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網絡犯罪原理與防控對策
會員

計算機自1946年發明以來,至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計算機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信息處理、傳輸方面已經達到相當完善和實用的高度。人類步入21世紀,全球化的風暴勢不可擋,網絡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使一切民族與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在全球化的區位結構關系中展開合作、競爭、融合。世界上只有極少國家和地區目前還置身于互聯網之外。以互聯網作為基礎的網絡社會,實際上已經把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文化等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全球性、跨國界的技術、經濟和社會聯合體。網絡的產生及網絡社會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產力,以過去不可想象的速度改變著社會的面貌,展現出一種美好的“數字化生存”的前景。互聯網是一種力量很強大、影響很深遠的新生事物。網絡作為新科技革命的代表,對社會的沖擊和影響是革命性的。其影響在空間維度上具有全球性,在時間維度上具有持久性,在微觀層次上具有全面性。從生產到生活、從物質到精神、從政治到文化、直至人類的存在與發展,無不打上它的烙印。它給人們帶來快捷便利的網上生活,豐富多彩的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所謂“網絡失序”的負面作用,而利用網絡犯罪是其典型的負面表現。互聯網的興起和迅速發展,尤如一把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給犯罪者提供了高超的技術手段和廣闊的作案空間,互聯網成了犯罪的滋生地。互聯網具有一種放大鏡的功能,就是把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現象放大化,折射在網絡世界上。傳統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矛盾有了新的形式和空間,事實上,幾乎所有許多傳統的犯罪行為都在網絡上找到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便利的工具。網絡犯罪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與泛濫,勢必成為困擾人們社會生活的癥結,將嚴重損害人們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因而,我們應當趨利避害,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這一現代文明成果的積極作用,防范和控制網絡犯罪。網絡世界帶來的犯罪防控議題所涉及的層面,事實上已經和現實世界所面對的犯罪防控議題涉及層面產生落差,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在網絡世界里,我們所面對的犯罪防控問題,不再局限于如何將現實世界的法律移植到網絡這個虛擬世界的層次上。規范網絡世界運作的機制,事實上不僅限于來自現實世界的法律,還包括了網絡倫理道德、網絡管理與網絡科技本身。這幾種控制機制,其實是保持鼎立且互補的關系,共同構成網絡犯罪防控體系。從網絡世界的原始架構方式及其運作的邏輯來看,創造這一網絡世界原始架構的人類本身,其實就是網絡世界的“主宰”,而作為掌握信息科技發展走向的“主宰”,正逐漸將網絡犯罪防控任務交給非法律的社會手段來代勞,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來綜合治理,發揮整體防控功能。在這種防控功能的意義下,本書要構筑的是一種多維一體的網絡犯罪綜合防控體系。

卓翔 ·理論法學 ·21.5萬字

法律行為論
會員

《法律行為論》立足于民法基本原理,結合我國《民法典》法律行為規則與司法判例,借鑒比較法上的規范與學說,對法律行為的基本問題進行深入考察與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法律行為的價值基礎、私法自治的內涵及其限制、私法自治與信賴保護原則的關系;法律行為在法律事實體系中的地位、法律行為與其他行為的辨析、法律行為的分類、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關系;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的主觀要件、意思表示的客觀要件、意思表示的發出與到達以及意思表示解釋的概念、功能、原則與方法;意思表示瑕疵的概念、故意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無意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欺詐、脅迫);法律行為成立與生效的區別、法律行為的形式約束力、法律行為的一般成立要件與特別成立要件、法律行為的一般生效要件與特別生效要件;法律行為的效力狀態、法律行為的無效事由、可撤銷、效力待定、附條件與附期限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歸屬的一般原理、代理的概念、代理的基本特征、代理的法律效果、代理權、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表見代理、無權代表、表見代表、冒名行為與借名行為等。《法律行為論》是我國《民法典》施行后部全面研究法律行為的著作,也是作者十余年來在法律行為領域進行持續研究的終成果,在諸多問題上皆有重大理論突破。

楊代雄 ·理論法學 ·51.1萬字

聚訟紛紜:清代的“健訟之風”話語及其表達性現實
會員

在清代的地方志、官箴書、官府文書等許多不同類型的文獻當中,常可看到聲稱某地區存在“健訟之風”的記載。上述現象,與學術界以往慣于強調的“無訟”乃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取向和典型特征的說法形成了某種反差。本書結合文本向度、話語實踐向度和社會實踐向度的不同視角,對歷史文獻中那些關于“健訟之風”的書寫展開分析,將其視作一類充斥著權力關系的話語,認為此種話語所展現的更多是一種表達性現實,而不能被直接當作對其時歷史社會現狀的完全如實反映,追問主要是哪些主體基于何種目的對“健訟之風”進行書寫,并對此種話語加以傳播,以及為了強化“健訟之風”話語的某些預期功能,這些主體又運用了其他哪些話語來加以配合,采取了哪些在其看來有針對性的實踐行動。本書勉力追隨瞿同祖所開創的那種研究范式的學術旨趣,在方法上踐行法律和社會研究的歷史進路,并不以單純回到中國古代的歷史現場去復原有關“健訟之風”的史實作為最終目的,而是重在帶著社會科學意義上的理論關懷,去剖析關于“健訟之風”的史料記載背后所潛藏著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希望從歷史的維度,推進我們對于傳統中國的法律、社會與國家的深入認識。

尤陳俊 ·理論法學 ·33.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河津市| 韩城市| 遵义市| 抚顺市| 徐闻县| 衢州市| 玉溪市| 洛浦县| 抚宁县| 田东县| 西峡县| 福鼎市| 新沂市| 鄂托克前旗| 自贡市| 曲阜市| 多伦县| 明星| 德江县| 万年县| 龙井市| 海盐县| 阿瓦提县| 湘乡市| 前郭尔| 南昌县| 江油市| 申扎县| 海丰县| 天津市| 郎溪县| 炉霍县| 临潭县| 四子王旗| 宜春市| 巴中市| 怀柔区| 汤原县| 枣庄市|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