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希臘建筑師為開端,講述了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師,介紹他們的人生歷程和主要建筑成就。圖文并茂,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師及其作品在建筑歷史上發(fā)揮的獨特作用。被選取的建筑師及其作品是按照歷史的脈絡仔細篩選的,他們要么是在歷史的轉折期發(fā)揮過關鍵作用,要么給后來建筑設計的變革起到過鋪墊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設計的發(fā)展。
郭鴻 ·歷史文化 ·10.5萬字
本書是世界建筑獎普利茲克獎得主、著名建筑大師王澍的建筑文化隨筆集。10篇建筑文化隨筆——從宋代山水畫的意境,到明清園林的審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更以建筑的角度,從中探尋傳統(tǒng)文化、東方哲學的美學價值。4篇建筑作品歷程書寫——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寧波美術館等,在本書中,從設計開端、建造過程,直至建成后續(xù),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還原這些作品的誕生歷程。從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傳統(tǒng)的當代建筑”的深入思考。6篇散文隨筆1篇對談——作者漫談個人經歷、社會與人生,更觸及當下人關心的居住空間等話題,大師的成長歷程和人文情懷一覽無遺。本書從建筑出發(fā),卻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代性的著作。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性一直是這些年學界反復思索和討論的重要課題,王澍以自己的學術素養(yǎng),以及營造經驗,構建出獨特的關于東方美學的審美體系,也給出傳統(tǒng)文化進入當代的路徑,這對于當下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王澍 ·歷史文化 ·10.4萬字
《中國建筑史》一書是梁思成先生1944年完成的,當時對中國建筑的研究尚處于起步的階段。對古建筑的實地調查也僅僅限于l932—193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要弄清中國建筑兩千年來發(fā)展的歷史源流,梳理清楚其發(fā)展脈絡,自然只能先從主流建筑人手,這就是為什么此書內容側重于宮殿廟宇(即重點在大木作)。而對中國建筑中極富特色的園林,豐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沒有論及。此書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課題還很多。但當時正是抗戰(zhàn)勝利,軍興以還,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失地收復之后,立即有復興焦土的艱巨工作隨之而至,所需人才當以萬計,當務之急是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首先是建筑師。今后數(shù)十年,國家建設實有待于此輩人才之養(yǎng)成。因此他到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暫緩進行。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3.3萬字
本書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課”的形式,即一日一課,將系統(tǒng)的古建筑知識進行拆分,讀者每日讀一篇圖文結合的小文章并從中了解一點古建筑方面的基礎知識。本書在內容上主要選取王其鈞老師繪制的中國古建筑圖畫,并將其進行篩選及系統(tǒng)的編排和分類,將其分為“古建筑構件”、“宮殿建筑”、“園林建筑”、“中國民居”四大部分。
王其鈞 ·歷史文化 ·5.6萬字
建筑先是人生的戲劇,然后才是視覺美的造物。用“相貌”來代替造型的觀念,對于一般讀者,更容易以擬人的想象去透視鋼骨水泥、紅墻綠瓦后面的人生。為建筑看相,就是籠統(tǒng)、完整、哲理地看建筑。我希望不論行內行外,大家都以一種幽默感去看這個世界,看形形色色的建筑;都能若有所感而會心一笑。在這本書中,作者談建筑的造型、色彩、比例,談建筑與文學、音樂、社會、政治的關系,談建筑中的雅與俗、古典與浪漫、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雖漫談不拘,用意乃在闡說建筑在文化中的位置。
漢寶德 ·歷史文化 ·10.3萬字
馬勒別墅坐落于上海市陜西南路30號,1927年修建,1936年竣工,主建筑呈現(xiàn)斯堪的那維亞挪威風格,猶如童話世界里的城堡。近百年過去了,雖然它的主人馬勒已不知去向,但這座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成為上海近代優(yōu)秀歷史建筑中最奇特、最具傳奇色彩的建筑之一,每天都會吸引無數(shù)的人駐足觀賞,也引發(fā)人們對這座建筑的好奇與猜測。本書的作者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走訪當年曾在馬勒別墅工作或進入過馬勒別墅的人員,詳細了解馬勒別墅里發(fā)生過的故事,以及馬勒家族來上海的前后經歷,撰寫了這本書,作為對馬勒別墅悠長的說解,讓去過或沒有去過馬勒別墅的人都能通過這本書探尋馬勒別墅的神秘與神奇。
孫孟英 ·歷史文化 ·4.6萬字
本書立足中國現(xiàn)實的經濟環(huán)境,結合中國商業(yè)地產發(fā)展現(xiàn)實,對各品牌連鎖企業(yè)開發(fā)戰(zhàn)略、選址策略、測算工具等核心技術進行深度剖析,給商業(yè)地產開發(fā)商、品牌連鎖企業(yè)提供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切入點,為開發(fā)選址提供實質意義的指導。
鄭剛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將以地域文化建設為需求,從傳統(tǒng)磚筑技藝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美學應用理論的總結和歸納,深度挖掘磚筑技藝與參數(shù)化、數(shù)字化等現(xiàn)代科技結合的當代創(chuàng)新砌筑技術,分別從磚筑技藝的建構原則、磚筑技藝的建構美學、磚筑技藝的建構規(guī)律以及磚筑技藝方法的創(chuàng)新,完成磚筑藝術從傳統(tǒng)建造技術的傳承到當代性的轉譯創(chuàng)新。本書以磚筑技藝為出發(fā)點,總結分析出磚筑技藝的表現(xiàn)語言形式,并運用到實踐探索的設計與落地建設中,建構符合鄉(xiāng)土人居環(huán)境的當代磚筑技藝理論。
萬妍彥 李一霏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從安東尼?高迪的生平及時代背景、職業(yè)生涯,設計風格的形成、設計理念的解讀以及主要經典案例的解析,為廣大讀者解讀了建筑大師安東尼?高迪的設計與思想。對于建筑學學生和年輕設計師以及對設計大師感興趣的廣大讀者來說,是難得的圖文資料。高迪的一生作而不述,僅僅留下只言片語,但他的思想卻在其作品中時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國內現(xiàn)已出版的相關著作,大多是以畫冊的方式呈現(xiàn)高迪的作品,讓我們很容易陷入美學式的推論,誤認為高迪的作品僅僅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但其實在令人稱奇的造型背后,高迪的建筑也有著縝密的設計邏輯和理性的結構思考。
張一夢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以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及《續(xù)街道的美學》為基礎,系統(tǒng)整理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間領域內相關著作的主要結論,闡述街道的基本概念,并進一步理清街道的分類、構成要素、比例和尺度;同時,探討街道與城市的關系,街道承載的行為活動,街道研究的相關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內容,為城市近人尺度空間的設計提供參考,以應對中國城市“只有城市、沒有生活”的現(xiàn)狀。
胡一可 丁夢月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是在民間建筑營造技法著作《魯班經》原典內容的基礎上,以經典注譯和拓展解析,圖文結合地介紹了古代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的相關知識,是一本系統(tǒng)的建筑與家具設計書籍。原書《魯班經》是我國古代營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民間工匠實用書,詳細論述了古建筑圖式、工匠施工制度、施工步驟過程、常用房屋構架形式、日常家具器用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對現(xiàn)代建筑營造和家具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遏敯嘟洝そㄖI造與家具器用》通過注解與拓展知識相結合的形式,對原典進行詳細解讀,同時延伸現(xiàn)代建筑與設計內容,有助于讀者學習和理解。
賈洪波 艾虹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以歷史文化街區(qū)作為闡述對象,立足如今對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經驗不足而又亟待活化再開發(fā)的現(xiàn)實,對歷史文化街區(qū)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探討。全書共四章,總體可分為兩大部分,開章先是由大范圍到小范圍介紹了關于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理論知識,包括保護思想的溯源、與之相關的歷史環(huán)境、一些基本概念、相關保護規(guī)劃及改造原則等,讓讀者對歷史文化街區(qū)的認識由淺入深;書中的很后一部分則是結合歷史文化街區(qū)改造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主要是選取了在保護基礎上成功進行了商業(yè)引導、重新煥發(fā)活力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從基本歷史概況、改造設計方案、細部施工技術等方面來詳盡說明,還加插了各種設計方案圖紙、大量精美的改造效果圖片以及現(xiàn)場施工圖片,給予讀者更直觀的感受。
鳳凰空間·華南編輯部編 ·歷史文化 ·3.2萬字
本書提煉了《紅樓夢》中的室內外裝飾、陳設的部分,內容以進入室內空間的路線由外入內,由大及小地劃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室內入口處的門庭氣象、室內空間的天花墻壁地面裝飾及大件家具、細節(jié)處的裝飾物和色彩材質搭配等三大部分,按照室內裝飾元素分類依次展開描寫,分析其中的古玩珍器與空間布置,并將其中部分裝飾元素的古今演變進行了簡要地講解,加入了更多相關文化的解讀,現(xiàn)代的軟裝設計皆可拾取一二進行獨創(chuàng)性地解讀與再造,研讀前人的智慧結晶,使文學世界里的設計元素古為今用,提供給廣大紅學愛好者、軟裝陳設設計從業(yè)者、設計師等參考和學習。本書是設計與文學創(chuàng)造相碰撞后產生的火花,一方面作為經典書目的分支衍生,可以為不同讀者群帶來新鮮的視角了解事物;另一方面,弘揚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給設計師和專業(yè)學習者以啟發(fā)。
楊雪 張菡子編著 ·歷史文化 ·4.8萬字
本書以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為發(fā)想,以世博會歷史上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為對比,結合中國當代建筑設計的現(xiàn)實情況,論述了中國建筑和世界建筑的差距,探討了建筑設計的本質意義,以及在當前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國建筑落后的主要原因。
王博 ·歷史文化 ·6.7萬字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鑒賞手冊或裝潢指南。這本德波頓積數(shù)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從一個極其獨特的角度,審視了一個我們看似熟悉、其實頗為陌生的主題:物質的建筑與我們的幸福之間的關系。人為何需要建筑?為何某種美的建筑會令你愉悅?為何這種對于建筑美的認識又會改變?建筑與人的幸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lián)?德波頓從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足以顛覆你日常的那些有關建筑的陳詞濫調,會促使你從根本上改變對建筑、進而對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態(tài)度與追求。
(英)阿蘭·德波頓 ·歷史文化 ·9.1萬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zhèn)、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shù)氐慕ㄖ貫橹黧w,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shù)亟ㄖ牧私?,更能深刻領略當?shù)氐娘L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許超 ·歷史文化 ·7.1萬字
本書對寧海古戲臺建筑群的歷史演進、地域分布、基本形制、建筑特色、裝飾藝術等進行研究,探究寧海古戲臺建筑群的特征和價值,并剖析了10座古戲臺。
夏秀敏 周璟璟 吳珊珊 ·歷史文化 ·13.1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軸,以地標性建筑為線索,介紹了自先秦時期到現(xiàn)代的中國建筑,將中國的建筑發(fā)展史及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娓娓道來,并輔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將中國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書共分為十一章,重點介紹了先秦時期的木構建筑、秦朝時期的經典建筑、兩漢時期的宮殿建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時期的宏大建筑、五代遼宋金時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時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國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國現(xiàn)代的城市建筑。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字簡潔明雅,是一部富有實用價值的中國建筑知識普及讀本。
肖鵬 ·歷史文化 ·15.2萬字
本套裝書由《得乎檐角梁柱間:尋訪晉南鄉(xiāng)野古建》《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兩本書構成。
連達 佚名 ·歷史文化 ·14.5萬字
您知道北京故宮太和殿上、下檐的斗栱是什么類型的嗎?知曉太和門里的天花是什么彩畫嗎?清康熙年間的殿試在哪里舉行呢?每年的皇家祭祖又是在哪里進行的呢?本書主要選取了北京故宮中軸線上的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東路上的奉先殿和皇極殿,以及西路上的養(yǎng)心殿等十一處城門或殿宇,以北京故宮建筑中不可少的元素——斗栱,串聯(lián)起全書的內容。從外朝的國家大事到內廷的頤養(yǎng)天年,從建筑形制到禮儀、節(jié)氣,翻開本書,一幅幅與之相關的精美手繪圖將緩緩展開,陪您一起了解北京故宮。本書適合對傳統(tǒng)建筑、對故宮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尹家琦 ·歷史文化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