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隨筆)里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脫靶的射手和射不到靶的射手一樣,都不算命中。
我對此話的理解就是:射不到靶意味著力道不足,而脫靶則是過度反倒過猶不及。
西方人崇尚理性,挖掘真相喜歡鉆牛角尖。有時候讀叔本華、佛洛依德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好像找到了靈魂的知音,恨不得一起跟他往地獄里跳。
而讀蒙田的書,按我的理解,他的思想以溫柔敦厚為教化,以中庸為和尚。與其他哲學家不同,懷疑論在他思想中不過是看問題的一個出發點。他懷疑的是教條,是俗世的偏見,是極端的狂熱,是對一切言之有理的事情做一番懷疑。但他不是徹底的懷疑論者,用他的話說:“徹底的懷疑論者容易對世事失去了信心與恒力。”
大概很多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隨著見聞增多,懷疑論就逐漸生成。總會有些人勸我們不要想太多,而事實上我破門真的可以這樣對困惑視而不見,慧根清凈萬念全消么?不去思索探究就真不見得不會有迷惘吧。
蒙田隨筆集吧
蒙田隨筆集吧
我對此話的理解就是:射不到靶意味著力道不足,而脫靶則是過度反倒過猶不及。
西方人崇尚理性,挖掘真相喜歡鉆牛角尖。有時候讀叔本華、佛洛依德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好像找到了靈魂的知音,恨不得一起跟他往地獄里跳。
而讀蒙田的書,按我的理解,他的思想以溫柔敦厚為教化,以中庸為和尚。與其他哲學家不同,懷疑論在他思想中不過是看問題的一個出發點。他懷疑的是教條,是俗世的偏見,是極端的狂熱,是對一切言之有理的事情做一番懷疑。但他不是徹底的懷疑論者,用他的話說:“徹底的懷疑論者容易對世事失去了信心與恒力。”
大概很多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隨著見聞增多,懷疑論就逐漸生成。總會有些人勸我們不要想太多,而事實上我破門真的可以這樣對困惑視而不見,慧根清凈萬念全消么?不去思索探究就真不見得不會有迷惘吧。
我們學習只是讓記憶裝滿,卻讓理解與意識空白。猶如鳥兒出去覓食,不嘗一嘗就銜了回來喂小鳥,我們的學究也從書本里搜集知識,只是掛在嘴邊,然后吐出來不管被風吹往哪里。
我喜歡從書籍中隨時摘錄我喜歡的警句名言,不是為了記住,我這人記性不好。
讀本書中大部分文章的人不是也在做同樣的事呢?
他在混沌亂世中指出人是這樣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必然有生老病死。人世中有險峻絕壁,也有綠野仙境。更明白昨天是今日的過去,明天是此時的延續。
“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這是神圣一般的絕對完美。”
“最美麗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為楷模,有條有理,不求奇跡,不思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