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政治發(fā)展比較研究:亞洲調研
最新章節(jié):
本書作者簡介
本書匯集了“亞洲工業(yè)化時代政治發(fā)展比較研究”課題組成員十余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該項目自2008年啟動,主要是在對象國家和地區(qū)開展較大規(guī)模的田野調查,以現場觀察、訪談為主要手段開展專門化、系統化的比較研究。由十余位國別區(qū)域研究和比較政治研究領域的中青年學術精英組成的調研團隊,足跡遍及亞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一些歐美發(fā)達國家,對重點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多次專題調研,考察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狀況,剖析多國工業(yè)化時代政治進程的演進機制。這一研究項目開啟了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的新范式,把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從案頭帶到了現場,推進到了實證性研究的新階段。
目錄(4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上海國別區(qū)域全球知識文庫”編委會名單
- “上海國別區(qū)域全球知識文庫”出版說明
- 序 比較政治研究助力中國現代化
- 一 國別與地區(qū)調研
- 日本的政治進程:從明治維新到“55年體制”
- 發(fā)展壓力與韓國政治的演進邏輯
- 中國臺灣政治轉型的條件與路徑
- 泰國政治:從“劇院”到“街頭”
- 精英分裂之下印度尼西亞的多黨政治
- 新加坡政治中的逆向參與機制
- 越南式政治變革
- 教義與民意:伊朗政體的雙重結構
- 菲律賓:一座政治博物館
- 二 國別政治現象分析
- 韓國民主運動的“主題性”與“主體性”
- 韓國的治理難題:新經濟自由主義下的社會妥協
- 樸正熙時期韓國的國家認同塑造
- 了不起的“巖倉考察團”
- “無責任政治”拖累日本
- 泰國的“政治家政治”與“企業(yè)家政治”
- “泰式民主”的轉型困境
- 馬來西亞政治轉型困境的動因及其前景
- 越南政治權力的結構特征及影響因素探析
- 莫迪執(zhí)政以來印度人民黨的組織資源與動員策略
- 東亞新興工業(yè)化中的混合型統合主義
- 亞洲民主化中的“拉莫斯現象”
- 三 理論探討
- 亞洲政治發(fā)展比較研究的理論性發(fā)現
- 東亞政治發(fā)展研究形成的基本概念
- 東亞民主轉型的理論解釋
- 權利與權力的對沖:發(fā)現東亞模式
- 新社會集團:政治發(fā)展的社會基礎
- 新興社會集團是政治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 東亞國家政治民主化挫折的經驗分析
- 多黨制下的政治性腐敗
- 東南亞政治領袖“個人權威”現象研究
- 本書作者簡介 更新時間:2025-04-29 20:14:03
推薦閱讀
- “環(huán)境問題”法律救濟研究:以侵權責任法為視角
- 國外意識形態(tài)新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
- 查韋斯的“21世紀社會主義”
- 新常態(tài)下高校工會工作實踐與創(chuàng)新
- 中國的未來
- 七種錯誤社會思潮評析
- 論美國的民主
- 中國政治學(2023年第二輯/總第十八輯)
- 2017考研思想政治理論考點預測四套題
- 法國新黑格爾主義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評論)
- 文化基因與精神血脈的現代作用: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道路
- 聯邦論:美國憲法評述
- 多維視域下的古田會議研究
- 第二國際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論爭論研究
- 政治哲學
- 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十講
- 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
- 牛津通識讀本:政治的歷史與邊界(中文版)
- 中國政治學年度評論(2016)
- 中國式國家建構
- 辯護的政治:羅爾斯公共辯護思想研究(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 政府論
- 社會契約論
- 權力的迷宮:埃利亞斯、布迪厄與福柯的比較研究
- 特色 質量 創(chuàng)新:國家行政學院20周年理論研討會實錄
- 無知之勇:日美必戰(zhàn)論
- 政治神學:新主權概念四論
- 世界在反思:批判新自由主義觀點全球掃描(2)
- 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倫理學的使命
-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