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南宋西蜀道士呂太古編撰。凡九卷,分為八篇。選輯經訓,宗師傳略,常用之道教贊、頌、咒、偈、寶章、真文、步虛詞等,還有平時持齋行道時應用之啟奏、儀文、訣法等,編為一集。書中附有呂氏議論及注說,于各書有分歧處,并加考證說明。其宗師傳略,從張天師、葛仙公下至北宋張無夢、劉從善選列十六人,取自賈善翔之《高道傳》。《高道傳》已亡,本書存其佚文,尤為可貴。收入《道藏》第984、985冊。
張宇初 ·國學 ·5萬字
全一卷。宋代復庵撰。又稱復庵和尚華嚴綸貫。收于卍續藏第四冊。本書系就八十華嚴中七處八會三十九品等內容,所作略說。乃研究宋代禪宗化華嚴教說之代表著作。內容初舉經之品數,次記述澄觀之一經三分說,并就題號舉出三義、敘述會品之所說等,再次則說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財童子則以禪宗之教旨為結語。
復庵 ·國學 ·4102字
經絡類著作。明張三錫撰。一卷。三錫字叔承,號嗣泉,江蘇南京人。世醫出身。曾編輯《醫學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書于萬歷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視經絡學說,認為學醫必須明經絡。遂集《素問》、《靈樞》、《難經》及滑壽《十四經發揮》等書之論提要鉤玄而成。首為仰、伏人尺寸圖,總論經脈。次敘十四經脈之走行,并分別詳敘本經圖、生理位置、病理變化、諸穴歌、分寸歌、循行圖等。次論營衛,正、伏人臟圖,精、氣、津液、血脈、五傷等,并分敘五官、四肢、筋、骨、肉、皮等人體各器官。末為經脈所合與所傳。所論多宗《十四經發揮》,故名。文中言考者不多,引文亦不注明出處。但條理尚清,釋文簡明易懂,可供學習經絡學說參考書。有明崇禎十二年(1639)《醫學六要》刻本。另有十七年其孫張維翰等補刻本。
張三錫 ·國學 ·2.3萬字
本書集刊清季臺灣文武機關官印一百六十三顆,用紅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類,計有印十八顆、關防一百二十五顆、鈐記十八顆及戳記二顆;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從此種官印,可以窺見當時一部分機關之性質或其特定任務。
佚名 ·國學 ·4956字
梵名Su^rata-paripr!ccha^。有二譯:一為曹魏白延譯。一為前涼支施倫譯。皆一卷。又稱須賴菩薩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冊。本經敘說古印度舍衛城中有一貧窮之人,名為須賴,品德優越,堅守戒律,修持十善。帝釋天嘗以暴力威逼,金銀誘惑之;然須賴志在求不生不滅之道,以救度三界眾生,故不為所動。次敘慳貪之波斯匿王與須賴之間,關于貧富問題之爭論,后佛陀為之裁決,謂雖貧而心凈猶為富,雖富而欲深猶為貧。波斯匿王聞后,遂皈依佛陀及須賴菩薩。本經之異譯有支施侖譯之須賴經、菩提流志譯之大寶積經善順菩薩會,及現已不存之支謙所譯須賴經、求那跋陀羅所譯貧子須賴經。
白延 ·國學 ·6416字
唐尉遲樞撰。一卷。作者事跡不詳。此書記故事十七則,文字簡短,共約七百字。有薛昭緯“悔不當初學治銀”詩、荊南米貴、孫暉走馬、李更名、百粵人食蟆蝦等故事,可資談助。獨有李泌故事九則,其中以詩諷楊國忠,富有趣味。南楚地域約為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一帶,唐末社會,于此最為動蕩,既有梁崇義、李希烈等藩鎮作亂,又有農民造反、戍卒兵變,王仙芝、黃巢農民軍亦活躍在這一帶。《新唐書·藝文志》小說類著錄,三卷。現存《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唐人說薈》本、《唐代叢書》本,但均系殘本。《太平廣記》引有佚文。將以上各本所存篇目進行比勘,《說郛》本輯有十七則,《唐人說薈》本輯有二十三則,《太平廣記》輯有十四則,汰去重復,目前尚存二十九則,《廣記》所輯每條有標題。
尉遲樞 ·國學 ·4140字
又名“上書言兵事”,西漢晁錯任太子家令時,給漢武帝的奏疏。內容以邊事為主,兼議政事。晁錯認為戍邊的關鍵在于擇用良將。在戰爭中,取勝主要條件是:“得地形”、“卒服習”和“器用利”。戰備方面,主張利用矛盾,破壞其聯盟,這樣漢王朝的邊疆可自固。文章結構嚴謹,議論深刻,切中要害,言辭犀利,簡潔明暢,被視為作者代表作,亦被人看作是西漢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佚名 ·國學 ·7356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徐元鼎 朱華等 ·國學 ·3793字
(魏)王弼注 樓宇烈校釋 ·國學 ·18.7萬字
佚名 ·國學 ·111萬字
詞話。清人焦循(1763—1820)撰。一卷。循氏有《劇說》已著錄。此編錄詞話十三則。焦為學界名家,于詞亦時有灼見。“詞律任意斷句”條謂:“詞不難于長調,而難于長句。詞不難于短令,而難于短句。”焦循為當時有名的經學大師,其論詞也以有益于經學為主。例如,他重視人的性情感發,而性情之中的“柔氣”,就可以通過詞曲來表達分泄,這樣的話,“則使清純之氣,長流行于詩、古文”。他認為研究經學須深思默會,有時抑塞沉困,機不可轉,詩詞便可以“移其情而豁其趣”。
焦循 ·國學 ·3164字
夏燮 ·國學 ·3824字
俞鼎芬 ·國學 ·13.5萬字
(清)陳夢雷 ·國學 ·2569字
佚名 ·國學 ·1.8萬字
佛典注疏。唐新羅僧元曉撰。一卷。是三國魏康僧鎧譯《無量壽經》的注釋書。開四門:(1)“初述教之大意”;(2)“次簡經文之宗致”;(3)“舉人分別”;(4)“就文解釋”(缺文)。第三門又分為二:“初約三聚眾生分別”、“后就四疑眾生分別”。此書不見于國內諸藏,今僅見載于日本《卐字續藏》及《大正藏》。
元曉 ·國學 ·1萬字
佚名 ·國學 ·2067字
梵名Das/a-cakra-ks!iti-garbha。凡八卷。譯于北涼,譯者佚名。又作方廣十輪經、十輪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述說地藏菩薩之功德,并說依十種佛輪及三乘之十種依止輪,可以轉十惡業輪等。凡十五品。其異譯本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共十卷八品,系唐永徽二年(651)玄奘于京師大慈恩寺譯經院所譯,由大乘光等筆授。蓋本經旨在融合三乘以歸于大乘,并對破戒之比丘闡釋作“勝想”之功德,及敘說地藏菩薩現沙門之像,以濟度末法濁世之眾生。此乃針對“唯有一乘說”之思想而加以反駁,故隋代之信行乃依據本經而提倡“普佛普法”之說,于其所著三階佛法一書中,共有百余處引證本經之說。此外,本經卷三所揭示之“十種王輪”之說法,恐為后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開元釋教錄卷四、卷八、卷十一、大唐內典錄卷六、卷九、古今譯經圖紀卷四]
佚名 ·國學 ·5.3萬字
佚名 ·國學 ·7454字
杜荀鶴 ·國學 ·3577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