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63評論第1章
你聽說了嗎?
李玉珍家的孩子生了。
男孩兒,女孩兒?
女孩兒。
“好”字湊全了,真是羨慕。
譚正梅正在星巴克喝著咖啡,微信“媽媽群”的消息一條接著一條發(fā)過來,譚正梅點開看,嘴角笑容上揚。李玉珍因為孩子孔修竹考上紹輝小學一時間在“媽媽群”里被活躍了起來,成了被關(guān)注的焦點。
不過這次跟孔修竹考上紹輝小學沒有關(guān)系,而是李玉珍家添女了。在這“好”字被無限羨煞的年代,李玉珍當之無愧成了同齡人當中的人生贏家。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譚正梅就屬于“近水樓臺”,李玉珍和譚正梅是舍友,畢業(yè)后連結(jié)婚照都是一起拍的,關(guān)系不是一般的好,而且李玉珍一直是譚正梅效仿的對象,育兒路上更是緊跟步伐,對李玉珍有種馬首是瞻的唯命是從。
這次孔修竹考上紹輝小學,譚正梅一直礙于李玉珍待產(chǎn)二胎,無暇提及讓李玉珍幫忙介紹自己的孩子馬承業(yè)進入SP機構(gòu)進行幼升小輔導學習的事情。李玉珍產(chǎn)女,剛好可以借這個機會獻個殷勤,順便把這事解決了。
在這里,有必要解釋兩個名詞。
第一個是:紹輝小學。這個小學是本市出了名的清北小學,清北小學的概念就是,進入這個小學后,發(fā)揮正常能直升紹輝中學,進入紹輝中學后,發(fā)揮正常能進清北,也被稱為傳聞中的“清北小學”。
第二個是:SP。SP是能把百分之八十的學員推入紹輝小學的輔導機構(gòu),這個機構(gòu)非常低調(diào),很少人聽說過這個機構(gòu),而且只接受考上紹輝小學的會員介紹,才收納新的學員,并且每年每個會員只能介紹一個。
譚正梅看了看時間,差不多到了下課的時間了,于是去“瘋狂鋼琴”接承業(yè),承業(yè)高興跑出來,抱著譚正梅:“媽媽,我的‘紐約芝士’呢?”
譚正梅把從星巴克打包出來的“紐約芝士”遞給承業(yè),還為插上星巴克新推出的茶飲——“藍莓星空”,承業(yè)一如往常吃得很開心。
“今天鋼琴課,開心嗎?”一邊走,譚正梅一邊問。
承業(yè)笑著用力點頭,馬承業(yè)今年五歲,鋼琴四級,這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最愛,每次坐在鋼琴前,他都能做到特別忘我的演奏,每次上完鋼琴課,承業(yè)都特別開心。
譚正梅碩士一畢業(yè)就嫁給了現(xiàn)在的老公馬錦碩,緊接著生子育兒,馬承業(yè)是她的全部,為他籌謀未來,計劃人生每一步就是她作為家庭主婦全部的工作,雖然有時候覺得累,但看到承業(yè)一點一滴的小成就,她特別滿足。
今天是星期天,鋼琴課作為承業(yè)最喜歡的興趣課,譚正梅作為壓軸結(jié)束這個禮拜的忙碌,上車的時候,譚正梅因為疲憊長舒了一口氣,帶娃就是打仗,時時刻刻都在準備戰(zhàn)斗著。
譚正梅剛把車開出商場的停車場,周桑榆就帶來了電話,輕快略帶尖銳的輕快聲音有種一掃疲憊的感覺。周桑榆問道:“承業(yè)媽媽,承業(yè)媽媽,修竹媽媽家添了個女兒的事情,知道吧?”
譚正梅微微笑,說道:“嗯,剛剛‘媽媽群’看到了。”這個“媽媽群”是準備考紹輝小學而聚集的媽媽群,凡事跟紹輝小學沾邊的事情都能掀起一陣巨浪。
周桑榆羨慕說道:“修竹媽媽真有福氣,兒子剛拿到紹輝小學的通知書,這又添了個女兒,真是人生贏家的典范。”
譚正梅:“你不是一心想要個女兒嘛,剛好可以趁這個機會請教一下。”
周桑榆驚訝捂嘴,略帶羞澀問道:“這種還能請教?”
隔著電話,譚正梅不懂周桑榆的羞澀,語氣一如既往說道:“你聽過HBG的產(chǎn)品沒有?一款日本產(chǎn)品,修竹媽媽之前好像用過,孩子沒生之前她自然不肯說,不過這都心想事成了,應(yīng)該也不會藏著掖著了。”
周桑榆驚訝站起身,“真的假的?真沒想到修竹媽媽會相信這些。”
聽周桑榆這么一說,譚正梅有點不高興,與其相信運氣,不如自己能掌控運氣,所以步步為營是她的信條,不過周桑榆是有口無心的人,說話常常不過腦子,譚正梅不想跟她計較,于是繼續(xù)說道:“聽說修竹那孩子這么優(yōu)秀,也是懷孕的時候修竹媽媽DHA補得好,所以有些事不能不信。”
聽到這里,周桑榆沒辦法淡然了,她的兒子余華清在她眼中確實不聰明,她開始懷疑:是不是養(yǎng)的太順其自然,導致自己孩子比同齡孩子落下很長一截?養(yǎng)孩子總是需要努力的,周桑榆笑著附和說:“是是是,有些事不能不信。”
聽到周桑榆已經(jīng)倒戈,譚正梅這才奔入主題:“人家滿月酒,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搶先表現(xiàn)表現(xiàn)?”譚正梅家不是那種富裕到隨手一揮小十萬連眼都不眨的家庭,再加上她需要把錢精打細算到自己孩子身上,所以這種場面的事情,需要家庭殷實的周桑榆家?guī)兔Α?
周桑榆和老公俞文杰是本地人,都是獨生子女,原生家庭殷實,兩口子又是雙職工,家底屬于想不起來花就存下來了。至于育兒,自打余華清出生,周桑榆休完產(chǎn)假,就把孩子丟給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輪流帶,自己和老公屬于周末探親般探望兒子,所以教育方面連早教都沒上,更是沒花上什么錢。
周桑榆他們家屬于錢掙了,娃的教育落下了,現(xiàn)在處于努力彌補中。之前聽譚正梅提過SP,這正是彌補的好時機,所以周桑榆此刻要緊靠譚正梅,以便她能從修竹媽媽那里拿到入場券后,能引他們家華清進SP,從而能進紹輝小學。
進入紹輝小學,才算是起跑線拉平了。
周桑榆家的孩子四歲,比承業(yè)小一歲。
周桑榆問:“要不要叫上雙胞胎的媽媽,方佑怡?他們家孩子不也五歲嘛,肯定有很多事請教。”
李玉珍和譚正梅是舍友,周桑榆老公和譚正梅老公是同事且譚正梅老公是周桑榆老公的領(lǐng)導,而方佑怡家和譚正梅家是門對門的關(guān)系,且和李玉珍有八竿子打得著的親戚,于是這四個女人周末常常一起喝下午茶,算是關(guān)系比較好的群體。
但譚正梅不喜歡方佑怡,方佑怡有種自帶光環(huán)的優(yōu)雅,雖然這種氣質(zhì)是家庭殷實帶來的,但是帶著這種氣質(zhì)看待譚正梅這種為孩子盡心盡力的樣子讓人很不舒服,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不過好在嫁得的男人是個奮青,而她又是接受過類似日本那種男尊女卑的思想,每次何晨陽領(lǐng)出方佑怡的時候,譚正梅作為局外人著實看得好笑,同時也有種人生其實挺公平的爽感。
“一個會員只能介紹一個家庭的孩子進入SP”的事情,譚正梅還沒來得及告訴周桑榆,這時候避免聲張,也就不能說了,“還是算了吧,觀念不一樣,操辦的時候鬧出矛盾,破壞了氣氛就不好了。”
譚正梅這么說了,周桑榆也沒多說什么。周桑榆挺理解譚正梅的努力,也挺理解方佑怡的佛系,反過來說,周桑榆挺不理解譚正梅為什么要拼命努力,也挺不理解方佑怡為什么過于佛系,想不明白的時候,周桑榆就不想了,時間精力有限。
李玉珍從月子中心歸來的那天,方佑怡才得知譚正梅和周桑榆為了李玉珍的歸來辦了個滿月酒,譚正梅還當著李玉珍的面,冠冕堂皇解釋:“嘉勝媽媽要照顧一對雙胞胎,一定沒時間沒精力,所以我和華清媽媽就自作主張辦了。”
方佑怡的雙胞胎都是兒子,明明不是什么錯事,卻總被同情的目光掃視,弄得方佑怡總會產(chǎn)生自己做錯了什么的心理,真是不明所以的社會心理。所以在譚正梅提及“一對雙胞胎”的時候,方佑怡如同斷片似的沒跟上談話的節(jié)奏。
李玉珍是過來人,女人之間的小心思她再懂不過了,但她懶得看表演,于是說道:“我累了,你們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