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序
我們在2018年5月和10月先后完成了日本俳句雙璧《這世界如露水般短暫:小林一茶俳句300》與《但愿呼我的名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的翻譯,不知是順自然之勢而行,或者大出自己意料之外,我們居然又接著動手做這本《夕顏:日本短歌400》。說意外是因為古往今來日本短歌名家輩出,過去多年我們雖略譯或深愛過一些短歌“大咖”之作,譬如小野小町、紫式部、和泉式部、西行法師、與謝野晶子(我們選譯、出版過她短歌集《亂發》)等,但有更多歌人是我們一直無緣一窺其妙或登堂入室的。此次或因對于聯結“漢字文化圈”里中、日兩大詩歌源泉的熱情與渴望仍在,居然連續三個多月,夜以繼日地進行這本日本短歌名作集的編選、翻譯和注釋工作,得以在今年開春后順利(也辛苦地)殺青成集。陳黎曾經和已故好友上田哲二博士,頗孤寂地合力選譯九十年前在臺灣的日本人所寫的短歌,以及八十年前生活在陳黎家鄉花蓮的日本人所寫的短歌、俳句,結集為《臺灣四季:日據時期臺灣短歌選》(2008)與《紫潮:日據時期花蓮短歌、俳句選》(2012)二書——連同近一年來筆耕而成的此三本日本古典短歌與俳句選,可算是寫詩、譯詩多年的陳黎獻給所敬愛的詩神的“東方土產”。
“短歌”(tanka)是近一千兩百年來日本最盛行的詩歌形式,由5—7—5—7—7,三十一音節構成,是和歌的一種。傳統上用以表達溫柔、渴望、憂郁等題材,每每是男女戀愛傳達情意之媒介。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選集《萬葉集》(約759年)收錄了4500首歌作,其中有百分之九十采用短歌的形式;第二古老的詩選《古今和歌集》(完成于905年)里的1100首詩作中,只有9首不是短歌。自醍醐天皇下令編纂《古今和歌集》,至十五世紀后花園天皇下令編輯而成的《新續古今和歌集》(1439年),共編有二十一本敕撰(天皇敕命編選)和歌集,短歌因此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這二十一本敕撰和歌集——簡稱“二十一代集”——由“八代集”和“十三代集”組成。“八代集”包括前述《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約951年)、《拾遺和歌集》(約1007年)、《后拾遺和歌集》(1086年)、《金葉和歌集》(1127年)、《詞花和歌集》(約1151年)、《千載和歌集》(1188年)、《新古今和歌集》(1205年);“十三代集”包括《新敕撰和歌集》(1235年)、《續后撰和歌集》(1251年)、《續古今和歌集》(1265年)、《續拾遺和歌集》(1278年)、《新后撰和歌集》(1303年)、《玉葉和歌集》(1312年)、《續千載和歌集》(1320年)、《續后拾遺和歌集》(1326年)、《風雅和歌集》(約1349年)、《新千載和歌集》(1359年)、《新拾遺和歌集》(1364年)、《新后拾遺和歌集》(1384年),以及前述的《新續古今和歌集》。其中前三本——《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拾遺和歌集》——又合稱為“三代集”。
《萬葉集》里除了短歌外,另有長歌(chōka,5—7—5—7…5—7—7)、旋頭歌(sedoka,5—7—7—5—7—7)、佛足石歌(bussokusekika,5—7—5—7—7—7),以及短連歌(tan-renga,5—7—5/7—7)等歌體。《萬葉集》全書中“短連歌”只有后面這一首,由5—7—5“長句”和7—7“短句”兩句構成,作者是一女尼與大伴家持:
佐保川の/水をせき上げて/植ゑし田を(尼)
刈る早稲は/ひとりなるべし(大伴家持)
引佐保川
之水啊,來
種田——
新米做成飯,
只夠一人餐
把女尼所作的此“短連歌”前半(5—7—5、十七音節)單獨取出,剛好就是后世一首俳句的樣子。
《萬葉集》編纂者大伴家持的父親、大宰帥大伴旅人,730年元月在其宰帥邸舉行了一場“梅花宴”,與會者每人詠歌一首,后收錄于《萬葉集》第五卷“雜歌”中,有題“梅花歌三十二首并序”,本書選譯了其中山上憶良與大伴旅人所寫的兩首。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發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出處恰為此組“梅花歌”之序文,真是美和、巧合!
這本《夕顏:日本短歌400》,顧名思義,自然是以“短歌”為翻譯、收錄的對象,但我們也選譯了幾首長歌與旋頭歌供大家參照。說是“400”,其實全書所錄和歌達四百二十多首——除了標出號碼的四百一十三首外,我們還附譯了多首短歌,以更充分呈現相關歌人歌風。比諸古往今來眾多歌人積累的龐大數量歌作,我們這本小書自然只是滄海一粟。但盼這一粟可以不俗,可以以小映大、情趣獨具地引讀者一探日本短歌諸般幽妙況味。
這四百多首短歌寫作時間跨越一千多年。從《萬葉集》中的天智天皇(626—672)到編輯《古今和歌集》的紀貫之(約872—945)的年代,這兩三百年間我們選了天智天皇、額田王、大津皇子、大伯皇女、柿本人麻呂、山部赤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大伴坂上郎女、笠女郎、大伴家持、僧正遍昭、小野小町、在原業平、紀貫之、伊勢等十七位歌人,以及《萬葉集》與《古今和歌集》里無名氏作者群的作品。從紀貫之到編輯《新古今和歌集》的藤原定家(1162—1241)這三百年間,我們選了齋宮女御、赤染衛門、紫式部、和泉式部、小式部內侍、西行法師、寂蓮法師、式子內親王、藤原定家等九位歌人。從藤原定家到江戶時代后期的良寬(1758—1831)這六百年間,篇幅之故,我們沒有選錄任何歌作——這中間恰好是一個俳句逐漸比和歌熱鬧的階段。良寬以后到齋藤茂吉(1882—1953)、石川啄木(1886—1912),就是讓我們耳目重又一新的日本近現代短歌革新運動風姿各異的多位健將了——這百余年間,我們選了良寬、大隈言道、橘曙覽、正岡子規、與謝野晶子、山川登美子、齋藤茂吉、前田夕暮、若山牧水、石川啄木等十位歌人。
從七世紀的天智天皇到二十世紀的石川啄木,這三十六位有“名”的作者就是我們嘗試提名的最新“古今三十六歌仙”——十四位女歌仙,加上二十二位男歌仙。
夕顏是與朝顏(牽牛花)、晝顏接力打卡露臉,在俳句詩人芭蕉眼中亮著夢幻般白色的綻放一夜之花;夕顏也是夕暮之顏,當晚霞滿天,當白日的疲勞、憂愁即將被詩、被夜歌、被愛兌換成滿天星光……
夕顏也許是(有情人間)一夕之言。夕顏也可能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之言。愛的言葉。日本或本日、本月,一年365天日日可讀、可喜的美的簡訊/短歌。
陳黎、張芬齡
2019年4月 臺灣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