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圓圈正義》一書共收錄作者的49篇隨筆文章,分為“圓圈正義”“何謂榜樣”“道德譴責的打開方式”“身負權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數人的情感”“生命的尊嚴”“心懷永恒活在當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特有的坦誠、自省而尖銳的筆調,探討了法律、正義、道德、權力的理念與現實、分析了如張扣扣案、莫某縱火案等社會熱點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學經驗和對人生的思考。本書不僅啟蒙讀者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在于幫助讀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基礎。
羅翔 ·法學文集 ·12.6萬字
本書收錄了十余篇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雜志上發表的刑法學方面的論文。內容既涉及賣買婦女、挪用公款、賄賂等現實犯罪問題,又探討了犯罪因果關系、自首論等理論問題,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龔明禮 ·法學文集 ·32.9萬字
《論法的精神》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關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此為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許明龍的最權威譯本。與舊譯本相比,該書篇幅有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鳩為撰寫該書而搜集的資料,孟德斯鳩對于輿論批評的回應文章,達朗貝爾關于孟德斯鳩思想研究的文章等,書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識性譯著,方便非專業人士閱讀。
(法)孟德斯鳩 ·法學文集 ·52.2萬字
本書是18世紀80年代三位美國政治家在制定美國憲法的過程中所寫作的有關美國憲法和聯邦制度的評論文章的合集,其中心論點是闡明需要建立中央相對集權的強大的聯邦政府,以保證政治上的統一,實現國內安定,促進經濟繁榮,但也不過多地侵犯各州和個人的權利。這同當時邦聯政府的權力不能集中的軟弱情況相比,更能符合獲得獨立后的資產階級的政治愿望。所以,本書對各州批準新憲法起了促進作用。一般認為,它是對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聯邦政府所依據的原則的精辟說明。美國法院曾把它作為憲法的來源加以引證。在西方政治學史上,尤其在代議制政體的理論方面,本書都被認為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學經典著作。本書作為研究美國憲法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之一,對后世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制定,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約翰·杰伊 詹姆斯·麥迪遜 ·法學文集 ·30.3萬字
洞穴探險者案是美國法理學家富勒于1949年發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險者受困洞穴,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簽選中的是最初提出該建議、卻在實施前反悔的威特莫爾。最終獲救的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并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他們是否犯有謀殺罪?富勒虛構了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見,將當時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納入其中。1998年,薩伯續寫了有關此案的九個新觀點,又將20世紀法哲學的新發展引入討論。富勒的案例設計精巧,為論證的多向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為各種觀點交戰的場地。案例本身,連同虛構的法官陳詞由此成為法學初學者探討重要法律原則的必讀文本,本書同時也作為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而備受推崇。
(美)彼得·薩伯 ·法學文集 ·10.5萬字
法律通常板著面孔出現在大眾面前。但以一個舒適的姿勢、輕松的心情透過法眼看世界,也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法律并不枯燥,也不深奧,甚至有時候,還有點兒意思。謝煙客的玄鐵令是個嘛玩意兒?律師在法庭上罵委托人好不好?把遺產留給自己的貓咪行不行?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會在本書中得到作者天馬行空般的點評和解讀。在法治社會里,誰也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兒撒歡耍酷,一切得按程序來,所以“慢”。這種“慢”是必須的,是法律固有的本性。
沈占明 ·法學文集 ·11.8萬字
全書設定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如在列車上、在車站、在家庭生活中的種種場景,然后根據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條件設定、條件轉換和法律發問,如父親給孩子零用錢是何種法律關系?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由于其標的微不足道,幾乎不會引起訴訟,但對法學教育卻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引導初學者從法律的視角去思考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作者搜集了大量這種性質的事件,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了編排。該選集第一次出版是在1870年,當時是作為《不附判決的民法案例》第二版的附錄出版的,之后不久,便獨立出版了。耶林的這兩部書開法學教育的風氣之先,使案例課成為法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小冊子也成為許多國家法學院案例分析課的必備圖書。
(德)魯道夫·馮·耶林 ·法學文集 ·7萬字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的文章合集。在本書中,作者超越了傳統經濟學的邊界,進入社會學和法學領域,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問題和法律,系統分析了信息、信任、法律和社會規范在深刻地影響社會秩序與經濟增長上的內在邏輯和運行機制。本書初版于2003年8月,2006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此次第三版增加了《國家的刑法與社會的民法—禮法分野的法律經濟學解釋》一文。此文結合了近年來法律經濟學特別是博弈論對社會規范及其與法律之關系的研究,對禮法分野進行了重新思考。作者認為,禮法分野在社會治理層面上的法律部門分工,更多是小政府下的社會分權治理模式,對維持中國古代社會兩千年來的穩定和統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本書的主題尤其值得關注。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如何平衡國家法律與社會規范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維持社會秩序,作者在本書中的這些洞見并沒有過時,依舊鮮活如新,具有思想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深思。
張維迎 ·法學文集 ·28.7萬字
本書講述了14個經典法學流派的源起、發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學派、歷史法學派、法社會學派、利益法學派等。書中穿插對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紹,著重介紹了經典法學流派的代表觀點,為本國法律工作者開拓視野,提供一個了解國外法學流派各自觀點、主張的載體。
何勤華主編 ·法學文集 ·23.4萬字
《論知識》是邁蒙尼德猶太律法學的重要著作《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內容主要包括關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關于德性的律法、關于律法學習的律法、關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關于懺悔的律法5個單元,每個單元之下又列出數量不等的多條誡命(包括肯定性誡命和否定性誡命)。邁蒙尼德認為他在《論知識》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導的信仰根基的全部誡命,而所有這些內容是一個人必須首先明了的知識。邁蒙尼德通過分類梳理并闡釋這些不同的誡命,為猶太民眾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律法書”和系統而簡明的律法教本,他們可以按照主題目錄在其中找尋各誡命的適用規則,而不必淹沒于蕪雜的《塔木德》律法辯論之中。
(埃及)摩西·邁蒙尼德 ·法學文集 ·12.9萬字
基爾希曼為德國著名法學家。法學的價值何在,其科學性如何?即使在德國法律界,也沒有人像基爾希曼這樣徑直地對法律的科學性予以否定。基爾希曼在本篇論文中深刻分析了法學作為科學的無價值性的理由。此文當時曾在德國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基爾希曼那句被人引用了千百次的名言,實際成了確認和否認作為科學的法學的實際價值的核心表達。
(德)尤利烏斯·馮·基爾希曼 ·法學文集 ·2.5萬字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法律?作者從宏觀與微觀、橫向與縱向等多個思維的角度給讀者以啟發,如何去認識法律、理解法律、完善法律。本書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遠觀的法律,作者將視野拉到法律中心之外,遠距離的觀察著在當今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背景下,法律應當何去何從,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第二部分:法:詩與思,作者從法美學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了如詩般美好的法學,跳脫了法學給人的枯燥的刻板印象。第三部分:法哲(理)學:智慧的渴望,作者進行了一場“法理學”與“法哲學”的思辨之旅,展望了我國法理學的發展方向。第四部分:法治思考片段:作者解析了什么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中國需要的是何種法治化,有哪些機遇和挑戰。第五部分:西域法學拾零,文章是作者訪學德國期間的點滴感悟,《薩克森之鏡》、格林兄弟、哥根廷、哈特……這些法制史上的巨匠、豐碑,作者將他們的故事為讀者朗朗道來。第六和第七部分:人文札記和編輯短札,是作者的小品文合集,“法學薪火傳,同志尚努力”,寄寓了作者對法學傳承和發展的深深希望。
舒國瀅 ·法學文集 ·19.1萬字
本書講述了46個法學經典名著的源起、發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學派、歷史法學派、法社會學派、利益法學派等。書中穿插對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紹,著重介紹了經典法學流派的代表觀點,為本國法律工作者開拓視野,提供一個了解國外法學流派各自觀點、主張的載體。
何勤華主編 ·法學文集 ·18.7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教育部網絡公開精品課程《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配套讀物。作者從法律觀念如入手,分別介紹并分析中國的成文法演變基本概況、社會身份制度、親族(親屬以及婚姻)法、繼承法、刑法、財產法、司法制度等專題內容,整理出了理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基本線索。每一專題都包含了法規簡介、典型的案例分析、精要的總結與點評,力求向讀者呈現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全貌及特色。本書事例生動,圖文并茂,富有可讀性,是了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佳作。
郭建 ·法學文集 ·12.3萬字
本書選取國內外多篇備受關注的判決書,通過靈動智趣的語言再現法律文書情理、道理、法理、學理、倫理。全書分為熱鬧的判決和外來的和尚兩篇,其中選取的判決書如最高人民法院虛假訴訟案、陳水扁案一審判決書、香港地區判決書、南京玄武區法院的不同意見判決書、胚胎案判決書、廣東無罪判決書等。
周愷 ·法學文集 ·11.4萬字
本書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20講中刑法總論部分10講的文字實錄,由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本書面向刑法司法適用中的核心議題,涵蓋了結果避免可能性、規范保護目的理論、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正犯與主犯的關系、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等10個刑法適用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成書之前的系列講座的主講人、與談人均為“80后”青年刑法學者,主持人則是期刊編輯和律師,集合了更多國內刑法學者中的強勁、精銳力量,繼續尋求前沿的刑法理論研究與迫切的刑法實踐需求的結合,妥善回答當代中國的刑法問題,解決中國刑事實務中的難題。講座在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形式,不斷促進“青年”和“實務”的融合,讓青年學者有更大的學術舞臺,讓實務界更多傾聽青年學者的聲音,也讓實踐得到更新鮮的理論滋養。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繼續產生積極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
車浩主編 ·法學文集 ·21.3萬字
本輯共設置有三個專題,分別是晚近在國內法理學界頗受關注的“法學與人類學的關系”,由法律人類學研究共同體代表人物、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偉臣副教授領銜,設置有三篇譯文,分別論述了法律人類學的知識歷程、知識品格與知識定位;長久以來一直處在熱點前沿的“疑難案件”,由國內學界疑難案件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孫海波副教授領銜,設置有兩篇論文,分別指向疑難案件的二階論證與依法裁判原則;以及部門法哲學領域極具實踐觀照意義的“氣候變化訴訟”專題,由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朱明哲副教授領銜,設置有四篇案例評論,涉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氣候保護法》部分違憲案”、“地球之友等訴皇家殼牌案”等,評論者或從元理論視角出發探究訴訟標的的權利本質,或展現出教義學分析典范風格而為讀者明晰法律關系、闡釋裁判要旨,可謂法理論研討貫通部門法的較佳樣本。除了上述三專題外,本輯的“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欄目還收錄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識產權哲學批判、實證法律研究因果關系的認識論反思等兼具基礎理論意義和現實熱點觀照的文章。在“論文”和“書評”欄目,不僅有對肖爾關于法律邊界、贊博尼關于法理論模型等經典論述的譯介,還有對《規訓與懲罰》《懲罰與責任》等經典法哲學著作的解讀,更有對“決疑術”等“被遺忘的知識”的爬梳與重喚。
舒國瀅主編 ·法學文集 ·35.7萬字
本書為中國法學會警察法學研究會警察刑事執法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警察刑事執法論壇”優秀論文集,主題是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與防范。近年來,新型金融犯罪頻發,危害金融秩序和安全。本書的出版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系列重要講話精抻,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決策部署,完善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和防范工作措施,為依法懲治與防范新型金融犯罪、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與安全和服務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主要內容涉及新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基本問題研究、涉眾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網絡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和其他擾乩金融秩序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等方面,均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和公安司法實務部門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成果,專業性、學術性、融合性、指導性強。
李汝川主編 ·法學文集 ·19.6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美國家庭法和隱私法的演變,考察了近一個世紀以家庭衰落和個人崛起為特征的法律文化轉型。第一章綜述性地提出了本書的核心命題,即個人選擇至上的新型法律文化成為美國現代婚姻家庭私人生活的主導話語。第二、第三章描繪了一幅婚姻法與離婚法的演變圖景:普通法婚姻漸被廢除,政府加大了干預私人生活的力度;婚姻觀和性倫理的變遷導致了違諾等特殊的訴訟類型;離婚法發生了一場“無聲的革命”,無過錯離婚原則得以確立;在大眾傳媒的助推下,親密關系多元化漸成風潮。與此同時,婚姻、生育法與法律文化的變化帶來了家庭法的變遷。第四章對收養法與監護法的考察表明,支持有利于孩子的最大利益和個人自由選擇的新型法律文化成了主流共識。最后,弗里德曼聚焦于與家庭法有著密切聯系的隱私法。從侵犯隱私之訴與作為憲法性權利的隱私這兩類隱私權的演變來看,私人生活的選擇領域在持續擴大。
(美)勞倫斯·弗里德曼 ·法學文集 ·16.2萬字
《賄賂犯罪》是海峽兩岸中青年刑法學者專題研討賄賂犯罪的論文集。內容涵蓋了海峽兩岸賄賂犯罪重要領域,包括立法架構、保護法益、受賄罪和行賄罪構成要件法理解讀、特殊類型賄賂犯罪的認定等問題。《賄賂犯罪》從不同的視角對賄賂犯罪中的問題作了全景式的展示,既有體系性的理論建構,也有具體性的問題思考;既有系統的理論闡釋,也有深入的實務觀察;既有獨到的理論推進,也有激烈的觀點交鋒。《賄賂犯罪》對于賄賂犯罪的系統闡釋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高巍主編 ·法學文集 ·3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