灑落的桂花,更是給院子增添了三分生趣。
趙燕將周桐父女引進屋后,請他倆上座,又從廚房里拿出了三副碗著,把事先蒸好的臘肉和炊餅端了上來。
這臘肉都是平日里村民們熏制的,特意贈予李非作為孩子們讀書的束脩(通“修”,學費的意思)。
一般村中的村民獵到獵物后都舍不得吃,而是把新鮮的肉類經過花椒、鹽巴和白酒的腌制,再用清香的柏樹枝小火溫熏,懸掛在房梁上,這樣過了一段時日,等到特殊的日子時就可以享用了。
吃的時候把臘肉用清水洗凈,切得薄薄的碼在盤中,上籠蒸熟,聞起來是醇香撲鼻,看著就十分誘人。
“師伯您和師妹先坐一會,吃點早點,老師一會便回來了?!?
周桐夾起片臘肉放入口中嘗了嘗,只覺得這肉咸淡適中,臘味濃郁,嚼起來也不像一般的臘肉那樣干、柴。這時趙燕又起身從后屋里端出了三碗豆花,幾碟子泡菜。
周若楠早起趕路,肚子里正餓著,這時聞著這誘人的香氣,就再也忍不住了。
她端起海碗,就看見雪白的豆花上面鋪著紅油油的辣子,堆著厚厚的一層咸菜、炸豌豆和油渣,還灑著碧綠的小蔥。
嘗上一口,炸過的豌豆和油渣咬起來咔擦作響,那酥脆的口感與豆花的細膩嫩滑交織在嘴中,味道麻辣鮮香,十分美味。
周若楠從未嘗過這種美食,呼嚕呼嚕的便吃了個底朝天。她吃完抬頭一看,就見到趙燕正望著自己。
趙燕見她看了過來,嘴角微揚,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這一笑倒把若楠的小臉笑得微微一紅,不過她瞬間又恢復如常,反而夸獎道:“我跟著爹爹闖蕩江湖多年,還是第一次吃到這種做法的豆花,小哥哥你手藝可真好?!?
“是嗎?你喜歡吃就好,這做吃的我可是最拿手了,這咸豆花也就我這有,別的地方你可吃不到?!?
趙燕見周若楠吃得歡喜,很是開心,于是又進里屋盛了一碗。
周桐一面吃著豆花,一面問道:“賢侄,你是這村里的人嗎?什么時候拜師的?”
趙燕放下手中碗筷答道:“是的,我祖籍就是在昌元(今重慶榮昌縣),家父是前朝的翰林學士,當年蒙元南下,他因為抵御外族守城不降,為國盡忠了。后來母親就帶著我回到蜀中,在這村里定居了下來。三年前老師來到村里,開了這家私塾,因為憐我是忠臣之后,所以叫我拜在他老人家門下。”
周桐聽了趙燕這番話,感其忠臣之后,如此身世,不禁唏噓。
幾人正說話間,忽然有一人從屋外走了進來,未見其人,就先聞其聲。
“大哥你們怎么這么早就來了?還好我安排了燕兒去接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