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蒙齋筆談
免費

二卷。舊題北宋鄭景望撰,實為北宋末南宋初葉夢得撰。葉夢得生平事跡詳見《石林燕語》。葉夢得晚居烏程弁山,撰有《巖下放言》三卷,成書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維浚刻版《稗海》叢書,收有《蒙齋筆談》二卷,署名湘山鄭景望撰,其文與《巖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刪去數十條。清人厲鶚作《宋詩紀事》,謂鄭景望,湘山人,生于元豐、元祐間,有《蒙齋筆談》。考書中所稱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與葉夢得相合,其書為剽取《巖下放言》無疑,只是刪其十分之三四,且顛倒其次序,重新編排而已。又考宋史,并無鄭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鄭伯熊之字,見于陳傅良《止齋集》中。鄭伯熊登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歷官著作佐郎、吏部員外郎、太子侍讀、國子司業、宗正少卿等,以學行聞名,精于古人經制治法,為永嘉學派著名學者,不會刪取他人著述以為己著。厲鶚《宋詩紀事》載鄭伯熊詩于四十七卷中,又載鄭景望詩于三十七卷中,以鄭伯熊、鄭景望為二人。或許后人刪除《巖下放言》以為《蒙齋筆談》,托名為鄭景望,亦未可知。是書雖為偽作,然節取《巖下放言》,記述經史百家之說、遺聞軼事、風俗習慣,間雜道言佛理等,亦頗多可取,足資參證。今傳本不一,《稗海》、《筆記小說大觀》等叢書作二卷,《古今說海》、宛委山堂《說郛》、《學海類編》等叢書作一卷,《舊小說》收入四則。

鄭景望 ·國學 ·3375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說略二十二 雜記三十二 2015-12-23 11:42:45
釋迦譜
免費

十卷。梁代釋僧祐撰。《釋迦譜》一書,僧祐于齊代編撰而成,為現存中國所撰佛傳中最為古老的一種。所記釋迦如來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寫此書的用意在于“顯明覺應”。集經、律、傳“首尾散出”,各家異說“群言參差”之大成加以匯編一書,使學人便于觀覽。此書原為五卷,約唐代析為十卷。道宣《大唐內典錄》卷四載有“《釋迦譜》更有十卷本,予親讀之”。因十卷本《釋迦譜》自唐代始廣為流傳,故通稱它為廣本。本書內容共有三十四節(一至九節稱“譜”,其余皆稱“記”),各節皆抄錄有關經、律、傳記原文,末附有總結性的短篇案語。三十四節大體分成五部分。一、從《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譜》第一至《釋迦近世祖始姓釋氏緣譜》第三,是關于釋迦牟尼佛氏族的來源。二、從《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至《釋迦同三千佛緣譜》第六,是關于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成道,和七佛中余佛種姓,化眾等的同異,以及與三千佛同得成佛的因緣。三、從《釋迦內外族姓名譜》第七至《釋迦種宿業緣記》第十八,是關于與釋迦牟尼佛有關的人物。其中有四部名聞弟子、從弟調達、阿那偉跋提、孫陀羅難陀、子羅云、姨母大愛道、父凈飯王、母摩耶夫人以及釋迦族滅亡的因緣。四、從《釋迦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至《釋迦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是關于釋迦牟尼佛的教化遺跡。其中包含竹園精舍、祇洹精舍、發爪塔、天上四塔、優填王造梅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阿育王弟造石像以及石室留影。五、從《釋迦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至《釋迦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是關于釋迦牟尼佛的入滅和滅后法化流之相。其中包括雙樹入滅、八國分舍利、天上龍宮舍利寶塔、龍宮佛髭塔、阿育王八萬四千塔及遺法滅盡的因緣和現象。《釋迦譜》一書,在寫作體例上,采用的手法是“抄集眾經”,述而不作。各節抄典以一種書為主,篇下注明出處。所錄典籍主要有四《阿含》、《普曜》、《中本起》、《瑞應本起》、《出曜》、《賢愚》、《觀佛三昧》、《大涅槃》、《曇無德律》、《彌沙塞律》、《大智度論》、《集經抄》等近四十種。由此省卻讀者翻書查找之累,即能詳悉釋迦一代事跡,是為此書一大功績。此書對后來佛傳的撰述有一定影響,自唐代地婆訶羅譯出《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以后,此書流傳漸少。盡管如此,它卻被歷代釋藏所收入,仍不失為中土撰述之要籍。現見載版本有金陵刻經處刻本。

僧佑 ·國學 ·13.2萬字

最新章節 第31章 2015-12-27 05:26:56
詩格
免費

唐代詩論著作。原署王昌齡著。又名《王少伯詩格》。書中分詩為“十七勢”,即17種結構體例。講詩的“入作”、即“言題目意”,并有例詩為說明,探討了詩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寫景與情意表達的關系,注重寫景為“入作”服務,在唐代詩歌理論著作中為首見。由對具體詩例的研究得出的“凡詩,物色兼意下為好”的結論,對詩歌理論的深化有啟發。又如“含思落句式”中講“不得令語盡思窮”,寫景要“與深意相愜”,指出寫景可以使詩中的情意更加含蓄感人,實際上是承接了六朝詩歌理論中對“興”的認識。這在“理入景勢”、“心期落句勢”中也有所反映。《詩格》論詩十分重視“用意”,既要“起于無作,興于自然”,“不傍經史,卓然為文”、“意須出萬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又要含蓄不盡的“含思”。王昌齡論創作中的運思,繼承了陸機、劉勰的“神思”理論,主張由“忘身”、“凝心”、“心擊”超越物象的外在形貌,從而創作出盡情而又得物之妙的情物相融的詩作,這在唐代詩歌理論中是很突出的。今本《詩格》的內容真偽相雜。讀《詩格》,應以弘法大師《文鏡秘府論·地卷》中的“十七勢”、“六義”及《南卷》“論文意”中引錄的“王昌齡語”為準。有的研究者認為此書系偽托王昌齡撰。

王昌齡 ·國學 ·1.3萬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2-26 23:51:26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龙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饶河县| 和平县| 手游| 宣城市| 济阳县| 汾阳市| 准格尔旗| 鄂伦春自治旗| 驻马店市| 汉川市| 蓬溪县| 洪雅县| 科技| 胶州市| 三都| 澄江县| 河北省| 泸州市| 哈尔滨市| 大名县| 江川县| 北川| 沙洋县| 宁都县| 华蓥市| 庄浪县| 安泽县| 工布江达县| 共和县| 潞城市| 宝丰县| 新河县| 富裕县| 平乐县| 甘孜| 威远县| 将乐县|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