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9章 有情不是罪過,癡愛才生煩惱
- 第18章 像修行一樣去工作
- 第17章 與人和氣,處處都有善緣
- 第16章 惜福知足,擁有不如用有
- 第15章 勞生無了日,活在當下便是安好
- 第14章 隨緣自適,收放自如得坦然
第1章 前言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為了一些人和事生氣:當我們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被別人誤解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看到不順眼的做法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無法接受一些社會輿論時,我們會生氣;此外還會為塞車、為天氣、為股票、為別人的態度、為自己的遭遇等生出種種怒氣、悶氣、閑氣、怨氣、賭氣、小氣、窩囊氣,仿佛我們的人生總有生不完的氣。然而生了氣之后,問題就消失了嗎?不,生的氣越大,局面反而會更加惡化,甚至一發不可收拾。試想,如果禪師在聽說蘭花被毀后大發雷霆,對弟子嚴加苛責,他能挽回已經摔碎的蘭花嗎?不但不能,而且會嚴重損害他作為禪師的形象和弟子對他的尊敬之心。同樣,因生活遭受磨難而生氣的人,只會每天愁眉不展、更加窮困潦倒;因得不到升遷和重用而生氣的人,只會牢騷滿腹、惹得人人側目,以致完全失去被扶起來的可能性;因與別人話不投機而生氣的人,氣的是自己,傷的同樣是自己。
生氣讓我們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損失極大,不僅讓我們變得煩躁,而且使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狹窄。我們生活的質量取決于我們對生活是否有平和的態度,而生氣浪費了我們最寶貴的資本。生氣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擾亂我們的心境,惡化我們的人際關系,破壞我們的人生幸福,更為嚴重的是,生氣還是摧殘身體健康的罪魁禍首。生氣加速我們的衰老,是一種慢性的自殺方式。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氣水”,即把人在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做對比實驗。結果證實,生氣對人體危害極大。他把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淀后,無雜質、無顏色,清澈透明;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則為蛋白色;而生氣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為紫色。把“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鐘)會耗費大量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的都復雜,都更具毒性。實驗告訴我們:生氣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情緒,長期被這種情緒困擾可能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
恩需及時報,怨需常放開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話一點不假。中國人常說:“別動氣,動氣就損了精氣;別生氣,生氣就壞了元氣;別斗氣,斗氣就傷了和氣;宜忍氣,忍氣便能神氣。”其實,一切情緒都來源于我們自身,要知道,我們自己是一切情緒的創造者,沒有你的同意誰也別想讓你生氣。因此,與其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不如給別人臺階下,或者就當是過眼云煙,一笑了事罷了。這樣,既不傷害自己的身體,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人際關系,何樂而不為呢?在生氣之際,如果我們能套用禪師的話:“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結交朋友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談情說愛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做夫妻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活著的”,那么我們就會為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
不生氣具有正面的、令人積極進取的能量,能讓我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首先你要學會不生氣;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首先你要學會不生氣;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首先你要學會不生氣。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是每一個現代人必須要掌握的能力。誰不能做到這一點,誰就無法承受現代生活的高壓力,更無法創造美好的人生。這本《不生氣的智慧》詳盡分析了生氣對人生各個方面的危害,如阻礙事業發展、影響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緒無止境地蔓延、喪失積極進取的勇氣等等,同時闡述了遠離生氣的各種方法,講授了不生氣的智慧,是一部幫助個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優秀心靈讀本。不生氣,從閱讀本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