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命運的序曲
2010年春天,也就是在阿皌13歲那年,他經歷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轉折與變故:一天之內,他的父親不再是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也不再是他的母親了。
不過這個事情要想說的清楚明白,還要從頭說起。
1997年3月28日,阿皌誕生了。那個時候的阿皌其實還不叫阿皌,他的父母給他起的名字,叫蔣國祥。
蔣國祥誕生在一個普通農村的普通家庭里,擁有一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父母。蔣國祥生活的地方叫做二馬溝,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村莊。
總而言之,在蔣國祥前13年的短暫人生中,“普通”這個詞,就是他歲月中的主旋律。
二馬溝這個地方,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閉塞”。如果除了“閉塞”之外,還有什么能形容這個地方,那大概最適合的就是“保守”和“落后”了。
二馬溝的大部分村民們都被牢牢的禁錮在自己的土地上,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辭辛勞的耕耘著從祖上傳承下來的田地。地里的糧食和蔬菜長了一茬接著一茬,男女老少們子承父業(yè)的干了一代接著一代。
因為我們是農民,所以在地里刨食就是我們的本份,故土難離就是我們的情懷,從來沒有人對老祖宗定下的規(guī)矩質疑過。
只要生活還勉強過的去,誰又不希望落葉歸根呢?所以對于大部分農村家庭來說,只要沒到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舉家外出打工就難以生存的地步,那么“外出打工”這種事,一定是在確保了有人“在家務農”的基礎上才會考慮的。
但一塊地,一個人耕也是耕,十個人耕還是耕。一個人耕豐衣足食,兩個人耕勉強小康,三個人耕剛夠溫飽,四個人耕得過且過,五個人耕那就該青黃不接了。道理很簡單,人口越多,可分配的土地面積和所得到的糧食收成就會越少。
人口是在增長的,但是土地卻是有限的,現實是雷打不動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中國作為一個文化悠久能人輩出的農業(yè)大國,在這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沒聽說過有哪個聰明人能變出解決問題的戲法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想想其他的路子。比如說這一家有五個孩子,那么老大老二在家務農,老三學一門木匠鐵匠之類的手藝補貼家用,然后從老四那里,開始考慮“外出打工”這個選項,老五的話,年紀小招人疼,倘若是個學習的料子,那么在家里供得起的情況可以上個大學繼續(xù)深造。將來混的有出息了,往小了說可以讓家里人在村子里腰板硬朗昂頭挺胸揚眉吐氣,往大了說甚至可以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對于老蔣家來說,蔣國祥的爺爺一共生了四個兒子,所以原則上來說,改變命運的事情只能暫且擱置一下了,畢竟物質總是要高于生活的,餓著肚子當然要先吃飯,掙錢糊口才最要緊。
而蔣國祥的爹,正是在家里排行最小的那個,換句話說,剛好是那個可以考慮“外出打工”選項的老四。
其實老蔣家的經濟條件,在蔣老四前三個哥哥的努力下,早就不是那么捉襟見肘了。按理說只要是蔣老四喜歡,完全可以選擇繼續(xù)念書。
但遺憾的是蔣老四完全不是學習的材料,剛接受完九年的義務教育的他,初中畢業(yè)以后就念不下去了。于是家里只好急急忙忙的給蔣老四找了個出路,蔣老爺子親自出面,跟村里其他外出打工的街坊鄰居討了個人情,讓蔣老四跟著人家一起去大城市打工了。
蔣老四對于外出打工并不反感。因為對于生在土里長在地里的他來說,“大城市”的魅力是擋不住的。大城市對于他來說,就如同尋寶獵人的美夢中,總是出現的金碧輝煌卻又無人看守的宮殿一般,充滿了誘惑。
但是當尋寶獵人收拾好行囊滿心期待的踏上旅程之后,才發(fā)現那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并不是無人看守的。原來宮殿外有紅磚綠瓦壘砌的高墻,宮門前有全副武裝戒備森嚴的武士,宮殿里還有飛翔盤旋噴射火焰的惡龍。
這一切都讓蔣老四猝不及防。直到搬了一天磚頭,渾身滿是汗水和泥土混合物的蔣老四終于卸下疲憊像條死狗一樣躺在藍色鐵皮搭成的臨時建筑里時,他才終于認清了現實。
原來即便是到了大城市,像他這樣沒有任何競爭優(yōu)勢的農民工也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學歷搭成了紅磚綠瓦的高墻,包工頭就是守在宮門前的武士,那些資本家級別的承包商大老板就是看守著自己寶藏的惡龍。蔣老四來不及抬起頭見識這宮殿的金碧輝煌,就被人抽了幾鞭子,扔進了陰暗骯臟的下水道里,跪在地上彎著腰低著頭做起了最臟最苦最累最底層的工作。
或許從進城打工的第一天起,蔣老四的心就在滴血,但是他卻不曾哭泣過。他終于明白原來曾經擺在他眼前的“在家務農”“跟師傅學手藝”“努力學習改變命運”各種各樣的選項里,唯獨“外出打工”是最痛苦最難熬的。
但是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累也只能自己咽下。從那天起,只有包工頭心血來潮給他們改善伙食的時候,就著二兩肉包子喝下的那半瓶啤酒才是他唯一的慰藉。
即便如此,蔣老四也從來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能夠融入這座城市的機會。一個人拋棄了本份和情懷,獨自在充滿了陌生和疏離感的鋼筋水泥叢林里拼搏,是何等的孤獨和艱辛?但他覺得,或許人生本就應該那么艱難。那些一輩子固守在小村子里的人生活固然輕松,但是全家人里卻只有他,能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于是在蔣老四心里,深深扎根了一個念想,那就是結婚,生娃,讓自己的娃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讓自己的娃扎根到城市里,改變自己以及自己后代的命運。
為此,他心甘情愿付出任何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