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關村模式:科技+資本雙引擎驅動
最新章節:
注釋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習近平語)。本書所寫的就是中關村示范區內注冊的代表性公司近5年的發展情況。首先是數字中關村,有各類象征園區發展的指標,同時有投資者、政府、學者及安永代表對數字的點評;其次是案例中關村,講了8家中關村企業的創業案例,這8家不是京東、百度等知名公司,而是引領水處理、交通、節能等領域的“隱形英雄”,其經驗更具普遍性,以期對更多的科技園區和創業者帶來共鳴;最后是政策中關村,列舉了中關村能取得今天成就背后所配套的政策支持。
目錄(3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推薦序一
- 推薦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回望中關村:建園區,樹標桿
- 第二章 數字中關村:必須了解的背后趨勢
- 上市:國外還是國內好
- 市值:增長及排名
- 經營:核心能力到底在哪
- 融資:現狀和影響因素
- 行業:互聯網與非互聯網的布局
- 估值:投資者的看法
- 創富100:企業家們的財富創造力
- 第三章 案例中關村:隱形英雄的轉型與創新
- 碧水源:水環保的草根“膜”法
- 東華軟件:多行業應用的幕后軟件英雄
- 廣聯達:智慧建筑的數字管家
- 藍色光標:數字化轉型之路
- 神霧集團:變廢為寶的“燃燒黑科技”
- 大北農:“養豬博士”的農業互聯網
- 神州高鐵:后高鐵運維的智能衛士
- 東土科技:叫板德國“工業4.0”的藍籌
- 第四章 政策中關村:政府的角色
- 戰略與布局
- 管委會的角色
- 管委會領導答筆者問
- 中關村政策分類匯總[36]
- 第五章 中關村模式:創新生態的噴泉模型
- 政府及政策機制怎樣支持
- 區域生態系統有哪些要素
- 企業創新系統如何運作
- 資本如何助力科技創新
- 區域/企業邊界拓展版圖
- 總結與啟示
- 參考文獻
- 后記
- 注釋 更新時間:2019-08-09 18:35:48
推薦閱讀
- 陜西宏觀經濟發展報告2020:面向“十四五”時期的陜西宏觀經濟
-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通遼篇
- 能源神話與現實
- 廣州宏觀經濟運行(1978~2018):歷史、邏輯與實證
- 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報告(2014)
- 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與擴大內需:基于財稅政策視角的探究
- 均衡中國:長三角發展新模式
- 青海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研究
- 行政組織與空間結構的耦合:中國行政區經濟的區域政治經濟學分析
- 2013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報告
-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
- 高質量發展:理論、實踐與評價體系研究:基于重慶發展的視角
- 產業集群、區域創新體系與廣東經濟發展
- 十四個沿海城市開放紀實:廣州卷
- 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2010-2011
- 19世紀中期以來中國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研究
- 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3)
- 廣西發展現代家庭農場研究
- 寧夏生態立區戰略研究
- 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魚”和“熊掌”何以兼得
- 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報告(2012)
- 富裕之路:水庫移民創業支持及其行動:基于溫州地區的個案研究
- 創新高地:深圳創新啟示錄
- 陜西宏觀經濟發展報告(2017):新常態、新格局
- 碳市場推動首都經濟綠色轉型機理與經驗
- 從高新區到科學城:東莞松山湖創新發展路徑選擇
- 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高質量發展及產業空間布局優化研究
- 京津冀霧霾的協同治理與機制創新
- 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經驗、啟示與路徑
- 老城社區的重生:以上海為例(谷臻小簡·AI導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