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設計人類工效學(工業設計科學與文化系列叢書)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系統闡述了人類工效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介紹了其在工業設計及相關設計領域的應用實例。全書內容分為基礎篇、應用篇和資料篇3部分,共14章。主要內容包括:人類工效學概述、工效學基礎知識、人和物的關系;衣服、鞋子、臥具、家具、居住、交通工具座席、器具的工效學、通用設計與工效學;常用人體動作尺寸等。本書吸收了日本人間工學在設計領域的理論和方法,同時引用了大量的設計案例和實驗案例作為理論的支持和補充,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參考書。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工業設計等各類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其他專業的學生使用,還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工效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設計師和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9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基礎篇
- 第1章 人類工效學概述
- 1.1 人類工效學的定義
- 1.2 人類工效學的產生與發展
- 1.3 人類工效學的研究方法
- 1.4 人類工效學的研究內容和應用領域
- 1.5 產品設計與人類工效學
- 1.6 21世紀人類工效學的課題
- 第2章 工效學的基礎知識
- 2.1 人體測量
- 2.2 作業空間
- 2.3 作業環境
- 第3章 人和物的關系
- 3.1 人-物系統的思考方式
- 3.2 觸
- 3.3 握
- 3.4 旋
- 3.5 推、拉
- 3.6 開、關
- 3.7 踏
- 3.8 彎腰、跨越
- 應用篇
- 第4章 衣服的人類工效學
- 4.1 人體與衣服
- 4.2 人體尺寸與體型
- 4.3 運動時合適的衣服
- 4.4 衣服的構成
- 4.5 觸覺與材質
- 第5章 鞋的人類工效學
- 5.1 鞋的作用
- 5.2 足的構造
- 5.3 足的機能與鞋
- 5.4 足的疾患與鞋
- 5.5 合適的鞋
- 5.6 步行和地面
- 第6章 臥具的人類工效學
- 6.1 睡眠與臥具
- 6.2 臥具的條件
- 6.3 人體構造與睡眠姿勢
- 6.4 彈性的三層構造
- 6.5 枕頭的高度
- 6.6 體壓分布和睡眠感覺
- 6.7 睡眠姿勢和床的柔軟度
- 6.8 臥具的大小
- 6.9 緩沖材料
- 6.10 蓋被的條件
- 6.11 臥具的選擇方法
- 第7章 家具的人類工效學
- 7.1 家具的重要性
- 7.2 椅子的歷史
- 7.3 椅子的作用
- 7.4 不適當的使用方法
- 7.5 桌子和椅子
- 7.6 好椅子的條件
- 7.7 作業臺的高度
- 7.8 柜臺的改進
- 第8章 居住的工效學
- 8.1 建筑和工效學
- 8.2 室內與外觀
- 8.3 室內裝飾內衣論
- 8.4 物理尺度和心理尺度
- 8.5 個人空間和間距
- 8.6 模數的調整
- 8.7 住宅與安全
- 第9章 交通工具座席的人類工效學
- 9.1 新干線上的后向座席
- 9.2 新干線的車輛座席
- 9.3 通勤電車的七人座位
- 9.4 臥鋪車廂的鋪位
- 9.5 飛機的座席
- 9.6 汽車的座席
- 第10章 器械的人類工效學
- 10.1 把手、把柄等的大小、形狀與手的關系
- 10.2 筆記用具
- 10.3 工具把手
- 第11章 通用設計與人類工效學
- 11.1 通用設計概述
- 11.2 建筑、公共空間的通用設計
- 11.3 汽車的通用設計
- 11.4 住宅的通用設計
- 11.5 家電產品的通用設計
- 資料篇——設計用人體尺寸
- 第12章 設計用基本人體測定項目及尺寸
- 12.1 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
- 12.2 身體計測值及人體比例
- 12.3 作業域和人體活動范圍
- 第13章 人體動作姿勢
- 第14章 人體動作與物品尺寸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1-03-12 11:48:27
推薦閱讀
- 藝林偶談
- 審美教育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實踐研究
- 空間意向
- 江東舞蹈文集:古典舞新論(古典舞卷)
- 藝術哲學
- 生理探謎
- 古色之美
- 以樂觀禮
- 化學探謎
- 中國美術研究·現當代美術研究(第46輯)
- 王遜《中國美術史》
- 中國傳統色主題配色手冊
- 名辨藝術與思維邏輯(修訂版)
- 藝術與時代的選擇:從美術革命到革命美術
- 設計教學現場:美國大學設計專業課程研究
- 后沙:藝術
- 歷史藝術與禪韻
- 朱光潛寫給青年人的美學啟蒙經典(套裝全兩冊)
- 重建巴別塔:全球化時代的中西當代藝術(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 藝術哲學
- 為藝術制定規則:呂佩茨與海爾的對話
- 藝術的力量
- 當代中國藝術學研究(1949-2009)
- 配色速查1分鐘秘笈:綜合配色
- 信息可視化設計
- 什么是藝術?:博伊斯和學生的對話
- 立體構成及應用(第2版)
- 中國雕塑博士文叢·對話歷史:中國當代雕塑教育研究
- 色彩設計基礎與表現
- 計算機美術設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