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關村模式:科技+資本雙引擎驅動
- 尹衛東 董小英 胡燕妮 郭偉瓊
- 1088字
- 2019-08-09 18:35:35
上市:國外還是國內好
市值是市場對企業價值的動態估值,往往受企業自身和市場因素等的多重影響,透過市值可以看到中關村上市公司在某一個時間點或一段時間內的價值曲線,以及企業和市場環境變化的相對關系。可以說,中關村上市公司的市值和排名變化,就是近年中關村發展的縮影。
2011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為179家,分布在全球各主要的資本市場。2015年,這一數量達到238家。
隨著中國A股市場上漲,越來越多在美國上市的中關村科技公司正在謀求私有化和退市,轉而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上市,以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其中,境內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數量從114家增加至267家,特別是2012和2015年增幅均高于16%,數量占比從64%增加至70%;港股及其他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數量從23家增加至35家,于2013年和2014年大幅增加,增幅均高于17%,數量占比也從13%增加至15%;而美股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從42家下降至36家,2015年降幅達12.2%,數量占比亦由23%下降至15%。圖2.2直觀地呈現了這一變化。

圖2.2 中關村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分布狀況
學者說
從資本市場分布來看,中關村上市公司(2015年)A股上市占70.17%,美股占15.13%,港股占14.71%;而全國上市公司A股上市3197家(59.42%),港股上市2025家(37.64%),美股上市158家(2.94%)。因此,與全國水平比較,中關村上市公司美股上市比例較高,A股上市比例較低。這一比例上的差異說明,中關村上市公司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更高,科技公司的估值和融資在國際市場有更好的便利性。近幾年A股市場逐漸發展成熟,可以更好地服務高科技企業。
企業家說
在中關村,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途徑,向自己的國際化目標挺進。美國特別是硅谷的創新也一直是中關村創業者學習的榜樣,中關村上市公司愿意學習硅谷最先進的技術,也愿意吸收華爾街的資金,但這種學習和吸收并不是單純的復制,而是按照中關村自身的基因進行發育和成長。由于科技創新公司的估值和融資在不同的資本市場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中關村上市公司會根據不同的取舍選擇在境內或紐約、香港等資本市場上市。
當公司選擇進入境外資本市場后,相當于完全引入了國際化的機制,其本質目的是希望通過股東的國際化來實現科技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化,這些中關村境外上市公司把在境外資本市場融到的資金再投回中國進行發展,獲取財富后,根據國際規則跟境外投資人分享,這樣就使中關村上市公司更具備國際化的能力。
中關村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境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在海外獲得的銷售收入及在海外獲得的投資,都充分顯示了中關村上市公司的國際影響力。中關村也正是通過這些上市公司,使得國內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融通,促進了中關村的科技創新成果在境內外市場的發育和發展。
- 新常態下上海民營經濟研究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問題研究
- 區域經濟增長空間俱樂部趨同檢驗及影響因子研究
- 科技創新中心:內涵、路徑與政策
- 浙江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
- 客源國(地區)概況
- 特朗普經濟學:暨2017年全球經濟、金融與科技前瞻(《經濟學人》選輯)
- 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2)
- 四川省演出市場年度發展報告(2021年)
- 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20—2021)
- “互聯網+”長三角:新興信息技術產業與全球城市區域發展(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研究叢書)
-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報告(2012)
- 綠色發展互利共贏:第六次成都經濟區建設與發展學術交流會獲獎論文集
- 走出貧困的思考與抉擇
- 中國西部地區低碳發展與能力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