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模糊的喪失:如何帶著未解決的傷痛生活
最新章節:
第12章 致謝
“模糊的喪失”概念開創之作,幫助人們應對變故、失去與未解決的傷痛。“媽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已經不認識我了,我還有必要來看她嗎?”“孩子長大離開家之后,家好像就散了。”“他回家就打游戲,我覺得他雖然人在家里,心卻不在。”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模糊的喪失。比如,當親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時,他們的部分記憶和情感流失,好像換了一個人;當某位家庭成員下落不明,多年的朋友不告而別,我們不敢相信,也無法接受;當家庭重組之后,我們不知道該和誰更親近……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失去所愛之人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保琳·博斯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喪失”的概念,用來形容這種人們普遍深切感受過,卻很難精準描述的心理狀態,此后一生致力于相關研究。她在本書中毫無保留、全面、深刻地分享了研究成果,指引人們哀悼已逝之物作為告別,慶祝遺留之物作為新生活的開端,保留愛意的同時,繼續前行。
目錄(12章)
倒序
推薦閱讀
- 團體心理治療中的社會潛意識
- 格林斯潘心理育兒5-12歲(小學生的心思)
- 誰說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學解讀
- FBI與CIA心理術: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中央情報局教你無敵心理戰術
- 20世紀精神分析批評話語研究
- 皮格馬利翁效應
- 每天學點心理常識
- 恐慌巨龍:教會孩子管理焦慮情緒
- 心理學與記憶術(最新升級版)
-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心理學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長課
-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最新升級版)
- 讀懂孩子的情緒
- 硬核力:你還在和壓力對抗嗎
- 阿德勒心理學經典(套裝共4冊)
- 追時間的人:信息過載時代的知識解決方案
- 大學生心理疏導促就業(大學生心理自助叢書)
- 心靈深處的秘密:榮格分析心理學
- 科學心理學
- 銷售心理學(3版)
- 愛的密碼:與內心的恐懼對話
- 微反應心理學
- 鏡子、父親、女人與瘋子:拉康的精神分析世界
- 自控心理學
- 女孩百科:完美女孩的習慣寶典
- 心理學與行為分析(暢銷2版)
- 福格行為模型
- 警務心理學研究
- 弗洛伊德,性學與愛情心理學
- 心理學的陷阱
- 心靈療愈:信念修正的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