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跌跌撞撞地成長
- 摩根財團之皮爾龐特的隱權力
- 翔鴻
- 4219字
- 2013-08-02 19:28:13
皮爾龐特專制的父親朱尼厄斯決心把他的事業傳遞給子孫,認為這是自己的神圣使命。所以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皮爾龐特,從一出生就自然成了這個家族希望的承載。年輕的皮爾龐特看起來就像一塊“廢鐵”,朱尼厄斯就是這塊“廢鐵”火候強勁的鍛造房。千錘百煉,望其成型成器。摩根家族的優秀人物,往往是社會秩序的衛士,至少約瑟夫、朱尼厄斯、皮爾龐特、杰克均是如此。他們有顯著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兩者皆因為生活過于富足和奢靡。父親為皮爾龐特的事業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皮爾龐特從父親那里繼承了財富也繼承了可貴的遺訓和經驗。摩根家訓經過一個世紀的沉淀,匯集成了所謂的摩根哲學,成了現在不少職業投資經理人熱捧的教材。“五月花號指的是一條船的名字,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五月花號”載重約180噸,長27米,曾經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而且,還在該船上制定了所謂的《五月花號公約》,它的到來往往被視為美國現代歷史的開端。”在普利茅斯登陸16年后,摩根家族在美國的第一代人邁爾斯,從英國威爾士遷移到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
當然,那時候還沒有斯普林菲爾德市的說法,斯普林菲爾德只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它位于康涅狄格河河谷,依山傍水,看起來還挺不錯。當年,邁爾斯僅20歲。邁爾斯在與不斷遷移來的移民爭奪中,有幸搶奪了近200畝的大片土地,這片土地后來一直由摩根家族占有,直到19世紀40年代。邁爾斯無疑很優秀也很強悍,善于在陌生的地方打開局面。他參加了一個探險團體,可想而知這種探險團體在那種人跡罕至而不受法律約束的地方會有什么意義,會做些什么勾當。這個團體肯定是因幻想財富而生,為占有財富而存。如果你覺得他們可能是占山為王的綠林強盜也不足為過。邁爾斯在這個團體中當上了二大王,并且不久后在剛成立的鎮機構中擔任總管,類如現今的鎮長之類。康涅狄格河的河口是片美麗的地方,雨量充沛,林木參天,花草葳蕤,也難怪有移民紛至沓來,短短的幾年已經吸引了不少的移民,有愛爾蘭人、德國人、波蘭人、捷克人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地域的人們遷移到一起,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因此也造就了斯普林菲爾德地區的高度文明。
大概是因為大家都有“我也是移民”的感覺吧,這里一度還成為美國最安全、最溫馨的“避風良港”。距離斯普林菲爾德市最近的城市就是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哈特福德市距離紐約也只有四十公里路程。作為紐約的一座衛星城,這兒的金融業一直很發達,被公認為是美國保險業的發源地。這給摩根家族發財致富提供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良機。1817年,邁爾斯請辭公職,舉家沿著康涅狄格河遷移到了下游的哈特福德市(后來,哈特福德市一直被叫做摩根家族的故鄉)。這時候,摩根家族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朱尼厄斯的父親叫約瑟夫,出生在1780年,隨著美國經濟從農耕畜牧業向商業逐漸轉化,約瑟夫“鯉魚跳農門”,不再從事農田耕種和飼養牲口。約瑟夫從父親那兒繼承了15萬美元(在當時看來,15萬美元是個很大的數目),變賣掉了二百畝的農場。雖然資本還不算多,但是也足以支持他跨入剛剛興起的商業界。當時的美國社會,雷同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時期,人們的思想慢慢冰河開化, 他們也逐漸嘗到了從事商業的甜頭,于是小鎮上、公路邊的小店小鋪也多起來了。隨著商業的逐漸繁榮,一種新的市鎮和市鎮文化逐漸形成。
約瑟夫看清楚了這一苗頭所孕育的商機,他先是興辦了酒店,生意不是一般的興旺,等積累了足夠的錢以后,他開始廣泛地投資項目,比如成立保險公司、組建銀行、投資鐵路和輪船,等等。走運的是,約瑟夫就像一位趕上時代潮流的暴發戶,他的大部分公司經營得相當成功,財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約瑟夫是摩根家族闖蕩商界的第一代,他的思想和創業實踐,對家族后輩無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819年,這是摩根家族轉折的關鍵一年。聰明睿智的約瑟夫投資組建了埃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在當時,哈特福德市的保險公司也僅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而且規模都很小。埃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家。組建保險公司的程序遠遠比現在要簡單,只要大家同意為將來的風險承擔賠償責任,就可以在股東名冊上簽名,成為股東,然后就可以掛羊頭賣狗肉地招攬生意了,就可以賺取投保者的投保費用。如果不發生火災,那火災保險業務就是無本生意,經營成本相當低。
基本上都是些程序化的事情,就是點點錢宣傳宣傳保險多么多么有價值,點錢講話是人都會!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2月,紐約突發了一場特大火災,整個紐約頃刻之間濃煙滾滾,成了一片火海。大火燒毀了600多座建筑物,導致了大量的人員死亡。埃特納公司的投資者哪兒經過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啊!原計劃鋌而走險地賺一把,誰知道偏偏發生了大火災,這怎么得了啊!股東們整天哭天抹淚,鬼哭狼嚎,“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就是傾家蕩產也賠不起了!“怎么辦啊?怎么辦啊?完了,這下可全部玩完了啊!”大家擁擠在約瑟夫的旅館里恨不得把股東名冊扯碎,個個急得滿頭大汗,搶首頓足地抱怨著:“當初如果不在花名冊上簽字就太好了,真是追悔莫及啊!”鼠輩鼠膽自然難成大業。臨危不亂者看到的是火光沖天中的希冀。大部分投資者都想只要有人能承擔責任,他們就會自動放棄所持有的股份。約瑟夫也不計較這些“能一起吃粥不能一起種谷”的伙伴們的劣性,他決定通通買下他們的股份,承擔起相應的賠償責任。“為了能按約付清保險賠償費用,就是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約瑟夫斬釘截鐵地說,為聽從他的人定下了處理這件事的基調。
其中也有一兩個人很欣賞約瑟夫的膽量、信用和謀略,決定和約瑟夫搏一搏。他們想盡辦法,湊夠了賠償費用,并按合同要求按時結算了賠償款。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誓死”講信譽的埃特納公司從此聲名鵲起,而且立即得到了明顯的收益。新的投保者絡繹不絕,而且投保費用比原來高出了好幾倍!后來埃特納公司的市值從當初的15萬美元連續攀升直到兩年后的400萬美元。從此以后,約瑟夫在產品、資本市場如履平地,沒有他做不成的買賣。約瑟夫就像一代天之驕子似的好不威風!約瑟夫的投資領域開始不斷拓展,地域也不再局限于哈特福德市,但是大部分項目仍然限制在輪船、鐵路、橋梁以及運河等領域。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暴發戶的英俊小兒子,拿著畢業證書,從街角的陽光中瀟灑地走過來了。他就是朱尼厄斯·摩根。朱尼厄斯·摩根當時16歲,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在父親的安排下,到波士頓去給一位銀行家當辦事員。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家族的男子的相貌一般都是相當的出眾(女子卻并不怎么樣),瘦高的身材,深遠而智慧的眼神兒,讓不少女孩子都失魂落魄。
幾乎大部分人都經過了這么一個認識朱尼厄斯的過程:“咦,誰家的帥哥呀?”找來找去,終于有個知情者說:“哎呀呀,你不知道嗎?那是大財主摩根家的。”約瑟夫還是希望兒子從事商業,以便他后繼有人。朱尼厄斯在波士頓學藝5年,便摩拳擦掌地在紐約的華爾街40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名字叫摩根—凱徹姆公司。華爾街天生就是為投機者建立的,在那個時候,華爾街的投機者已經相當的瘋狂和著名。朱尼厄斯的第一個公司存續的時間相當短暫,就像剛剛放入大海中的一葉小舟,船夫還沒有來得及回身,小舟已經被大浪卷入了海底。雖然胸懷大志,但是也應該識時務!朱尼厄斯想:目前來看,華爾街還沒有我的地盤啊。但是,他的心思卻永遠地留在了紐約的華爾街,他向岳父大人咬牙切齒地保證,一旦機會成熟,他會再回到華爾街的。1836年,朱尼厄斯和馬瑟在哈特福特市成立了另一個公司——摩根—馬瑟公司,從事干貨買賣。
朱尼厄斯事業的開拓,并不像父親當初那么一帆風順,摩根—馬瑟公司試水伊始就遇到了大麻煩。19世紀30年代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膨脹,聲勢兇猛,搞得整個美國為之顫抖,民眾人心惶惶,苦不聊生。隨后出現了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摩根—馬瑟的干貨公司就像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顛簸的小船,隨時都有可能葬身海底。朱尼厄斯考慮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晝夜思忖對策:“馬瑟先生,經濟危機的威脅正一步一步向我們逼近,目前,客戶拖欠貸款是我們最大的危險,我必須要出動了,再不出動怕是會出大亂子了!”朱尼厄斯主動請纓,馬瑟也正有此意,他認為這時候能夠挑起重任的只有朱尼厄斯了。朱尼厄斯不得不到南部去收繳一些存在風險的貸款。成敗在此一舉,如果能夠成功,摩根—馬瑟公司才有望存續;如果不成功,公司肯定要成為這次經濟危機的犧牲品。
朱尼厄斯證明自己才能的時候到了!朱尼厄斯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這風雨飄搖的年月中誕生的,他就是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即后來大名鼎鼎的JP.摩根。朱尼厄斯南下兩個月,發誓不收繳完欠款,不把欠款存放安全,絕對不返回哈特福德基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有所閃失這些血汗錢都有可能付諸東流,妻兒老小、養家糊口以后靠什么呀?經濟危機進一步瘋狂蔓延,所有的銀行都停止了貨幣的支付業務,這讓馬瑟和朱尼厄斯·摩根急得火燒眉毛,來來回回直跺腳。朱尼厄斯想到了一個無可奈何的策略:“南方棉花生產得不錯,實在不行,我就要求債務人用棉花作為抵償。”“但是現在棉花的銷售仍然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啊!”馬瑟憂心忡忡地說。“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這是目前的情況下最好的方法了,如果我們不當機立斷,恐怕連這種機會都會失去。棉花是人們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是不會貶值的。等經濟好轉以后,我們不但可以拿銷售棉花的資金補充虧欠而且也許還可以因此大賺一筆呢。
”馬瑟還在猶豫,但是朱尼厄斯已經行動了。事實證明,朱尼厄斯的這種謀略是完全正確的。后來,作為人民生活基本物資的棉花價格持續飛漲,公司不僅輕而易舉地補充了欠款,而且額外獲益不菲。那時候朱尼厄斯才25歲,已經顯示出了敢作敢為、當機立斷、沉著穩重、深謀遠慮的個性。正是由于有朱尼厄斯這位勇敢的舵手的駕駛,摩根—馬瑟公司才能在驚濤駭浪的大海上安全航行。19世紀40年代中期,經濟蕭條仍然陰魂不散地籠罩在美國市場,但是摩根—馬瑟公司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約瑟夫喜在心中,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了,便拿出一部分資金幫助兒子增持了摩根—馬瑟公司的股份,并且逐步把公司的業務推向鐵路、保險公司等眾多賺錢的行業。1850年,朱尼厄斯退出了馬瑟—摩根公司,1851年,成立了比爾—摩根公司,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由摩根自己控制的公司,經過一年多的發展,1852年,比爾公司在國際上贏得了廣闊的市場。正在此時,朱尼厄斯走進了著名的大銀行家皮博迪的像鉤子一樣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