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衣冠冢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墜入人間的天使承受折翅之傷
1.墜入人間的天使承受折翅之傷
一彎新月掛在樹梢,黑夜就要帶走天邊最后一抹霞光,暮色籠罩著附近的小村子。錯落有致的茅舍在樹叢的掩映下升起縷縷炊煙,遠近聽得幾聲狗吠,田間地頭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紛紛往家趕,抗著鋤頭,牽著牛,吧嗒吧嗒,抽著手里的旱煙。
月光下一對祖孫拖沓著蹣跚的步履。不一小會兒,孩子就落下了老人很遠。
“好妮子,快些走,太陽下山了”
“奶奶,瑾兒走不動了,可不可以歇一會兒”
奶奶倒回去,抱住瑾瑜,往背上一扔。
瑾瑜趴在奶奶背上睡著了,不知又過了多久,一陣狗的狂吠才把瑾瑜吵醒。
“瑾兒,快叫三姑”奶奶進屋,把瑾瑜從背上放下來。
瑾瑜揉揉眼睛,周圍一片漆黑,跟前一張大桌上亮著一盞煤油燈,微弱的光照著一張陌生而慈祥的笑臉,臉上寫滿了期待。
瑾瑜有些害怕,慌亂的想要去抓奶奶的手。
“不叫不叫,沒關系,熟了就好了”她退了回去。
“瑾兒,餓壞了吧,快坐下來吃”女人又從屋外端進飯菜。
奶奶和瑾瑜總算吃上了熱飯菜,那種來自心底的感激使瑾瑜全身漸漸的暖和了起來。在瑾瑜記憶中,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過了。
“媽,不走了吧,你娘家的親戚都走遍了,瑾瑜才三歲,您年紀也都這么大了,不能再這樣下去”大伯母的話打斷了正在吃飯的奶奶。
奶奶停下來,看著正狼吞虎咽的瑾瑜。
“唉”奶奶爽快干脆的語氣就如同卸下了千斤重的擔子。
和瑾瑜猜測的一樣,奶奶決定和她今后就要在這里安生了。瑾瑜早就不想跟著奶奶到處走,風餐露宿,飽一頓饑一頓的,有時一天只吃一個饅頭,還只能在餓得時候啃上一口。
肚皮剛剛才被撐飽,瞌睡就粘了上來,瑾瑜美美的進入了夢鄉。媽媽就像平時那樣站在那里,穿著平時最愛的藍花花襯衫,微微地張開懷抱,瑾瑜見到媽媽好開心,卯足了勁往媽媽身上撲,可是媽媽卻越來越遠,瑾瑜慌亂的一直追一直追,直到最后四周都彌漫著濃濃的白霧,瑾瑜什么也看不見了。
“媽媽,你別走,你別走啊,瑾兒想你……”瑾瑜哭得滿臉淚水,再怎么都不愿睜開眼。
瑾瑜是一個很小就因父母離異而失去媽媽的女孩,她甚至連媽媽的模樣都沒有半點印象,周圍沒有一個人肯告訴瑾瑜有關生母的情況。她只聽說過父親是那個年月里所有親戚中唯一的一個離婚男人,是爸爸把瑾瑜從媽媽那里搶過來的。
自兩歲多父母離婚,瑾瑜就跟著奶奶在農村游蕩,走家串戶,討百家飯,吃盡苦頭嘗盡冷暖。親戚們都跟送瘟神一樣驅趕著祖孫倆,三姑是唯一一處肯收留祖孫倆的地方。
好景不長,三姑的養父母不久就因病雙雙癱瘓在床,奶奶又恰巧在此時病倒,三姑無暇顧及祖孫倆的生活。瑾瑜稚嫩的小手就此承擔起生活的重擔。瑾瑜過得越是艱辛,就越是思念自己的媽媽。看著別的小孩可以隨意而任性的躺在媽媽的懷里撒嬌時,瑾瑜孤獨自卑的心就開始痛恨“離婚”這個詞,她越來越認為是“離婚”趕走了媽媽,是“離婚”讓她再怎么都喚不回媽媽。
各種原因之下,親戚們都沒能收留瑾瑜祖孫倆。在瑾瑜流浪到四歲時,父親迫于無奈把她們接到城里,和新媽媽住在一起。在城里上了兩年幼兒園,奶奶的弟弟病危,需要奶奶去照顧。臨走前,奶奶擔心沒有了她的庇護瑾瑜會吃很多苦。奶奶交待瑾瑜不管發生什么,一切都要忍著,千萬不能由著自己性子走。所以,很小的瑾瑜便懂得不跟人爭不跟人搶,一切以隱忍退讓為主。在街坊鄰居眼里,瑾瑜是個既可憐又老實的孩子。于是,有人專門戲弄瑾瑜,也有人等著看后母笑話。
“瑾瑜,看看你那碗底下,好大一條蟲”樓下的街坊阿姨們嘻嘻哈哈起來。
“沒有”瑾瑜不假思索的把手里裝滿豆瓣醬的碗翻了過來。
這一翻不要緊,碗里的醬卻一點不剩的被倒在了地上。瑾瑜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回頭只見阿姨們個個笑得前俯后仰、東倒西歪。
瑾瑜回到家中無法向后母交代,無論后母怎么問,她都只是低著頭,一言不發。最后,后母把瑾瑜拉到商店,跟商店的售貨員對峙,問瑾瑜別人到底有沒有把豆瓣醬賣給她。得知是瑾瑜過錯的時候,羞憤的后母當場就責備起瑾瑜,淚水打濕了瑾瑜的臉頰。售貨員見狀又罵起后母來,說后母就是后母,對待孩子真的叫一個狠毒。后母氣得當即用力推瑾瑜的腦袋,使瑾瑜的頭正好狠狠的撞到柜臺的玻璃上。疼痛難忍的瑾瑜對這個畫面一輩子都記憶猶新,這是她人生之中第一次體會到那么多的委屈和怨恨。
不久,后媽在洗衣服時發現了寫著咒罵她的話的紙條,后媽發誓從此以后不會再給瑾瑜洗一件衣服。看著生氣的后母,瑾瑜根本不知道那些紙條到底是怎么到她口袋里去的。之后,爸爸又把瑾瑜送回到鄉下,正好三姑的養父母去世不久。
三姑收容了瑾瑜,瑾瑜害怕一個人睡死過人的陰冷的房間,害怕月夜下竹林的沙沙聲,她經常把頭蒙在被子下,半夜被嚇得尿床。在瑾瑜看來,這里雖然很恐怖,但這都比其他地方要好上很多倍,至少在這里有一個如此接近媽媽的女人在關愛著她。害怕的時候可以早早的起床,起身去學校。于是,有那么一個小女孩,當月亮還高掛在漆黑的夜空的時候就背著書包,光著腳丫在鄉間的小路上穿梭。
瑾瑜在那里讀了兩年書,因為年紀比班上同學都小,又缺少父母的管教,所以,野慣了的瑾瑜成績很差。期間,瑾瑜與比她大兩歲且成績優異的鄰居男孩培秀成了同班同學,在大人們對他們的成績進行比較的情況下,瑾瑜幼小的心靈對培秀滋生了羨慕。
后來,在三姑無意間發現了鄰居的虐童事件后,就又把瑾瑜送回城里。此時,瑾瑜8歲,她已經有了一個比自己小4歲的妹妹瑾瑤。敏感的瑾瑜感受到了和妹妹比起來不平等的對待。后媽對爸爸的現狀不滿,總是把情緒撒在瑾瑜的身上。瑾瑜更是思念媽媽,瑾瑜打算等奶奶回來就問清生母的地址,然后去找她。
奶奶剛巧在她生日前回來,生日之際,遠離家的孩子都歸來,齊集一堂,給奶奶慶生。由于多年來都沒有這樣高興過,興奮之時發病,送往醫院后得知是腦溢血,經過搶救終于挽回生命,但留下后遺癥,語言表達出了問題,根本無法說清楚一句話。瑾瑜還沒來得及問,奶奶就病了,瑾瑜很失望,更不知道這下該去找誰問。因為后媽的安排,瑾瑜祖孫倆雖然離得很近卻沒跟他們三個住在一起。奶奶住的房子沒有廁所,要方便的話就只有再走至少30米的街道,再上一段樓梯,對于腿腳不便的奶奶來說,那根本就不可能辦到。從此,小小的瑾瑜就負責起每天早晚給奶奶倒痰盂的工作。由于總是在上學前和放學后做這件事,無意之中讓同學看見,一經傳開就傳遍了全班,同學給她取綽號,前簇后擁的嘲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