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人之壽天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風俗是社會之基石,事關國家民族之興衰。從風俗角度入手、通過移風易俗行動以求善治,是中國傳統社會富有特色的治國思想和理政之道,且影響至今。本書所收集的論文,分別從宏觀、中觀或微觀的層面,圍繞中國人的風俗觀、移風易俗觀及其流變,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組織的移風易俗行動及其成效得失等展開討論,是對中國人風俗觀與移風易俗實踐的專門研究和系統梳理。
張勃 ·中國文化 ·17.9萬字
百萬里錦繡江山,五千載華夏文明,在歷史的角落里掩藏著多少塵封已久的真相然而,光陰如白駒過隙,倏忽間,千萬年彈指一揮。華閣腐朽,肉身湮沒,人類如何再去追尋那遠古的輝煌??脊攀且环N穿越時空的體驗,這種體驗充滿神秘感和關于過去、現在、未來的無限遐想,讓很多人著迷。本書從帝王墓葬、考古文物、考古謎案、考古遺址等六方面,解讀了中華博大精深的考古文化。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7.3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蟲獸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3萬字
《孔子集語》是一部由古代水頭人編纂的典籍。輯者薛據,出身于宋代平陽有名的望族——南湖薛氏。他追慕圣人,恐其言語散佚,于是博覽群書,遍采古籍,乃成此編。后來此書還被收入《四庫全書》,廣為傳播,影響很大。對于后人來說,在學習《論語》之余,若能以此書補充,應該是很有益處的。本書譯注者陳正印先生,多年來潛心于詩詞創作和文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編選《水頭歷代詩文選》之后,這次又譯注《孔子集語》,為“水頭鎮歷史文化”叢書再次做出了貢獻,其不忘鄉情,令人感佩。
(宋)薛據輯 陳正印譯注 ·中國文化 ·7.7萬字
《仁愛·堅毅》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叢書”之一,由閻寶華、馮冀、陳金華編著。《仁愛·堅毅》所寫的,都是我們民族光輝歷程中的關于仁愛、堅毅的一部分優秀人物的故事。這些人和事,是我們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體現,千百年來感染、教育、鼓舞了無數的人。可以讓小讀者在閱讀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長為國家的棟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人。
閻寶華 馮冀 陳金華 ·中國文化 ·9萬字
《西游補》是《西游記》的續書,全書故事承接在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之后,寫孫行者化齋,為鯖魚精所迷,撞入了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幻造的“青青世界”。孫行者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臺”。他通過樓臺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后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并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麄€故事描寫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
(明)董說 趙紅娟等校注 ·中國文化 ·13.6萬字
成語這一文化的“活化石”,歷經千年的錘煉與傳承,至今仍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以及行文中。本書各篇章以成語本身為“引子”,將成語作為打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追尋歷史蹤跡,借鑒歷史人物的功過成敗,辨明是非,并用今人的視角,以詼諧而有趣的筆調,談古論今,就事論事,剖析至理,感悟人生。力求從成語攜帶的文化密碼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書中既有翔實的歷史事實,又能對史料中提到的人與事,給出新的見解,做到不落舊巢。
車明正 ·中國文化 ·19.7萬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我們又對這五千年歷史中,流傳下來的趣聞傳說有多少了解呢?本書嚴格按照時間順序編寫,從文明起源之先秦,至落日余暉之明清,力求做到條理清晰,脈絡通順。讓讀者朋友能夠從趣聞傳說的角度,去真正感受到中國歷史的浩瀚無垠。
劉翠清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3.8萬字
本書建通過象征人類學的視野下,結合地方知識、彝族文獻及相關人類學、宗教學等學科理論和方法闡釋該村彝族喪文化,具體解決喪文化蘊含的觀念世界、象征特點和價意義等問題,以認識在社會變遷視野下人們如何通過此儀式來傳承自身文化和反映社會生活的,從而揭示傳統文化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余舒 ·中國文化 ·17.3萬字
在審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國”叢書疏理并建構了一部“有別于審美思想史和審美器物史的審美文化史”,為國內同類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開時似雪謝時似雪:兩宋卷》為我們展現了兩宋時期從人文薈萃走向“殘山剩水”之哀的審美轉變。
陳炎 ·中國文化 ·8.8萬字
愛美之心,古今皆同。古人用于照容、收納、修眉理發、調脂上妝、香身潤膚的各種妝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從妝匣、鏡子、粉盒、油盒、梳篦到眉筆、黛硯、鑷剪、指剔、香囊,琳瑯滿目的梳妝用具,是打開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時代的造物觀念、審美風尚,領略古今傳續不絕的東方生活美學。
鄧莉麗 ·中國文化 ·15萬字
功夫是中國文化的一面鏡子。中國功夫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所體現的中國文化和中華美德,對我們的幸福生活有很大借鑒意義。多年來,作者通過大量實地走訪研究,采訪了少林、太極、八卦、形意、詠春等知名流派的代表人物,進而提煉出功夫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哲學的十二個維度:忍、根、忠、敬、和、易、平、中、空、無、實、武。十二個章節分為三組,即本書的三個部分——天、地、人,象征天人合一。作者認為,中國功夫的本質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奮斗,勇于拼搏,也是充分釋放潛能,從而達到“功夫不是格斗的藝術,而是停止格斗的藝術”之境。
(美)龍安志 ·中國文化 ·7.3萬字
從萬里長城到紫禁城,從恢弘的秦兵馬俑到氣勢磅礴的布達拉宮,中國古代文化讓世界瞠目。而這些僅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著千百年歷史的文物寶藏將把您帶入一個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稱奇的文物用各種方式為您揭開一個個千百年來困擾世人的歷史秘密。
CCTV《走遍中國》 ·中國文化 ·1.2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秦漢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秦漢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儀平策 ·中國文化 ·10.9萬字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宗,博學多才,詩、詞、文創作和學術著述都成就卓著,為當時和后世所欽仰。他在文學創作上不但幾乎是全能的,而且幾乎是全優的,其詩、詞、古文、辭賦、四六等創作在宋代都領風氣之先,藝術水平均臻于一流。
(宋)歐陽修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4.4萬字
用英語解讀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52幅精美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吨袊烧Z故事(英文版)》以地道流暢的英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100則成語故事,每則故事配以彩色插畫,賞心悅目,圖文并茂,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材料。本書用英語講述了一百條中國成語背后的故事,帶你了解引人入勝的中國文化歷史。黔驢技窮、螳臂當車、天衣無縫、高山流水……這些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涉及了中國古代的諸多習俗。
張慈贇著 李超全繪 ·中國文化 ·4.2萬字
本書包括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本套作品根據中華文化形態的結構模式,共分為10套,每套冠以具有豐富內涵的套書名。再以歸類細分的形式或約定俗成的說法,每套分為59冊,每冊冠以別具深意的主標題書名和明確直觀的副標題書名。每套自成體系,每冊相互補充,橫向開拓,縱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博大規模,凝聚性體現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說是全面展現中華文化的大博覽。因此,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珍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和陳列。
牛月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