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遼金農業地理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是一部關于遼、金兩朝農業與地理的學術著作,從廣義農業的視角,探討了遼金時期的人地關系。遼金兩朝囊括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著各具風貌的自然地理單元,同時還有幾條具有重要意義的農業界線橫貫全區。與兩宋王朝相比,其在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方面都有著更為劇烈的變動,由此引起的人口遷移等社會因素,不斷推動農業生產地域結構的變革。作者在全面復原遼金兩朝農業地理面貌時,著重分析了草原農耕區形成前的環境特征、遼金王朝建立后的人口流動特征、農業生產活動的地域特征、農作物種類與種植制度的地理格局等問題。全書立足傳統文獻,結合考古發掘與實地考察,對遼金兩朝農業活動的區域特征及其歷史過程做了整體討論。
目錄(5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遼建國前東北民族的經濟文化類型
- 第一節 遼建國前東北各民族的分布
- 第二節 遼建國前東北各民族的經濟文化類型
- 第三章 農業生產萌生與農業人口遷入
- 第一節 遼建國前契丹農業生產的萌生
- 第二節 中原農業人口的遷入
- 第三節 渤海農業人口的遷移
- 第四章 遼本土農耕區的分布特點及形成過程
- 第一節 西拉木倫河流域的農業人口分析
- 第二節 西拉木倫河流域農業開墾區的分布特征
- 第三節 醫巫閭山北端農耕區的形成
- 第四節 中京及周圍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
- 第五節 遼中京的建立與農業生產發展
- 第五章 遼王朝新增境區內的農業生產
- 第一節 遼東地區的農業生產
- 第二節 燕云十六州地區的農業生產
- 第三節 其他地區的農業生產
- 第六章 遼代農作物與農業耕作方式
- 第一節 糧食作物
- 第二節 經濟作物
- 第三節 農業生產技術與種植制度
- 第七章 遼代的畜牧業、狩獵業與非農業生產部門的地域結構
- 第一節 遼代的畜牧業
- 第二節 非農業生產部門的地域結構
- 第八章 金本土女真人的經濟生活與人口遷移
- 第一節 女真人早期的經濟生活
- 第二節 金建國后中原人口向金本土的移民
- 第三節 金本土內部的移民
- 第四節 金本土遷出人口與農業開發核心區的轉移
- 第九章 金本土的農業開發
- 第一節 金上京以及毗鄰地區農業生產特點及地域擴展
- 第二節 東京、咸平路的農業生產
- 第三節 北京路的農業生產以及西北邊境地區的農業開發
- 第十章 金代中原地區的人口遷移與農業生產新格局的形成
- 第一節 金初的戰爭破壞與人口遷移
- 第二節 金中期猛安、謀克戶遷入中原與人口分布特點
- 第三節 金后期蒙古大軍南下與人口遷移
- 第十一章 金代中原地區農業生產的區域特征
- 第一節 猛安、謀克戶在中原地區的經濟行為與農業生產
- 第二節 河北、山東的農業生產地域特征
- 第三節 山、陜、河南等地的農業生產與地域開發
- 第十二章 金代主要農作物的地理分布與農業耕作方式
- 第一節 金本土主要農作物的地理分布與農業生產形式
- 第二節 中原地區主要農作物的地理分布
- 第三節 中原地區的農作物種植制度
- 第四節 中原地區的精耕農業與區種法的推廣
- 第五節 中原地區經濟作物的地理分布
- 第十三章 金代畜牧業及其他非農業生產部門的地域分布
- 第一節 金本土的畜牧業及其他非農業生產部門
- 第二節 中原地區非農業生產部門的地域分布
- 主要參考書
- 后記 更新時間:2025-08-13 15:50:49
推薦閱讀
- 文治帝國:大宋300年的世運與人物
- 中國地理百科
- 宋式華范:寧波保國寺與浙東地域建筑
- 銀線:19世紀的世界和中國
- 中華地理故事(中華經典故事)
- 絲綢之路的互動與共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大岳清游:武當山游記輯錄
- 秦咸陽時代
- 絲綢之路秦隴南道歷史地理考察
- 當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1949—2019)
- 一個人的地理
- 游學浙江(德文版) (German Edition)
- 舊史輿地文錄
- 中國邊疆史地考論
-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
- 空中花園的故鄉:巴比倫
- 吐蕃絲綢之路
-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河北、山西、內蒙古
- 十里八村:近代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研究
- 這本動物書有點不一樣
- Hello,高州
- 京華通覽:北京中關村
- 地理學是什么
- 周游列館之東北抗戰館群落
- 新訂人文地理隨筆(三聯精選)
-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新疆、香港、澳門、臺灣
- 土耳其研究(2018年第1期/總第1期)
-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第三卷)
-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年鑒(2015)
- 老撾:第2版(列國志·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