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8評論第1章 美聯邦使命
“一個機構是一個人影響力的延伸。”如果的確如此,那么在摩根財團,這個具有早期影響力的人就是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和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Morgan,簡稱J·S·摩根),喬治·皮博迪是摩根財團的創始人,他創辦了皮博迪公司,并且成功地把朱尼厄斯·摩根吸納進來,從此以后,皮博迪—摩根的金融大廈在英倫大地上迅速拔地而起,不久以后他們的金融王朝快速超越了羅斯柴爾德和巴林。當喬治·皮博迪逐漸老去,朱尼厄斯·摩根抓住時機,把皮博迪公司易名為JS摩根公司,作為摩根財團始祖,他第一次把“摩根”家族姓氏刻在了世界金融發展的里程碑上。在這里,喬治·皮博迪和朱尼厄斯·摩根將從塵封的歷史中鮮活地走出來。沿著摩根財團的財富血脈,帶領我們重踏他們的風云歷程……00第一章偉大的吝嗇鬼要追溯摩根財團的悠久歷史,不得不從一位大人物開始。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關于他的人生檔案。姓名:喬治·皮博迪(1795~1875)籍貫:美國馬薩諸塞州性別:男簡歷:40歲之前生活在美國,成功的干貨商;40歲之后生活在英國,成功的投資商。
性格:和許多全憑刻苦擺脫困難的人一樣,很傲氣卻沒有安全感,總是點數自己年輕時代受到過的傷害。有點內斂,偶爾還有點害羞。成就1:沒有摩根家族的血脈,卻是摩根財團的創始人。成就2:美國人民最親愛的“喬治叔叔”。在百無聊賴的蠻荒時代,喬治叔叔的誠信品格就像一把法力強大的魔杖,使美國獲得了大筆貸款,讓癱瘓的美國經濟又站了起來,并且能夠蹣跚行走。成就3:傳說沒有一個名分上的老婆,卻有成群的兒女。(瞧瞧,大人物這獨特的創意人生!)1835年,喬治·皮博迪40歲,小有成就。頭發整齊地向后梳理過去,油光可鑒,矮胖滾圓的身材上一整套英國紳士的打扮。摩根財團的歷史扉頁就從他這里,從這一年徐徐翻開了。那時候,美國正經歷著一段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全國各行各業都飽受“新經濟泡沫”帶來的傷害。美國國內許多銀行閉門謝客,紛紛停止了一切交易,導致許多企業不是餓死就是渴死,真可謂尸橫遍野,僥幸保住性命的也是垂頭喪氣、氣息奄奄。整個國家就像工廠里所有的機器戛然而止一樣,一下子鴉雀無聲,死氣沉沉。
在此前,政府依靠國際貸款(主要是來自英國倫敦)大張旗鼓地進行國家建設,瘋狂地建設鐵路、公路、運河等基礎設施,幻想把美國建設得美美的,而且還可以趁機大撈一把。但是對這些新鮮玩意兒,人們卻不領情不買賬,要我免費使用,樂此不疲;想要我掏錢,“沒門兒——!我還是先照顧我的這張嘴巴吧,人都快餓死了,還有心情消費這些破玩意兒?”美國借錢卻還不起,終究“淪落風塵”,墮落成了國際上臭名昭著的頭號無信譽的大流氓。當時,如果有一個英國人深夜站在倫敦塔橋上振臂高呼:“蒼天啊,美國人就是大騙子,借了我的錢不還啊!”一定會有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來不及穿褲頭就跑出來響應:“你跟我一樣啊,我們簡直是同病相憐啊,堅決再不相信美國人,堅決不再借錢給美國人了!我們一起想辦法要回我們的錢吧!”皮博迪和他的兩位同事作為美國政府的特派要員(皮博迪擔任小組長),就是在這個節骨眼兒雄赳赳、氣昂昂地踏上了英倫大地。
他們此行的任務有兩個:第一,救救美國的信譽,把沾染著屎的美國臉面盡其所能地清洗清洗(相當于起了個掃把的作用)!第二,求求這幫歐洲的銀行家,想辦法再弄點兒別的貸款。他們再怎么樣也不能見死不救吧?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生計問題啊!那時候,倫敦是整個世界的資本保險庫,就是閑錢最多的地方,像巴林、羅斯柴爾德等大名鼎鼎的公司,均駐扎在這里。嘿,這些大公司那個高深莫測哦!時時刻刻保持著帝王般的威嚴,門口不掛牌子,也絕不主動招攬業務,堅決要求客戶與其建立獨家業務關系。歐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政治家們常常謙卑地成群結隊排在他們的門前,像討飯的喪家犬一般,搖著尾巴點著腦袋,低頭哈腰地乞求:“先生,行行好,行行好,懇請您今天放點款吧!”“先生,您再考慮考慮,我們還是有一些資質的。”
可見,要敲開這些公司的大門,已經很不容易,要想拉到貸款,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可愛的皮大叔啊,實在令人佩服,整個美國唯有你能擔此重任吧?可想而知,你當時是多么能干的人物呢!皮博迪懷著一顆愛國的心,斷斷續續,步步為營,堅持在英國待了兩年。第一年,四處找關系,締結人脈,熟悉熟悉環境。跟現在開拓市場的思路是一樣的,但是那可是在兩百年前的英國哦,能夠胸懷此種謀略實屬相當了得。為增加他的影響力,所有在政治界啊、經濟界啊有頭有面的人,都是他頂禮膜拜的佛。他匍匐磕頭、起身作揖,那股虔誠勁兒,天地為之動容。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終于在英國建立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關系網絡。第二年,通過小金融公司的逐步拉攏牽線,他終于與大型財團建立了關系。真誠的愛國情懷總是如涓涓小溪一樣從他的眼神中流淌出來,澆灌著那些異族人的心扉,給這些“鐵石心腸”的銀行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他那股虔誠勁兒讓這些銀行家們也感覺非常受用。終于有一天,皮博迪邀請到了英國的幾十位有頭有面的銀行家參加宴會。
在皮博迪的人生中,那場面,估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言聽計從地滿足了他們所有的刁難和要求,當然弄幾個漂亮妞兒說說俏皮話啊,陪陪酒啊,唱唱歌啊,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從古到今,這些就是最基本的公關技巧了。皮博迪當然也能駕輕就熟。一般人吃飽了,喝足了,玩爽了嘴巴就會立即變軟,但是這些銀行家的嘴巴可真是硬呢!就像鴨嘴巴,身子骨頭都可以稀巴爛,嘴巴卻不容易軟,無論老皮怎么軟打硬磨也改變不了這些大銀行家們對美國的“錯誤”認識。他們盯著酒酣耳熱的皮博迪,攤攤手,聳聳肩高傲而又夸張地搖了搖頭,像對著一個活的玩具抑揚頓挫地嘆息:“哎呀,老皮啊,就憑美國人的信用,還想讓我們借錢給馬里蘭州?這可是太不可思議的事情啊!當死心則死心吧!”“啊——還要給美國人借錢?除非我腦袋出了問題!”要說美國人精明就精明在這里,善于知人善任,知道哪兒有刀起刀落,就會想辦法在那兒放一塊兒質地非常良好的墊板。想想也是,要弄到一筆錢,受點侮辱又怕什么呢?皮博迪具有當好墊板的優秀品質。無論是身處冷嘲熱諷還是熏天臭氣中,他始終謙遜和藹。
他微笑著,笑容像盛開的桃花(大概,中國的笑面虎就是這種概念吧),滿含深情地說道:“目前的經濟危機是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不光是美國經濟才出現這種窘況。美國人不是騙子,心眼是善良的,他們只是暫時受到了危難,想兌現卻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罷了。如果因為是乞丐就判斷他不講信譽,心眼也不善良,好像也無根據啊!”皮博迪心里很清楚,面前坐著的銀行家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以前借款給美國的,第二類是以前沒有借款給美國的。兩類人兩種不同的心態,第一類人現在進退兩難,他們知道如果不借錢那么前面的借款也收不回,他們現在其實也不敢得罪我老皮。他們也是本次公關的重點;第二類家伙現在很難爭取,咱應該節省精力,把他們暫時先晾在一邊兒去。又有一位銀行家高昂著腦袋,陰陽怪氣地說:“啊?老皮先生,貸款有風險的啊,我們已經很后悔當初借錢給你們了。”
皮博迪立即溫文爾雅地威脅說:“我的銀行家先生們,如果如今你們不給我們貸款,那么以前的貸款風險就會更大呀,你們只有繼續為美國提供新的貸款,讓我們完成未竟的投資,然后才能有收益,才能保證以前的貸款能夠得到償還啊。大家現在都坐在同一條船上,我們只有齊心協力朝著一個方向劃才能上岸,大家各自打自己的算盤,這船就只能在海里打轉,早晚被風浪掀翻!”這些“金錢大佬”當然不是傻子,于是他們又不得不撥出800萬美元貸款給馬里蘭州,以求得到全額還款。很多英國人對皮博迪豎起大拇指,贊道:“老皮,真了不起啊,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了這筆錢”。
其實,也可以說是“英國人為自己垂死的企圖借出了這筆錢”。道理就像個過家家的游戲,你給我一塊錢,如果你再給我一塊錢,那么我可能還給你兩塊,說不準還有點兒利息哦;如果你不再給我一塊錢,那么前面的一塊錢也不還你!你能怎么樣!?皮博迪的聰明是教會英國人在那種狀況下加速地認同自己并懂得了這個道理。后來,皮博迪為糾正英國人的“美國人都見錢眼開”的偏見,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馬里蘭州應付給他的6萬美元的傭金。在那個時候,6萬美元可是個驚人的天文數字,誰有誰就是大財主!閉目想一想,吸引力有多么大啊,但是皮博迪卻硬是抵御了這種誘惑。皮博迪因此得到了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共同賞識。這番經歷,也奠定了皮博迪在倫敦落腳生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