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面朝南海、背靠三山的潮汕,是戰亂的避風港,也是文化的聚寶盆。千百年來,由南遷士族帶來的中原習俗,與本地土俗和海外風情融合發酵,形成了濃郁醇香、異彩紛呈的潮汕古俗。作者積三十年之功,對潮人精神家園作全方位的觀照、體驗和研究,以獨特的視角和優美的文字展現了潮汕古俗的輝煌;同時還沿波討源,抽絲剝繭,著力尋找那些在原生地已經失傳或式微,卻在潮汕得以延續的華夏古俗,以此彰顯潮汕文化保存文明火種之特殊值!
林凱龍 ·地域文化 ·8.4萬字
重慶,別稱“巴渝”“山城”“橋都”,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之美,包含了山勢的險峻,融合了江水的柔美,更多的是歷史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重慶,向前看是一馬平川,向后看是萬丈懸崖;在重慶,你可能上一秒在地底穿梭,下一秒在空中馳騁;在重慶,你可能不愛吃辣,但你絕對無法拒絕“洞子火鍋”的誘惑……本書作者,用彩鉛把重慶的美景和故事一張張畫了出來,畫中有動人的時尚風采,也有溫暖的市井人文;又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把老重慶的味道講述出來,有史實典故,也有民間傳說。就讓這本書作為向導,帶你深度了解重慶的城市情懷。衣食住行有魅力,吃喝玩樂有趣味;也讓這本書,為你講述更多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重慶故事”。《重慶城事繪》,是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手繪中國”這個項目中的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1萬字
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更因其聞名于天下的西湖美景,被稱作“人間天堂”。同時,杭州還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隨著阿里等電子商務的崛起,又給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魅力。澎湃的錢塘江大潮,浪漫的西子湖畔,唇齒留香的龍井茶,還有讓人吃了一口就忘不了的杭幫菜,還有那些在杭州留下足跡的文人雅士……古人說“最憶是江南”,江南之中“最憶當是杭州”。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記錄了杭州美麗的一面;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杭州深情的一面;用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故事,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杭州故事”。《杭州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7萬字
本書通過作者少兒時代耳聞目睹、印象深刻的經歷,以貼近日常的視角,用圖文形式重溫大連舊事,描繪了大連地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動蕩起伏的社會現狀和簡單淳樸的百姓市井生活場景,對那時大連的民風民俗,家庭學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較詳盡形象的描述,希望能為大連的史料記載填上一筆,為后人了解那時真實的大連提供一點有價值的資料。
楊艾荷 ·地域文化 ·9.4萬字
該套書為有關重慶本土歷史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重慶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歷史。作者精選重慶本土歷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廣羅史料,去偽存真,用通俗的語言、詼諧的文筆,將重慶本土歷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書中有趣的手繪老重慶線描圖,更是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青衫 ·地域文化 ·16.4萬字
《湘學研究》系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集刊,聚焦湘學研究的基本理論、湘學與國學的關系、湘學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國內各地域文化與湘學的比較研究、湘學傳統與湖南現代化研究、湘學與當代湖南發展研究、湘學與當代中國發展研究等學術領域。本輯為《湘學研究(2023年第1輯總第21輯)》包括民國時期湖南的木材日常消費、長征時期紅二、六軍團在懷化的三次重大行動研究和方志所見李元度佚文五則考釋等論文。
鐘君主編 ·地域文化 ·15.3萬字
衢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孔氏南宗家廟是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最值得衢州引以為豪的“家珍”。歷經800多年的生息繁衍和遷徙融合,孔氏南宗對衢州及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孔氏南宗家廟這一寶貴的歷史遺產修志,對弘揚很好歷史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衢州文化界的同仁集眾家之力,編纂了本書。
衢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地域文化 ·14.1萬字
本書是在廣泛收集此領域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陜西重點旅游景區公示語英譯譯文進行實地調研、照片采集,全面解析其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相應的規范化措施。全書共分五章,內容分別涵蓋緒論、陜西旅游景區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的現狀、陜西重點旅游景區告示性公示語漢英翻譯失誤歸納、陜西重點旅游景區標示性公示語漢英翻譯失誤歸納、陜西重點旅游景區警示性公示語漢英翻譯失誤歸納、陜西重點旅游景區提示性公示語漢英翻譯失誤歸納、陜西重點旅游景區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建議這七個方面。該書的出版對于研究公示語翻譯領域有著極高的借鑒作用。
王曉靜 ·地域文化 ·5.1萬字
為系統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獨特風情和深厚底蘊,推動歷史文化挖掘研究、宣傳闡釋和傳承弘揚,中共武平縣委宣傳部組織編撰這套系列文化叢書,命名為“梁野文庫”。《悠遠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記》即其中之一。書中梳理薈萃了武平境內古道、古橋、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況,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歷史演變,同時,作為“千年武平”的一個側影,供讀者管窺。
陳廈生 ·地域文化 ·12.7萬字
《2024中國陜西》一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用豐富的數據和流暢簡潔的文字,展現了陜西省2023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自然環境、歷史人文、物產資源、科技創新以及教育、人才培養等方方面面。書中還概述了陜西省2023年度的宏觀發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面貌以及對外交往與經貿合作等情況。總而言之,《2024中國陜西》一書是一本認識陜西、了解陜西的精品圖書,進一步加強了陜西文化的影響力,也彰顯了新時代下的陜西新風貌。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域文化 ·3.4萬字
本書作者近十年來從事湖北省文化旅游建設規劃與項目管理工作,走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深入了解了荊楚多樣豐富的文化。與徐霞客記錄現實的游歷不同,作者寫下的是未來的游歷。他以文化為靈魂精心謀劃一個又一個的景點景區,并用虛擬游記散文的筆觸,妙筆生花,“映日荷花別樣紅”,導引我們神游那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意境。本書作者結合實際工作耗時五載所撰。內容包括兩個篇章及三則附錄。
徐新橋 ·地域文化 ·16.7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居所尋舊·大連老建筑》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介紹了旅順、金州、大連、莊河等地的數十座老建筑,著意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如八七療養院建筑群、長隆德莊園、關東都督府、肅親王府、大連藝術館、大連火車站、中山廣場等。建筑是歷史的見證、凝固的音樂,本書在文字與建筑的交融中,展現出建筑背后的歷史變遷、人物命運。
晚述 ·地域文化 ·15.6萬字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遴選了安康12家優秀傳統家訓進行整理、注釋、翻譯、論述。12家家訓涉及家庭生活的諸多方面,作為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組成部分,本書收集整理的家訓重視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獨立意志的培養、人格尊嚴的保護、儒家人文精神的傳導、知識和技藝的傳承、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及和諧家庭倫理關系的建構,對我們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處世、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和諧社會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編委會 ·地域文化 ·15.7萬字
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即客家之味、客家之醉、客家之美、客家之魅、客家之慧、客家之歸,涉及客家的美食、審美、民俗、歷史、智慧等方方面面。詳略得當、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客家的風俗人情,書中圖片真實,契合了客家文化的審美和味道,行文有據可依又有趣,是一部了解客家起源歷史、發展歷程、人文現狀的經典圖書!
客名君 ·地域文化 ·18.7萬字
適逢石嘴山市建市60周年,根據市委的統一部署,市委宣傳部計劃出版一部反映農村發展變化的故事書,許多干部群眾踴躍參與,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收集到百十篇這樣的故事,講身邊人和身邊事,原汁原味,不夸張、不粉飾,看得見、摸得著,零距離、接地氣。這些故事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由于篇幅所限,《黃河岸邊是我家(農水卷)》擷取精華,有代表性地選擇了其中的50余篇,記錄了農村不同歷史階段發生的人和事,形成了農村歷史變遷和改革開放的一個較完整故事鏈,起到了窺斑見豹的作用。
石嘴山市委宣傳部 ·地域文化 ·19.3萬字
司馬青衫 ·地域文化 ·16.3萬字
清澗地處陜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享譽全國的“紅棗之鄉”“道情之鄉”“石板之鄉”。這里山川靈秀,黃土宜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清澗籍杰出人物勇立潮頭、各領風騷、功震華夏、名垂青史;清澗道情、清澗剪紙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魅力清澗》一書從清澗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文化自信三個方面系統梳理了清澗文化發展脈絡,以文化為切入點探索發現之路,建設美麗清澗。該書的出版旨在向廣大讀者呈現清澗之美,提升清澗本地的文化自信。
康泰山 ·地域文化 ·16.4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連語尋趣:大連方言》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大連方言若干,以隨筆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與文化特質,帶你領略聲音里的別樣大連。
董曉葵 ·地域文化 ·19萬字
本書是寧夏藍皮書系列之一,全面總結寧夏2020年整個文化系統的面貌。全書從總報告、精神文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個案研究等各個方面,系統地介紹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事業發展情況,敘述全面嚴謹而翔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寧夏社會科學院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本書是清代廣東番禺舉人崔弼輯錄的一本完整記載廣州南海神廟歷史的資料集。約成書于嘉慶五年,后人續有補充,共八卷。全書內容豐富,涵蓋了南海神廟相關的大量碑刻、史實、傳說、民俗等資料,是研究南海神廟歷史的重要文獻。今整理出版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光緒八年刻本為底本,參校他本進行標點、注釋。
崔弼 ·地域文化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