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來自黃河的報告——加快沿黃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若干建議》一書,經過對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自然災害等情況的概述,認為黃河流域發展嚴重滯后,進而提出了關于沿黃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基本設想和沿黃區域實施全面小康建設短板工程的若干意見,并經國務院領導批示,得到了中央有關部委對部分專題調研報告的反饋。該報告的出版必將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程安東 ·地域文化 ·5.1萬字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年以來,少數民族和南遷的中原民族相互融合,文化相互碰撞,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品牌廣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介紹了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分為三輯:“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石刻及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古建筑、古遺跡背后的故事,梳理了廣西千年的風云變幻。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7萬字
《二郎故里話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話》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接受了開過課的任課教師與學生、學校校本教材專家評估組的老師的建議進行修訂,對原來的編寫體例進行調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鹽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揚小吃、根雕藝術,具體用一條主線、三條分軸線構成了課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二郎文化滋潤了灌南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明,傳承二郎文化精神,培養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三條分軸線:歷史政治篇、發展經濟篇、習俗文化篇;全書分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重新由專人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嵇道鑫負責專題一、汪偉建負責專題二、袁鑫負責專題三,嵇道鑫負責專題四、尹來成負責專題五、孫海濤負責專題六、袁鑫負責專題七,嵇道鑫負責專題八,另外嵇道鑫、汪偉建、袁鑫三位老師為審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組在編寫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照了山東高密實驗中學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話》的部分體例和相似的內容,另外特別要感謝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編寫的《灌南文化史鑒》的史料。毋庸諱言,由于時間倉促、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加之我們能力有限,本教材難免會存在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嵇道鑫 袁鑫編著 ·地域文化 ·10.9萬字
廣西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省區之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多樣的珍貴物種。《品牌廣西·國家自然保護區卷》全面地介紹了廣西的自然品牌,分為四輯:“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區內珍貴的動植物物種,展現廣西獨特的自然山水之美。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4萬字
本書為地方文化類書籍,重點介紹了?牛溝兵工廠的發展歷程及重要意義。?牛溝兵工廠是抗戰時期晉綏根據地的第一個兵工廠,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在陜西省佳縣?牛溝村駐扎了七年之久。兵工戰士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制造出大批武器和彈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廠期間,?牛溝村的群眾上下同心,團結一致,獻糧、獻地、獻房、獻力,不遺余力地全民支前,他們雖然沒有上前線殺敵,但做出了同樣的貢獻和犧牲,從而譜寫出一曲可歌可泣、軍民魚水的鏗鏘頌歌。
劉亞蓮 ·地域文化 ·6.2萬字
本書以僑批山水封為研究對象,圖文結合地解讀山水封圖案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羅仰鵬主編 ·地域文化 ·1.2萬字
本書以“聽三晉故事,賞三晉大美”為主題,以“傳承太行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為主旨,以時間順序為主線,以生動故事為串聯,呈現山西悠久歷史文化、優秀人物事跡、多彩自然景觀與典型風土人情。
杜鵑等編著 ·地域文化 ·10.5萬字
這本小書收集了70篇與北京有關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的寫作時間從戰國至晚清,體裁包括傳記、散文、詩歌、碑記等。選編者將這些古詩文按風光景致、人物剪影、詩歌情懷、民生百態、歷史云煙分為五講,以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為展廳,以古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詩文為解說詞,為讀者構建起一座展現人杰地靈、風物獨特的老北京人文博物館,供人們徜徉、回想、展望于其間。
戈兆一 韓雅青 ·地域文化 ·8.6萬字
政協吳忠市紅寺堡區委員會編纂《紅寺堡人》一書,入選的都是紅寺堡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和基層工作者,其中還有小小少年。他們聽民意、摸民情、講政策,為人民解困難、排憂愁,他們沒有驚人的豪言壯語,只有一顆赤誠之心,春蠶吐絲,細幣閥田,在平凡的崗位上“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無私奉獻著,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雖然他們從事的工作極其平凡,然而“平凡如沙,亦能偉大”,正是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們譜寫著自己的心路歷程,折射出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境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這正是紅寺堡人的精神內廟。
政協吳忠市紅寺堡區委員會 ·地域文化 ·9.3萬字
青銅峽巖畫是賀蘭山巖畫的一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到現在,對其研究調查從未停歇。《青銅峽巖畫》就青銅峽巖畫的發現與分布、調查研究方法、題材與內容、制作方法等方面,對青銅峽巖畫進行了詳細記錄,并就四眼井巖畫、車汪溝巖畫、盧溝湖巖畫、口子門溝巖畫、砂石梁子山巖畫做了大量圖錄,通過巖畫拓片和線描圖生動再現了青銅峽巖畫的原貌。
王固生 ·地域文化 ·5.2萬字
浙東草編歷史悠久。目前可見的中國早的草編遺物,距今已有8000年之久,是在寧波河姆渡文化井頭山遺址中發掘的編織容器;浙東重鎮寧波草席在唐代開元年間已銷往國外,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品之一。浙東的草帽編織也有200多年的歷史。浙東草編地位獨特。浙東草編的主要產地之一寧波,其草編產品是中國的風物特產,是著名的工藝品。浙東草編既是浙江特色文化資源,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余姚草編工藝”、“鄞州黃古林草編工藝”、“溫嶺草編”、“桐嶼草席編織技藝”、“嶺根草編工藝”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保護這份遺產,寧波建設了兩座草編主題的博物館——慈溪市草編工藝品博物館、鄞州黃古林草編博物館。臺州則有嶺根草編博物館、高龍帽苑等主題博物館。浙東草編是浙江人民的文化記憶,也是浙東女性的不解情結。草編文化是工匠精神的極好詮釋,其體現出的精益求精的技藝、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傳遞給當代青年好的精神文化財富。為了挖掘浙東草編文化內涵,同時以草編文化為載體,弘揚傳播浙江區域文化,有必要對這一“草根”文化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系統總結。
余贈振等 ·地域文化 ·10.2萬字
《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作者以自身對特產詩情畫意的感悟進入該書主題。由小鄉到大城鎮,均記錄當地驕傲的特產。《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首先概括說地方特產的定義。再述及廣西地方特產的特點。然后是分別記敘各縣市的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及氣候條件對特產產業發展的影響。再一一介紹縣內地方特產的特點,形成背景、發展狀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6.1萬字
“建筑可閱讀”,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來,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護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應該“養在深閨人未識”,理應是被盡可能多的人讀到、聽到、看到、體驗到的。這些年,上海在推進城市更新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大力推進歷史建筑對外開放,打造“街區漫步”等城市微旅游產品,并致力塑造更多可親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間,在歷史文脈保護中詮釋人民立場。同時,把“可閱讀”的思路貫穿到新建建筑的設計、建設之中,不斷提升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品質,致力打造更多的城市精品。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故事、中國故事。記錄故事、講述故事、傳播故事,需要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主體共同努力,需要付出熱心與情懷。《這里是上海:建筑可閱讀》遴選了56處能充分體現上海城市品格,體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開放嶄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筑。這些建筑跨越不同時代,兼顧了城市建筑與其他建筑、西式建筑與中式建筑、外國設計師作品與本土設計師作品等不同的類型風格,包含了全市范圍內重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以及一些獨具特色的建筑。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每一處建筑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旨在以建筑為載體,生動詮釋“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打造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
宗明主編 ·地域文化 ·7萬字
本書通過社會學調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資料,多維度地探尋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藝術品的來龍去脈,描述了行政權力、社會思潮、建筑師、營造隊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種專業人士在公共藝術產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紹了一個文化符號的創意、設計、構建和解讀、追認以及后續開發利用的過程。
嬰父 ·地域文化 ·7.8萬字
波西米亞人的精神苗裔所寫的“笑忘書”,以特別的生命行走方式,發現也許你去過但似乎又從未去過的歐洲。本書不是心靈讀者,更不是旅行攻略,它是波西米亞人的精神苗裔所寫的一部“笑忘書”,它采用一種特別的生命行走方式,正告它的讀者,自由比什么都重要。遇見藝術:高煬《為無名山增高一米》、巴特羅公寓、圣家族大教堂、凡·高墓地、賽尚《泉》、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遇見故事:向房客布置作業的大學教授、收集黑膠唱片的房東、摳門房東、在爺爺餐館幫忙的腳踝紋著“夏”字的希臘青年、吼“我”的男人、親“我”的大媽……遇見成長:孤獨是孤獨人的功課。我完成了它。我開始在現實里做夢,在夢里活出自己的現實。遇見另一種生活:在布魯塞爾游蕩的英國女人、行動大于語言的R姐、闖蕩西班牙的阿根廷女孩、女鐵匠、做煙斗的爺爺……在這本書中,文字很輕,風景很大。它發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令人著迷,不可思議。建議你只讀一遍就好,閱后即焚,因為它的主人不懷好意,她在誘惑你拋開現在唯恐失去的事業和生活。
葉丹 ·地域文化 ·7萬字
本書是蘭州大學祁連山研究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祁連山關鍵區11天預科考全程記錄。此次科考,理、工、文、社不同學科學者通過對祁連山的冰川、湖泊、森林、草地、植物、動物、地質、企業、少數民族等進行實地考察,對祁連山生態系統保護和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提出了初步建議,也為日后蘭州大學開展祁連山正式科考奠定了多學科基礎。
徐黎麗 韓靜茹 ·地域文化 ·3.8萬字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藝印記”征集評選結果公布,良渚古城遺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遺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項“文化印記”出爐。2020年6月,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推出《浙江文化印記》欄目,將首批20個浙江文化印記串珠成線,每一期邀請一位與文化印記密切相關的專家與記者同行,走近印記的現場,感受印記的魅力,講述印記和它們背后的故事。《江南形勝:浙江文化印記尋蹤》是這一欄目的結集,全書以專家豐厚的學養、記者詩意的書寫,細數浙江文明的淵源和脈絡。
童穎駿主編 ·地域文化 ·8萬字
北京中軸線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它背后所承載的意義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血脈精魂。位于中軸線上的遺產點位歷經千年仍處于生生不息的變化中,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動中華文化當代發展的動力。本書從"歷史之源”、"文化之韻”、"民俗之樂”三個維度,介紹了北京中軸線北段自景山至鐘鼓樓段七個遺產點位的文化意蘊、藝術美韻和人文風韻。文字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發展歷史、名人軼事、風景美食、詩詞散文等,文化內涵多樣;圖片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歷史文獻、精美插畫、風光攝影,視覺效果豐富。
胡鈺主編 ·地域文化 ·3.5萬字
石庫門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可惜由于種種原因,上海絞圈房一直默默無聞,以致到了瀕危階段。本書探討了上海絞圈房的來歷,闡述了絞圈房的建筑和審美特征,分析了絞圈房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介紹了絞圈房的歷史分布和亟待保護的現狀。這是一本全面系統介紹上海絞圈房的書籍,由從小出生于絞圈房的作家和高級建筑師執筆撰寫,前有兩位建筑界專家寫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絞圈房主人和家屬的親歷文章,在知識性的基礎上,又更添真實性。全書近10萬字,近百張圖片。
朱亞夫 婁承浩 ·地域文化 ·7.8萬字
廣州,一座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大都市,有著數千年商業文化的沉淀,坐擁世界名港,匯聚全球時尚。一處普通的街頭,或許站著數個國籍的旅人,這是廣州的包容;一座古老的騎樓,或許住著一位南越的后人,這是廣州的堅守。左手一杯涼茶,右手一本《廣州城事繪》,你可以到小蠻腰(廣州塔)上看珠江東流,去上下九吃遍一條街的美食,到黃埔軍校一睹往日軍容,去高第街給全家買上一整年的衣服……作者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過“廣州故事”。《廣州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