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后,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熱”,把王公貴族、文人墨客乃至市井細民全都卷入其中,令他們如癡如醉,無限向往;思想家們為如何看待中國文化展開了激烈的論爭,并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中國商品的西去和傳教士的東來。固然為歐洲的“中國熱”準備了必要的條件,但是,應該承認,這些條件并不是中國人為他們送上門去的,而是歐洲人自己主動創造的?!稓W洲十八世紀"中國熱"》的內容是中國文化西傳和歐洲人對于中國文化的接受。
許明龍 ·文化史 ·23.1萬字
墨西哥流行文化史的開創性成果,以公共儀式串聯近五個世紀的歷史遷延。匯集了16位拉美研究頂尖學者的文章,觸及了以往研究涉及較少的拉丁美洲文化史領域,特別是在墨西哥流行文化史研究方面開辟了新的道路。觸及社會各個階層的話語,審視公共舞臺上的多方博弈與對話。殖民者、獨裁者、政治精英、宗教團體、企業家、底層民眾……作者們通過公共儀式與流行文化將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匯聚一堂,展現了他們在這一公共舞臺上的話語和行為,以及他們利用這一舞臺所要達成的目標和相互間的角力,巧妙而深刻地揭示出墨西哥社會中統治與反抗、異化與同化的沖突。
(美)威廉·比茲利等 ·文化史 ·31.5萬字
早在20世紀30年代,年輕的雅克·巴爾贊就萌生了撰寫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頭,但被一位長者勸阻了。那位長者認為,這位年輕人掌握的知識還不足以寫出一些有創意的東西,建議他把寫作計劃推遲到80歲之后。巴爾贊聽從并且履行了那位長者的意見,在自己85歲的時候,才開始文化史寫作。此時的巴爾贊早已是史學界的一代宗師了。幾年之后,也就是20世紀結束的那一年,巴爾贊的文化史巨著《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書出版。這一年,他93歲。巴爾贊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五百年間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會思潮、宗教、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科技發明、民俗及社會生活等。他以四場“真正的革命”——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會革命——為標志對這五百年進行劃分,并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在思想與物質層面所帶來的沖擊,這些沖擊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我們今日所見的世界。
(美)雅克·巴爾贊 ·文化史 ·73.7萬字
本書主要論述古代中越文化交流史中一些典型例子,如科舉與愛州進士姜公輔,歷史上廣西欽州、廉州與越南北部的文化交流,明代的交阯進士,明代廣東、云南人仕交阯,中越書法文化交流,中國“四大名著”與“四大發明”之傳越南,越南阮朝科舉制度及其特色文化,中國與占城文化交流拾遺,占人遷移中國史略,明代《占城譯語》新版本的發現。同時還對明清中國東南亞語種翻譯史,歷代《職貢圖》中的東南亞人物進行了論述。本書史論結合,可讀性較強,對增進我們對兩國文化交流的認識頗有裨益。
劉志強 ·文化史 ·11.5萬字
清末民初至當代以來,清史研究在各個歷史階段分別受到不同學術思潮的支配,不斷處在演變和調整的過程中,如民國初年受到反滿革命話語和科學主義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由唯物史觀集中統領,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科學化程度的加深,社會史與新文化史的方法論因素逐漸滲入其中?!栋倌昵迨费芯渴贰に枷胛幕肪怼凡扇 皢栴}史”的敘述策略,系統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來清代思想文化史各個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內容和敘述模式,進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質,力求初步形成一種對“研究史”進行再研究的寫作風格。
楊念群 ·文化史 ·22.8萬字
知識的保存從來都是一項艱苦的斗爭:享譽古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因管理不善而日漸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額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圖書館得以建成;納粹政權縱火焚燒了成千上萬冊猶太人的書籍;卡夫卡的手稿則有可能因為他生前的遺囑而不見于后世。在本書中,博德利圖書館館長理查德·奧文登橫跨三千年的歷史記錄和資料,介紹了從泥板到云數據存儲時代的知識受難史,探討了知識保存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圖書管理員和檔案館館員等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和犧牲也在書中有精彩的呈現。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類文明史。通過此書,我們應該理解,圖書館和檔案館不僅僅是存儲文獻的地方,也與當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產生緊密的互動,為社會的健康運轉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奧文登也向整個社會提出倡議: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并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英)理查德·奧文登 ·文化史 ·17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隋唐五代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隋唐五代儒學的重要事件?!吨袊鍖W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馮建國等 ·文化史 ·11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魏晉南北朝卷的紀年部分,內容主要是魏晉南北朝儒學編年?!吨袊鍖W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呂玉霞 ·文化史 ·29.6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明代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有明一代重要的儒學事件。《中國儒學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苗潤田等 ·文化史 ·16.4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先秦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先秦儒學的重要事件?!吨袊鍖W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曹景年 ·文化史 ·21.6萬字
在中華文明賡續傳承中,儒學思想已長久而深刻地滲透在中國幾千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以及中國人文化心理結構的塑造過程中。本書從梳理儒學學派發展脈絡切入,縱觀解讀了近3000年中國儒學發展流變,講述其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嬗變的各個階段,并對不同階段儒家派別的起源、繼承和影響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通過本書,廣大讀者不僅可以對儒家及儒家學派史有系統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中國歷史、政治和文化演進的底層邏輯。
韋力 ·文化史 ·56.1萬字
本書通過五個方面梳理中國神話體系:《山海經》探秘、上古時代的神界領袖、日常生活中的諸神、動植物與器物神話、佛道神話與民間傳奇。并指出“神的名字背后暗藏中外神話關聯”,將中國神話置于世界范圍內考察,同時本書還解讀了神話背后的史實,如倉頡造字或許反映了龐大的漢字構建體系,嫦娥奔月可能是一次應對生存危機的移民。
朱大可 ·文化史 ·24.5萬字
本書共十五章,約34萬字,以時代為經,以大量翔實可靠的資料為基礎,簡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國儒學思想的發展脈絡,闡明各時代儒學思想的內涵、特點及轉化動力,并特別分析了各時代儒學思想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具有資料豐富、脈絡清晰、論證有力等特點。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的研究點有三:一,對中國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二,重點研究中國儒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三,開始研究儒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這部專著里將探索中國儒學的演變軌跡,把儒學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復雜的、多方位的關系作為研究的重點?!?/p>
張豈之主編 ·文化史 ·30.9萬字
本書以歷史學與文獻學的方法,敘述6—10世紀中國禪思想史的脈絡與演變。作者綜合禪門史料、石刻文獻、傳世文集和敦煌文書,從歷史、思想、文化意義及影響三個維度,考證、敘述禪史關鍵的四個世紀中,禪宗及其思想的歷史變化過程。在20世紀以來禪宗史研究的基礎上,不僅修正了此前禪史研究的若干結論,而且對禪思想的內涵及其意義,提出若干與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葛兆光 ·文化史 ·36.6萬字
《西方文明及其傳統》收錄北大“西方文明類”15門通識核心課相關內容,目的是使學生充分理解人類文明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理解人類在思考永恒問題過程中形成的不同傳統,從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視野,提升文明對話的意識和能力,并面向未來思考人類文明在全球化時代的發展方向。本書可作為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教學參考書之一。
“通識聯播”編輯部 ·文化史 ·21.7萬字
本書緣于吳向京老師在北大關于“俠義文化的演變”的講座,它跳出了文學的視野,用更廣闊的歷史視野去探求俠義文化的演變及其意義。分為啟篇、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講俠義之理,下篇講俠義之史。上篇試圖從哲學、社會治理等角度探討俠的產生以及其存在必要性,從“義”的精神本質挖掘俠的起源和精神特質,并從中國禮制發展和法制史,探討俠在春秋戰國大量產生的必然性;同時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所產生的與“俠”類似的群體特質進行分析,梳理騎士精神和好萊塢個人英雄的形成和塑造。通過對比騎士精神、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和俠義精神,更加明晰中國俠義精神的獨特文化精神內涵下篇梳理了俠義文化的發展脈絡以及其背后的歷史原因,總結了其脫實向虛的總體趨勢,用歷史和文學的雙重邏輯構建了一部更加完整、立體的俠義發展史。在敘述中,以歷史背景下的典型俠客或者典型文學作品為核心,闡述該歷史階段俠客及俠義文化的總體特點。
吳向京 暴昱東 ·文化史 ·11.3萬字
《文化樹:世界文化簡史》以縱橫馳騁的思路、揮灑自如的筆墨、宏富經緯的睿智、闡幽抉微的條分縷析,揭示了多源并行、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的人類文化,并強調人類文化演進的重點和核心是技術發明、科學發現、制度演進,而不是帝王將相;而且各文化區有特色,亦有共性,不存在所謂的“兩方中心”,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世界文化發展的脈絡,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作者把人類文化比作一棵大樹,扎根在史前文化悠遠的土壤之中,它的不定根和氣生根落地之后,長成了許多附生的樹干;它枝杈橫生相互絞結;它最終長成一片盤根錯節、枝杈交疊的叢林。換言之,人類的文化源頭在人類祖先的亞人動物的進化之中;人類文明的起源是多源頭并行發展的;各種文明是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的,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壯麗的文化景象。
(美)拉爾夫·林頓 ·文化史 ·17.3萬字
本書分為明朝篇和清朝篇兩部分,具體內容包括:建置沿革與行政區劃、社會學術思潮、學校教育、祭祀文化、佛教文化、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民俗文化等。
付金財 陳淑榮 ·文化史 ·29.2萬字
人類的文化是在間性、互文性中發展的。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民族文化間的滲透影響,導致對具體的文學問題的分析,難以僅僅從某一種文化專論。同時,文學與文化的現象需要闡釋,但闡釋具有公共性。本論文集以間性為視域,主要探討絲路文學與文化、民族文學與文化,以及意義闡釋的公共性等問題。
張同勝 ·文化史 ·13.5萬字
《廣府文化》是由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廣府文化論壇”之論文精選,每年一本,已出三本,亦為輯刊。廣府文化是一種粵語文化,也是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一種地域文化。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廣東省委宣傳部批準建立的“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廣州市規劃辦確認的“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匯集了省內外一大批從事廣府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本輯,是“第六屆廣府文化論壇”的參會論文之精選,主要討論廣府文化與陳白沙文化專題,包括廣府語言文學、廣府民俗信仰、廣府工藝美術、廣府文化的傳播、陳白沙文化專題等論文,所選論文資料翔實,論述充分,新意撲面,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紀德君 曾大興主編 ·文化史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